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第一場景參測人員的混亂局麵,人類政府在“托盤”指揮部的建議下,將人類參與超越測試的境況公諸於眾,以期獲得公眾的認可和支持。這一事實無論在地源和非地源人類中都造成了很大反響,公眾在期待政府慎重對待的同時,也表現出了積極參與測試為全人類分憂的熱情,經過全人類的調查問卷,同意進入場景的人類達到了1000億之多,至此,托盤指揮部可選擇人才的餘地更大,也更能具有針對性的選擇某一類的專業人員。
在“過去”一幕的第一個場景中得了滿分10分以後,托盤仍然作為此次測試的領導機構,接下來的第二場景背景設定為2萬七千年前的人蟲戰爭時期,開場時間是戰爭開始7年後。場景要求人類3個月內掌控半數蟲族星球。這與曆史有些不符:曆史上人類用來10年才掌握了蟲族占領的4500個星球,這就要求人員進入場景後3個月內要做曆史上人類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所說的蟲族是從德瓦爾人星域方向逐漸擴張的一個星際遷徙種族。由於此種族與德瓦爾人占據星球的方式沒有什麼交割(隻有德瓦爾人不要的星球蟲族才敢有興趣),使他們在德瓦爾星域內逐漸發展壯大。經過8千多年的穩步發展,蟲族從起源的1個星球逐漸擴展為最終占據約2000多顆星球的星係種族。這個種族在2萬9000年前的科技水平遠低於當時的人類,他們隻從德瓦爾人那裏或多或少獲得了一些科技係統:主要包括機械、能源、冶煉、醫療等等方麵,在德瓦爾星域中屬於備受歧視的弱小種族。
麵對科技力量無比強大的人類,蟲族最初與人類的交往十分謹慎,隨著經濟交流的逐步增多,人類希望籍與蟲族的交流脅迫德瓦爾人完全放開對人類的經濟,將德瓦爾星域內對德瓦爾無用但對人類發展異常重要的自然資源掌控在人類手中。
因此蟲族同時遭到德瓦爾人和人類兩大超級種族的打壓,被夾在2個種族之間的蟲族進退兩難,一麵是吃住都在人家地盤的衣食父母,一麵是不可戰勝的人類。
發動戰爭的一方一般都是較為強大的一方!人類就是這個認為自己處於優勢的一方。不可能沒有摩擦的邊境最終在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的商人慫恿下,演變成為了邊境衝突。自始至終處於觀望狀態的德瓦爾人被人類默認為默許人類的侵略行為。自此,人類直接將戰爭之手伸向了蟲族占據的那些資源豐富的原始星球。
最初人類遠征軍並沒有完全占領這些星球,而是“協議開發”這些星球,就是在人類軍控下深度發掘星球的資源,一旦資源枯竭就立即撤離那裏。其實這些並沒有對蟲族造成實質上的侵害,畢竟這些資源給了他們蟲族也是浪費。他們並不具備深度開采的技術能力,比如蟲族作為礦產垃圾扔掉的廢料對人類都是寶貴的資源,經過人類的技術提純可以從其中獲得很多極為寶貴的元素和礦產。加上人類會把提純後的廢料再回填回原來的礦坑並且美化周圍環境,這些被開采的星球在經過人類開采後都會變得風景如畫氣候宜人。
這使得蟲族十分認可人類的“協議開發”行為,並在開采過程中與人類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幾乎是蟲族即將遷徙到哪個星球,人類就對這些星球進行先期開采,並將開發整治好的星球交到蟲族手中。到了“協議開發”的蜜月期,完全不需要人類軍隊出馬來維持秩序。滿星域都可以見到到處開花的人類工程隊和跟隨這些工程隊遷徙的大批大批蟲族移民。
良好的合作開發關係維係了近1200年,在人類輔助下,蟲族在德瓦爾人星域內占據的星球已經達到了4500個之多,這讓德瓦爾人十分苦惱。原因是人類已經通過蟲族這個踏板徹底獲得了德瓦爾星域的開采權,而且這個趨勢呈幾何級數上漲,忍無可忍的德瓦爾人開始對蟲族施壓並開始限製蟲族的擴張態勢。
長期獲得巨大利益的人類徹底被激怒了,掌握實際人類決策權的商業巨頭們慫恿人類政府參與德瓦爾星域的資源爭奪,蟲族自然而然的充當了被利用的角色。人類與蟲族的關係度過蜜月期演變成為若即若離的互相利用期,人類開始給人口基數巨大的蟲族提供武器和科學技術。在獲得人類默許後,蟲族成為人類的“武器”。
全副武裝的蟲族在人類默許下迅速拓展著自己的疆土,僅用了800年時間,蟲族就擁有了近9000顆星球範圍大小的一片星域。而此時,德瓦爾星域內到處都是蟲族艦隊,後麵緊緊跟著人類工程隊,再後麵跟著的則是大批蟲族移民。
瘋狂的拓展使得德瓦爾人在征得人類同意後發動了一場對蟲族的全麵戰爭。雖然有人類的支持,但散兵遊勇般的蟲族艦隊很快被德瓦爾人徹底摧毀,麵對徹底投降的蟲族,德瓦爾人將這個戰爭後的爛攤子移交給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