多麼美麗的故事呀!這個故事暖暖感動我們內心的是什麼?是那個農夫超常的“教育藝術”。過去,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我們眼裏的優秀孩子的標準是聽話、守紀、成績優秀,而那些調皮、貪玩和成績平平甚至落後的孩子或許就成了有裂縫的水罐。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那些孩子或許自己也承認自己是破水罐,於是破罐子破摔。教育事業關係到民族的振興,關係到千家萬戶。對教師來講,一個學生僅占我們的學生的幾十分之一,幾百分之一,甚至是幾千分之一;而對一個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我們做的或許隻是一個微笑、一句輕語、一次撫摸,而帶給學生的很可能是一生的希望。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幫助每一個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生活信心和勇氣,像農夫點化那個有裂縫的水罐一樣來點亮他們一生的希望。
親善寬容
教育的目的不是用繩子捆綁囚禁,而是不斷地澆灌、扶持,最終讓每一個生命都絢麗地綻放生命的華彩。所以,就像對待有裂縫的水罐那樣對待孩子,很多時候教師需要冷靜,需要對孩子寬容,需要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給孩子親善的笑容。而當學生不可避免地重犯錯誤時,教師需要準備的不是飛沫四濺的厲聲斥責,而是承受打擊的寬廣胸懷和寬容的鼓勵。
在生命教育已成潮流的今天,教師真的應該放棄對完美的苛求,多給孩子,特別是那些“有裂縫”的孩子以人性的關懷。
推心置腹
當你麵對犯錯誤的孩子喋喋不休、厲聲斥責時,也許費時不少,費的精力也不少,可收效甚微。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在於是否掌握了要領。一位心理學家說過,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隻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的弦一起振動,引起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旋律。學生心中也有這樣的一根和弦,所以,掌握要領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是否輕柔地喚起他的情,是否用心交換他的心。隻有將心比心地交流,隻有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隻有推心置腹地攀談,才能真正在學生的心田留下教育的印跡,讓他也奏出生命的和弦。當那個有裂縫的水罐為自己天生的缺陷而感到慚愧時,農夫給予的不是斥責與冷落,而是無聲地為它搭建新的平台,循循善誘地進行開導勸說,從心靈深處給它以心的關懷,最終點亮了水罐生活的希望,催開了它舒心燦爛的笑容。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古訓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亙古不變。作為教師,其實很多時候隻要稍稍改變一下盛氣淩人的姿態,真正蹲下身來仔細關注我們的孩子,真誠地走進孩子的世界與他們交談,撥動他心靈深處的那根琴弦,你就會發現效果真的不同。因為這時候,你走進了他們的心田,教育也就有了紮根的土壤。
拍打澆灌
教育不能一味遷就,嚴格適度的批評、平時教育中的滲透熏陶、爭取家長的配合教育以及對班幹部的監督管理,這些措施都是少不了的。但是,誠如泰戈爾所說:“聰明的人懂得如何去教育,愚昧的人懂得如何去打擊。”給以規矩而不是懲罰,它是飽含柔情地拍打,適度地給予澆灌,循序漸進地讓他們領悟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甚至是大寫的人。
教育應該是細水長流式地滲透,它不是一時一次的重槌敲擊,而是春風化雨般的滋潤。這樣,學生真的會改變不少,而這改變絕對不是什麼表麵現象,對他們將終身有益,這才是我們的教育所追求的境界。
激勵張揚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一個壞孩子身上也有晶瑩的火花在閃耀。不是那些孩子身上缺乏優點,而是我們的教師缺乏發現的眼睛,缺少栽培方法。真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優點的,然後,給他們搭建他們自己的平台,讓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平台,讓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舞台。對於孩子,我們要做的更重要的是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張揚他們的個性,樹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也能挺起脊梁做人。因為既然未來的他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學業上的精英,那麼我們又何必硬搞獨木橋式的精英集訓教育呢?喜歡手工的孩子就讓他們盡情施展才能參加他們喜歡的航模等興趣小組,喜歡體育的孩子就讓他們參加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展示自我。教育不是用一把毫無人性的尺子冷冰冰地測量學生的道德行為,教育不是用工具把學生當作流水線上的物品歸集到某一箱櫃。它是最大限度的張揚學生的個性,最適度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在獨自富有個性的軌上做有共性規律的運行。誠如有裂縫的水罐,因為農夫的引導,它也有了自己獨特的生活舞台,展示它獨特的價值、魅力。所以,我們該最大限度地放飛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屬於自己的樂園裏盡情馳騁。有了自信,生活就有了希望,有了同樣能成為你驕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