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10%的回報率不是夢
在達芬奇傳授投資工具方麵的技巧時,淩飛自始至終都念念不忘10%的年回報率,因為他相信複利的威力。某一天,他在網上再次碰到達芬奇,與他進行了如下的對話。淩飛說:“不瞞你講,我這個人也想賺大錢,但是我覺得創業是最能賺大錢的,不過風險性也是最高的。而在資金不足、社會經驗不足等情況下,我隻希望能保住財富,並使財富每年擁有10%的年回報率,雖然隻有10%,可是在複利的作用下,最終是能變成富人的。像你以前講的,股票、基金、期貨、外彙和黃金等是當今最熱門的投資理財工具,其年回報率都可以達到10%。那麼,我以後隻需要安心投資理財就行了,不需要什麼創業了。”達芬奇點頭道:“你的觀念很正確。創業的確是致富的一大捷徑,但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業。而投資就不一樣了,隻要把投資當成一種技術活,隻要學會了這種技術活,每一個人都能進行投資,並且能在投資中享受錢生錢的快樂。“真正有了自己的投資風格之後,不要說10%的年回報率,就是20%,30%的年回報率都是有可能的。
“我曾經說過‘條條道路通羅馬’,關鍵是看你能否在有生之年找到這條道路。隻要你年輕,財富就伴隨在你的身邊!當然,如果想要成為富人,你就得學會理財投資。“按照投資收益率來講,儲蓄
“另外,這些投資理財工具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甚至從大局上講,它們還存在著一些聯係。比如,股票下跌時,資金就會湧入黃金市場,你可以炒黃金,特別是現在股市前景不明朗,而樓市又在受國家打擊的時候,擇機進入黃金市場、外彙市場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什麼事情,都要從大局上看。當年諸葛亮未出山時,有人評價他與徐元直、石廣元等好友的區別是‘觀其大略’,而他的好友看書是‘務於精純’。這不僅體現在他看文章觀其大局,而且看社會形勢他也能看清大局。
“認清大局了,你才不會鑽牛角尖,不會認為股票失利了,我就一定要在股市裏賺回來。投資理財千萬不能像王大膽那樣,他擅長的是房地產,卻去做自己不擅長的股票,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第一次開工廠卻因股市翻船而破產。“人生的機會千千萬萬,問題是,你要一直尋覓,一直到尋到適合你的機會為止。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講,鑽牛角尖的後果,隻會帶來財富的損失,這就違背了我們要變成大富翁的初衷。如你所說,隻需要每年10%的年回報率,依靠複利的影響,數十年之後,我們就能成為大富翁了!我們一般的上班族,隻要不貪心,肯堅持,能保證10%的年回報率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
“說完大局,我們再來看看小局。任何事情,包括工作,包括投資,要想做到成功,就必須專營小局。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掌握所有投資工具的技巧更是不可能,除非你意誌堅定,酷愛學習,又能活200歲以上。釘子做尖,就能打進硬牆,而鐵棍再粗,連蓬鬆的泥土都不能深入。“巴菲特專營於股票,成為了股神;吉姆·羅傑斯精純於量子基金,被稱為量子基金之父;還有靠投資債券發了財的‘債券大王’比爾·格羅斯……
“大局與小局的關係,不僅僅體現在宏觀的組合投資上,還可以具體到某一個投資工具裏。我們投資賺錢,要想獲得每年至少10%的回報率,就不僅要在基本麵分析上觀其大略,還要在技術分析上務於精純,也就是說基本麵分析與技術分析兩個同等重要,前者有時比後者更重要。因為這些投資工具,無法說出孰優孰劣,隻能看在具體的時間與空間下,或者在國家、國際的某種情勢下,哪一個才能真正為你賺錢,哪一個才是真正適合你的!有的人不擅長投資股票,但可能擅長投資基金;不擅長投資外彙,但可能擅長投資黃金。
“多方嚐試,就像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一樣,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這個隻有靠投資者在實踐中自己去慢慢摸索了。”淩飛問:“你說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那麼說了這麼多,對於我們這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講,這麼多投資工具中,比較適合的是哪些呢?”達芬奇笑了笑:“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講,我的建議是重視複利的威力,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如果工作耗去了你的大部分精力,無法在股市、彙市和金市中有一番作為的話,那麼建議選擇懶人投資法——基金定投。”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實際上,隻要節儉,幾乎每一個上班族都能成為富人,有一個不愁吃穿,晚年不用工作,安享天倫之樂的下半生。但是,致富不僅僅要靠節儉,還要靠投資理財,為了實現‘中富’,我們需要朝著‘天道’的方向行走,說不定一不小心,你就可能由中富變成大富。”達芬奇接著說道。那麼所謂的“大富由天”中的“天”指的是什麼呢?就是你的“性格”“心理”等在投資過程中所起的微妙作用。投資理財中,嫻熟的投資技術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投資心理更重要。
第一,投資要有紀律性。操作中的自律性非常重要,它可以克製你贏利時的貪婪,也可以克製你虧損時不切實際的幻想。製定相關的投資目標,嚴格去實施,為防以後的虧損,嚴格設置止損點。同時為了防止“否極泰來”的慘劇發生,也要設置自己的獲利點,達到獲利點就拋。第二,克製優柔寡斷,多謀少斷。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性格,性格善變,搖擺不定。後者指的是智慧不明。“斷”指的就是作為,就是切切實實的實踐。不能“斷”,不能判斷,不能決斷,其主要原因是智慧不夠,在這裏就是指投資技術不精通,看不到“該斷當斷”的地方。還有一種是天生的性格搖擺不定。投資者進行投資時切忌這種性格,隻要在市場上找到足夠的證據,就要當機立斷。
第三,投資相當於“賭博”。上麵所說的那種瞻前顧後、猶豫不定的性格就是沒有意識到投資的賭博性。賭博是人類的天性,因為人類永遠是不安分的,他要知道自己比某某人要強。投資理財不是把錢存進銀行卡裏,沒有風險,沒有收益。隻要是投資,就一定有風險,而且風險不小,因此進行投資時,不要有萬本一利的思想,有收益就會有風險,有風險就會有損失,對於那些過於穩健,過於膽小的人來講,要清醒地意識到投資理財是近似於賭博的行為。如果缺乏足夠的膽量與風險意識,那就不要投資股票、黃金等風險高的品種,而可以選擇債券、基金等風險低的品種。第四,切忌急於求成,一夜暴富。投資不是投機,投機心理會使投資者失去理智與冷靜,變得急功近利。因此,要把投資當成一項“職業”來做,要麼是細水長流,要麼是放長線釣大魚,一夜暴富的思想往往會使自己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