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之前大浩劫的混戰完全是亂戰,依賴手工操作的思而人星艦群根本沒有組織協調戰法的手段和能力,別說場景中模擬的是幾萬年前的思而人星艦,就是現代的思而人也不具備同時指揮那麼多星艦統一機動作戰的能力。此次單對多作戰則有些不同,思而人的52艘艦是手工操作,我們也相當於手動。其他方麵除了我們有複合防護罩能在防禦方麵有優勢外,並沒與太多優勢,而由於我們艦載的火力完全依賴異能人士的超能力,這種隻能使用幾次的武器係統甚至成為我們的劣勢,就是對方星艦不做任何機動,等在那裏任我們狂轟濫炸,也要把我們的人員累個半死!
艦外撐起的護罩依舊在隱隱閃爍,我們的艦長維特此時正全神貫注的感受著各種傳感器傳給她的信息,這位外表堅毅的艦長同時也是基地的副總指揮,是一位來自地緣星係帶中十分著名的人類男性將領,場景中選用的角色是一個氣質女性CNPC。他本體316歲,身經百戰,具備指揮中型星艦群的能力,在整個人類的中型星艦集群模擬戰場排名第2053位,屬於十分靠前的排名。其實排名前10萬名的將領都可以被稱為人中之龍,作為引以為豪的資本,別說是2053位。
艦內最忙的要算是對艦長和操作星艦的船員進行心靈連接的異能人士,他們必須保證艦長的指令沒有任何延遲的順利傳遞給操作員,否則一但星艦的在機動中出現紕漏,即使防護很強,整艦依然會被對方齊射摧毀,瞬間艦毀人亡。
對方的一艘星艦終於開始發難,首先射出了6枚導彈。導彈這種東西殺傷力其實不弱,雖然十分原始速度極慢,但是他的好處就是讓你不得不動,而一旦你動起來,接下來的打擊才開始是致命的。
艦長經過長期的戰鬥積累,戰術剛猛沉穩。他的第一反應是敵不動我不動,等待絕對時機。
導彈正6倍音速飛近。
“刷”我們的星艦動了!它迎向導彈飛去,移動方式采用魔法搬移。星艦在距離導彈100公裏的距離上開始逆向沿著導彈飛行的軌跡轉為倒飛,轉向很突然,停滯不超過0.1微秒,對方根本無法抓住這個機會射擊,距離在可控的程度下逐漸拉近。
100公裏
90公裏
……
20公裏
就在導彈與星艦10公裏這個距離上,對方導彈忽然弘光大盛,瞬間進入亞光速。於此同時,我們的星艦也嗖的一下進入了亞光速飛行狀態,呼的一下後退,持續6微秒的後退,使得我們的星艦第一預機動進徑顯露出來。
對方6艘星艦瞬間射出高能光束死死封鎖了我們的第一預機動進徑,星艦瞬間由平飛轉為采用隔空移物推進驟然停止2微秒躲過對方射擊,停滯的2微秒中,我方準確預測對方一艘星艦的第一實機動位置,並向對方射出了高能離子束。接下來星艦向正上方抬升0.6公裏後折返回原路徑。繞過對方6束過了激發期的光柱,對方其餘46艘星艦中的23艘正在充能,已經充能完畢的23艘射出23道極粗激光柱覆蓋了剛剛我們機動過程中出現2微秒停滯的那個第二實機動位置。
就在我們脫離第二實機動位置的進入第二實機動進徑後4微秒,對方再次準確預測了我們的第三預機動進徑,又有8艘思而人星艦射出高能光束。同時另外10艘射擊過的星艦直接以亞光速射出了數枚導彈,不知道這些導彈是什麼意思,發射目的在我們看來完全不著邊際,事後的分析中認為這應該是這10艘星艦本身的輪回鎖扣武器激發控製係統出現了某些問題導致不得不用導彈發射來掩蓋射擊間隔,用來迷惑我們,防止我們對其武器射擊間隔作出判斷。
至此,人類星艦做出一次靜止到前進亞光速加速、一次折返減速至6倍音速、一次倒飛加速改出至亞光速、一次二分之一光速拉升、一次2微秒急停、一次二分之一光速返回飛行、最終回到亞光速平飛7個機動動作,其中出現2次實機動位置,2次預機動進徑被預測、3次實機動進徑被預測。對方52艘星艦進行主要機動6次,2次為重組隊形操作。全局計時曆時45秒,絕對作戰時間曆時12.07微秒,對方判斷2次預機動進徑和1次實機動位置成功,有效激發3輪,我方判斷對方星艦實機動位置1次,有效射擊一次,對方星艦被摧毀。
整個戰場進入了亞光速作戰狀態,一旦雙方都進入亞光速狀態,則要開始考慮空間扭曲、光束武器幹涉效應、光速物質阻尼效應等影響作戰的因素,雙方星艦此時均開始光速物質“形狀維持”操作來維持星艦的形態。
戰鬥還在繼續,此時對方已經隻剩下51艘星艦,其所有星艦已經進行了1輪射擊,23艘剛剛射擊武器正在充能,28接近充能完畢等機會射擊。
此時纏鬥23艘剛剛射擊完畢的敵方星艦是最好的選擇。人類的軍事專家對星艦的陣型、掩護關係、行動軌跡、充能時間、激發時長和激發機會選擇之間存在的微秒關係有著深入的研究,正常情況下都已經作為作戰星腦的固定程序來執行,可以直接由對方的一輪射擊來計算出對手整體的作戰效能:包括指揮員反應能力、艦隊機動能力、武器充能所需時間、射擊精度、艦隊整體配合嫻熟度、武器類型選擇側重等幾個數據都會立即提供給指揮員本人和艦上作戰中心。可這次我們的星艦沒有配備星腦,完全依靠指揮員的智慧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