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帝國將參與測試的人分成三類進行一下說明:
第一類是組織者,完全由帝國人員構成,負責組織測試。
第二類是帝國測試係統根據實際曆史背景在場景內生成的虛擬人物,根據這些人物遵循曆史進程的程度和身份等級分成3個等級,第一級是首腦級、第二級是關鍵人物、最末一級是普通人。第一級的虛擬人物以下簡稱ANPC,他們的思維方式、體貌特征、職位等一切初始信息都在完全遵循曆史人物構建,這些人員不能被參測人員從外部控製,包括著名的將領、領導人、名演員、科學家等,如果沒有外來影響,他們這類人物將嚴格的根據史實推進並控製場景內的一切。第二級稱為關鍵人物,一般都是身居要職或在某時刻會必然引發某個事件的人,簡稱BNPC,不可被控製,此外,除去ANPC和BNPC以外的全部人類也屬於CNPC。比如,會在特定時刻開槍擊斃山本座機的飛行員就屬於BNPC。但是如果場景內的曆史由於外來人員而改變了,則這些人員會在某個時刻變遷為三級,簡稱CNPC。凡是CNPC都可以被控製,當且僅當CNPC完全被控製的一瞬間,才會把之前的意識傳遞給操控者。CNPC死亡或控製者主動選擇離開場景,這個被控的CNPC在沒有死亡的情況下會再次被係統接管。這三個等級的NPC中越低等級的人物與曆史契合得越好,他們會不停地憑借影響力試圖保持場景內的曆史沿著實際曆史去發展。
第三類是所有參與測試的人類,簡稱oa,包括托盤指揮部人員和誌願者兩種。托盤指揮部的人員大都集中在一起,他們隻是意識進入場景,軀體則保留在場景外,互相之間還可以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簡稱為Coa,約有16億人。誌願者則是招募到的一些有些特定特長的社會人員,比如遊戲高手、退役的軍人、對曆史有一定研究的個人等,他們分布在各個星係,通過思感網絡鏈入帝國搭建的網絡接進入場景,簡稱Soa。Coa和Soa統一接受托盤指揮部的指揮,一旦進入場景就會完全控製場景內CNPC的一切,包括感官、動作、生死。進入場景並成功控製CNPC的Coa、Soa則被稱為ICoa和ISoa。
1942年4月19日,托盤總指揮部對全部作戰方針進行了調整,新的目標是:
現有星艦建設標準統一參照目前最高規格的科技配置進行內裝,不再開發新的係統。負責重現人類科技樹的人員全部撤離場景。ICoa和ISoa以擔負科技保障、作戰為主要任務,預計總數要達到上限15億。魔法師等有特異功能的Coa按照統一規劃重新進場,比例占百分之4。全部ICoa和ISoa將按照所在大陸重新編組,組成6個主戰特混軍團,原有編製全部撤銷。分別任命6名有實際戰鬥經驗的將領作為6個特混軍團的指揮官,各個基地就近原則編入特混軍團,成為非主戰力量,主要負責後勤包括補給、運輸、裝備保障、醫療等方麵。
由於場景內的ANPC和BNPC有自主意識,且始終試圖保證曆史按照史實發展,這必然引發NPC與進場著之間的衝突。由於ICoa和ISoa是分批進入場景的,考慮到這一點,指揮部為了不引起NPC的大規模清剿,采取了溫水煮青蛙的辦法,逐步蠶食鯨吞CNPC名額。精明的ANPC還是從一些細節查覺出了異樣,有意識的開始有組織地對抗這種“反叛”現象,一些初期進入場景中各支部隊的ICoa和ISoa開始悄悄的被認定為“反叛者”。隨之而來的是有組織的調查和暗殺,起初暗殺和清理的規模並不大,由於ANPC們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來將oa與NPC區別開來,這種暗殺和清理對ICoa和ISoa的損失並不大,也隻是有時讓那些得到士兵或是普通軍官身份的oa虛擬身體死亡被迫離場罷了。
到了中期,由於大量ICoa和ISoa持續進場,且這些後來進入的ICoa和ISoa在之前進場戰友的接應下,進場越來越難以察覺。但得到軍隊中的角色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加上NPC對外來的ICoa和ISoa並不十分關注,oa與NPC之間的大規模衝突也始終沒有發生。
絕大多數ICoa和ISoa進場後得到的身份都是平民,得到軍人身份的隻有很少一部分,進場中期達到7億左右的基數也使得部隊中暗藏著的ICoa和ISoa達到了近百萬人,這些人除了裏應外合之外,本身也是一支比較龐大的戰鬥力量了,這些ICoa和ISoa近乎遍布了世界各國所有軍隊的各個階層。
擁有星艦的8大基地迅速負責彙聚那些已經進場的ICoa和ISoa到達指定戰略地點,龐大的星艦群此時執行的主要是運送任務,它們同時也負責運送各類裝備武器到達指定地點。
後期,配合各種反偵察手段的綜合運用,約15億ICoa和ISoa終於近乎悄聲無息的進入了場景,到1942年4月25日第一次全球大整編的時候,分駐各大洲的6大特混軍團一共擁有14.7億戰鬥人員,單兵裝備包括人手一支初級激光槍或相當於激光槍的“異能類”武器或動能武器、單兵反應式光甲;7人為一個小隊,配備對內聯合作戰係統,隊用中型殺傷武器等;大型裝備包括戰艦“殺浮雲”116艘、“運浮雲”11艘、“狂浮雲”2艘、特種艦根號1849號1艘。4月26日淩晨整編完畢。
為了保證在麵對思而人入侵時托盤指揮部對地球有絕對的控製權,格林尼治時間8時,場景內ICoa和ISoa受領托盤指揮部命令,開始主動接管全球的軍事控製權。
Oa與NPC的戰鬥陸續在各地打響,托盤指揮部的目的很簡單,在保證接管各地域權利的基礎上盡量保證各級NPC的“生命”。如果對方能夠投降,就全部接收,接收後再考慮整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