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傻的藝術,適合於任何一種場合。聰明人都善於裝傻,將傻相裝得越真的人,別人才會在不知不覺間幫你辦成很多事。
乾隆時,一次,在劉墉的提醒下,乾隆作了一副對聯:“一片二片三四片,飛入草叢都不見。”
當時,在大臣們的鼓掌討好奉承下,乾隆據詩己有。劉羅鍋有“鐵膽鐵嘴”之稱,他立刻張嘴想說出此詩是他所作(據說,此對聯早在他的某篇文章裏出現過),但剛說出:“實則,此句為臣下……”之時,就被乾隆怒目而視,大有殺之之心。
劉墉是官場鬼才,馬上換顏相對:“臣下也有所感,皇上以數字入聯,其詞其景,都是無可挑剔。”這時,乾隆才龍顏大悅。實際上,在朝廷中,劉墉鋒芒太露,處處與人為難,甚至連皇帝也不放過,因此,下至七品芝麻綠豆官,上至皇親國戚,都有人對劉墉懷有嫉恨之心,都想找機會抓把柄扳倒他。可是劉墉善於為官之道,往往能用“裝傻”、“轉嫁”、“表屈實硬”等方式,將別人加害之行動一一化解。其中“裝傻”之舉為他化解了數次劫難。這些已成為曆史相傳已久的經典,有的還被編為故事,流傳於民間。可見“裝傻”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三國後期,魏國的魏明帝去世了,可繼位的曹芳年齡隻有八歲,朝政由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執掌,兩人都是位高權重。曹爽是宗親貴胄,飛揚跋扈,當然不把異姓的司馬氏放在眼裏。於是,他就想把司馬氏給除掉。首先,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
司馬懿曾經跟隨曹操打過天下,與諸葛亮一較長短,立功無數,如今卻大權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卻是個計謀很深之人。他看到自己現在還不是曹爽的對手,一時恐怕鬥他不過。
司馬懿稱病就不再上朝了,曹爽聽到這個消息後,當然十分高興。他心裏明白,司馬懿是他當權的唯一潛在對手,也是奪權的唯一障礙,必須設法除掉。所以他想方設法了解司馬氏的一舉一動。一次他聽說司馬懿病重了,便派親信李勝去司馬家探聽虛實。
老練的司馬懿當然早已看破了曹爽的心事,對此他早有準備。李勝被司馬氏的下人引到司馬懿的臥室,隻見司馬懿病容滿麵,頭發散亂,躺在床上,由兩名侍女服侍。
李勝看到後極為震驚,說道:“好久沒來拜望,不知您病得這麼嚴重。現在我大將軍命為荊州刺史,特來向您辭行。”而司馬懿卻假裝聽錯了,說道:“並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務。”
李勝忙說:“是荊州,不是並州。”
可是,司馬懿還是裝作沒有聽明白。兩個侍女給他喂藥,他吞得很艱難,湯水還從口中流出。他裝作有氣無力地說:“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後,請你轉告大將軍,一定要多多照顧我的孩子們。”看了此景,李勝回去向曹爽作了彙報,曹爽欣喜異常,說道:“隻要這糟老頭一死,我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司馬懿通過這次極為精彩的裝病,躲過了大將軍的迫害。過了沒多久,天子曹芳要去濟陽城北掃墓,祭祀祖先。曹爽很放心地帶著他的三個兄弟和親信等護駕出行。
司馬懿聽到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認為時機已到。馬上調集家將,聯係過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據了曹氏兵營,然後進宮威逼太後,曆數曹爽罪過,要求廢黜這個奸賊。
“大軍”壓境,太後無奈之下,也隻得同意。然後,司馬懿又派人占據了武庫。等到曹爽聞訊回城,大勢已去。司馬懿又以篡逆的罪名,誅殺曹爽一家,終於獨攬大權,曹魏政權到了此時,已是完全落入了司馬氏的一家。這才會有後來的“司馬昭之人,路人皆知”的名言留世。
愚中藏智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是一個文靜又怕羞的孩子,很多人把他看作是傻瓜。
鎮上的人總是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幣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扔在他麵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婦人看到別人又這樣捉弄他,覺得他很可憐,便對他說:“威廉,難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錢嗎?”“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一角的,恐怕他們就再也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當人們到達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地步時,他們的境界可以說已經超出了常人想象的範圍了。智者不會拿出一些世俗的事情去表現自己的大智能,常常認為把時間放在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麵是在浪費人生青春和生命時間。在他們“愚”的時候,也閃爍出了智能的光芒。小時候的威廉·亨利·哈裏遜就表現出了他被人忽略的智慧,表麵上看小威廉不去撿一角有點愚,但兩個五分的就等於一角了,更何況經常可以撿呢?恐怕會遠遠地超過那一角吧。“愚”者的智慧就在於此,當然也不僅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