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大黴素、紅黴素+氯黴素。由於對致病菌針對性不強, 以致延誤治療。 2、抗菌藥物品種選擇中存在問題 隨著醫藥工業的發展,抗菌藥物品種繁增多,同類抗菌藥物也有許多品種,雖然同類產品中 有其共性,但各有特性,甚至有很大差異,不能相互取代,隨意取用,要根據藥敏試驗和抗 菌藥物的藥敏、藥代動力學及患者生理、病理狀況來選用。 3、抗菌藥物治療方法中存在問題 選對抗菌藥物, 不等於取得安全、 有效的治療效果。 給藥方法也是提高療效之一。 劑量相同, 改變給藥方法,可迅速改變療效。如 B-內酰胺類抗生素,日劑量相同,采用不同的給藥方 法,每日靜滴一次和每日三次靜滴間隔給藥,其血藥濃度後者是前者的 3.3 倍。 4、抗菌藥物聯合應用中存在問題 抗菌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表現為協同、相加、無關和拮抗四種關係。聯合應用抗菌藥物應掌 握適應症,注意各個品種的針對性,爭取協同聯合,避免拮抗作用。 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原則與方法: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原則是“安全”“有效”。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有效”。因此臨床醫 生應全麵了解患者、致病菌、抗菌藥物三者的基本情況和相互關係,才能做到“安全”“有效” 地用藥。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應從合理選藥和合理給藥兩方麵入手。合理選藥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析可能致病菌並根據其敏感度選藥。 2、分析感染疾患的發展規規律及其與基礎病的關係選藥。 3、熟悉抗菌藥物的抗菌作用與藥理作用特點。 合理給藥方法和劑量應按照抗菌藥物的臨床藥理特點和控製感染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如 B內酰胺類抗生素為繁殖期殺菌劑應采用間歇給藥。 三、要使抗菌藥物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臨床醫生在判定治療方案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1、 必須熟悉細菌對抗菌藥物存在的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的動向, 應根據 細菌對抗菌藥物 的敏感性來選擇抗菌藥物。 2、要了解抗菌藥物發展動向,選擇針對性強的抗菌藥物。應掌握新、老各類抗菌藥物作用 特點和同類抗菌藥物中不同品種之間的差別。 3、要了解抗菌藥物製劑的生物利用度,藥代動力學特征和與臨床治療有關的藥代動力學參 數, 如: 清除率 CL. 腎清除率 CLr, 清除半衰期 T1\/2β, 穩態血濃度 Css, 高峰血濃度 Cmax, 表現分布容積 Vd 等。 4、要熟悉抗菌藥物的抗菌作用和藥理作用特點,不少醫生和病人都以為抗菌藥愈新愈好, 而忽略了治療針對性。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三代頭孢菌素療效不及一代和二代頭孢菌 素。臨床上還有一種誤解以為同類抗菌藥物抗菌作用,治療適應症都相似的。實際上有的同 類抗菌藥物之間抗菌作用有明顯的差別,(如廣普青黴素中氨苄西林對綠膿杆菌無效,羧苄
12
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論文
西林有抗綠膿杆菌作用,但作用不強,呋苄西林對綠膿杆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對克雷白氏 肺炎杆菌感染應選用頭飽菌素類抗生素、 喹諾酮類抗菌藥。 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宜選 用紅黴素,應從一代頭孢菌索、耐酶半合成青酶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選擇兩種抗生素聯 合應用,如無效時應改用萬古黴素。 5、注意患者的肝、腎功能:肝、腎功能減退時抗菌藥物的應用一般原則是:肝功能減退時 應避免使用在肝內代謝,經肝、膽係統排泄或具有肝毒性的抗菌藥物。腎功能減退應避免使 用經腎排泄或具有腎毒性的抗菌藥物。必須使用時,應調整劑量。 6、注意病人的依從性(Compliance),指病人應遵照醫囑,按給藥方案用藥及堅持完成整個療 程。藥物的實用性=有效性× 依從性%。如一種藥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