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我起了個大早,打電話到花店,要他們送六朵紅玫瑰來,並且附上一張卡片:‘我想不出有哪件事希望你改變,我就愛你現在的樣子。’”
“當天晚上回到家的時候,你想誰會在門口等著我呢?你猜對啦,我太太!她幾乎含著眼淚等著我回家。不用再說什麼了,她很高興沒有照她的請求對她提出批評。”
“星期天她再次去上課的時候,她把事情經過向他人講出來,有好幾位太太走過來告訴她:‘這真是我聽到過的最體諒人的話。’這時我真實地體會到了讚美的力量。”
現在你知道她們離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嗎?竟然是“缺少讚賞和重視”。同樣,離家出走的男人也是相同的理由。我們常常對我們的配偶所做的事視為當然,卻從來沒有表示出自己的讚賞和重視。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人不習慣讚美別人,由於不善於讚美別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讚美,從而使我們的活生生缺乏許多美的愉快情緒體驗。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也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辛苦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每個人都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讚美而快樂起來的。
在單位,當老總遞給員工工作總結的時候,順便說了一句,“恩,幹的不錯”,那麼這個員工這一周的工作都會覺得特別主動。對別人的一句讚美,是最好的禮物,不需要你付出金錢、時間、精力、不要你花心思,隻是順口的一句話而已。
此外,讚美並不一定總用一些固定的詞語,見人便說“好”。有時,投以讚許的目光、做一個誇獎的手勢、送一個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早上電梯裏見到同事,一句“今天的發型很漂亮啊”,或者“你的耳環好別致”,一定會讓她一天都開心的。付出租車費的時候順口說一句,“車開的不錯啊!”相信司機一天都會有個好心情的。對待自己的家人更不要吝嗇,誇一句老婆“房間收拾的好幹淨,飯做的真好吃,”這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會讓她心甘情願,高高興興的為你做一輩子的家務,做一輩子的飯,這樣不是更好嗎!
菲力普說:“很多人都知道怎樣奉承,很少有人知道怎樣讚美。”讚美具有誠意,阿諛沒有誠意;讚美是從心底發出,阿諛隻是口頭說說而已,讚美是無私的,阿諛完全為自己打算。因而人們喜歡讚美而厭棄阿諛奉承之流。阿諛奉承者以討好別人為目的,往往虛情假意,並常常誇大或扭曲事實。隻要我們遵循真誠的原則,堅持給別人以正確的、積極的、適宜的的讚美,就不用老是擔心被他人嘲諷是“拍馬屁”,相信別人是一定會理解和喜歡你的。那麼,怎樣讓別人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呢?怎樣讚美才顯得恰如其分呢?
讚揚有時需要獨具匠心。一個學識出眾長相一般的女孩,如果你讚美她的專業水準高,也許她並沒有多少感覺,因為她自己對這一點充滿了自信,而且這一方麵的讚揚她已聽得太多了。可是如果你讚揚她“走路姿勢很優雅,顯得很有氣質”,她可能就會深深地記住這句話。
當我們目睹一個經常讚揚子女的母親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完滿快樂的家庭時,一個經常讚揚學生的老師是如何使一個班集體團結友愛天天向上時,一個經常讚揚下屬的領導者是如何把他的機構管理成和諧向上的集體時,我們也許就會由衷地接受和學會人際間充滿真誠和善意的讚美。
天底下的媽媽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得是有個媽媽十歲的兒子打完球,滿頭大汗的衝進門喊著:“媽媽,我餓了,我要吃飯。”然後她給兒子端上飯菜,看著他狼吞虎咽的吃著,兒子突然說:“媽,你這個肉絲粉條是怎麼做的啊,怎麼這麼好吃呢?簡直太好吃了!”這個媽媽感到那一刻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她好感動啊,她真的體會了辛苦過後的成就,她說其實這菜和平時的根本沒有什麼兩樣,也許是兒子大了,也許是他今天真的餓了,但是,隻是這簡單的一句話,就會讓她每天辛苦的做飯變成了樂趣。
人人都喜歡被讚美。美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曾推出一條原則——“給人一個好名聲,讓人們去享受它。”他們寧願做出驚人的努力,也不會使你失望。因為讚美是不會被人們拒絕的。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讚美也是一種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縮短人與人之間的人際心理距離。它可以加快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曆,誰沒有殷切地渴望過他人的讚美?既然渴望讚美是人的一種天性,那我們在生活中就應學習和掌握好這一生活智慧。
小貼士:如果一個人的長處得到別人的肯定,他就會感到自我價值感得到確認,產生“自己人”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懂得並能滿足別人的這種心理渴望,懂得讚揚,善於讚揚,那麼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