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剛剛走入正軌就...(1 / 3)

進入“場景”後第33天,“根號1849”在經曆了幾次離地短距離飛行後,開始第一次中距離測試。以下部分內容來陳立群而艦長的日誌,場景人物陳立群來自甘肅酒泉縣,時年27歲。實際為德佩而少將,年齡112歲。畢業於地源人類聖安德烈斯星係卡亞星第455星際飛行學院,後準入軍隊,倍受上級賞識很快就被提升為少將。本身理論功底紮實、指揮迅捷流暢、兼具能力和幹勁,屬於和平年代中不可多得的幹將。

屬於本大隊正艦長小組,位列本次128位艦長之16位。因為“拍”中人物身體素質優秀,委任首艦指揮權。

這些艦長在“人物”選擇界麵中沒有強化任何特殊技能,一切以完全發揮指揮能力為準則,人物特征等一律不作特殊考慮。人物的基本屬性中“經絡係統、智力係統、反射係統”三項均加滿到10級,身體組織6級,其他兩項“個人特有能力、潛力”項均為0級。

這樣設置是有原因的:凡是進入場景的人物,會根據原有個人能力通過基本屬性的級別折射為場景內的實際表現情況。

比如:一個智商高達20000的星腦如果智力係統設為1級,那麼他在場景內的智商會折合為2000,雖然不知道帝國的係統是如何建立這種映射的,但是確實有測試者反應場景內有“腦子發滯、思維受限、無法靜下心來思考”等現象。隨著智力係統等級的提高,這種限製思考的現象就會明顯解除。

另外,反射係統影響場景人物自然身體反射以及對事物的快速判斷能力。比如,正常情況下通過判斷一個人可以接住正常下落的球,但反射係統1級的人要出這個動作十分困難,即使做出判斷,身體也會產生遲滯,做不到身隨意動。這種慢半拍的效果在場景人物達到8級以上時會自然消失。

“艦長日誌”1942021002,剛剛接手星艦“根號1849”,以前都是直接對星腦下達指令,這次開始對同伴下令還有些不自然。

……

“艦長日誌”1942021107,1942年2月11日7時57分(“場景”內):本艦2分鍾前由地下2層泊位以魔法搬移方式移動至地表128號泊位,艦體結構完好,人員全部就位,準備進行中距離飛行測試;目標點,南極洲第四大隊“研發隊”基地……1942年2月xx日8時03分(“場景”內):已到達指定目標點。停留13秒並返回,往返距離26174.5公裏,共耗時5分33秒。時速294463.125公裏/小時

……

“艦長日誌”1942021395,1942年2月13日17時20分(“場景”內):指揮“小根”確實是十分有樂趣的事,雖然與其他星艦操控的方式不同,但隊友之間磨合這些天下來,發現有很多與星腦共事時找不到的快樂。如何與他人默契配合對我個人來說是種挑戰!

……

“艦長日誌”1942021516,1942年2月15日11時27分(“場景”內):隊友們提出了幾套新的座位調整方案,大隊領導正在協同專家進行討論。另外,作戰位置、動力係統、指揮係統的座椅舒適度有待調整。

“艦長日誌”1942021604,經過幾天的磨合,隊友之間配合默契,氣氛祥和,“小根”也已經可以將自身的特點發揮到極至。

……

“艦長日誌”1942021801,早上剛上艦就接收到了新座次調整方案。已經重新調整各組位置。另外,純“自然皮革”表麵的座椅讓艦內顯得十分奢侈。本人座椅用的是真“老虎皮”,如此高檔的座椅在我們的時代應該能買下一艘中型星艦了吧!真實受寵若驚啊!

……

“艦長日誌”1942021893,1942年2月18日17時20分(“場景”內):“小跟”最後一次地球表麵飛行任務結束。接到上級通知,明日早8時,正式開始飛離大氣層測試。不知今夜是否能眠!

……

“根號1849”動力測試小組最終報告:

“根號1849”星艦采用3種方式進行了1220次中距離“移動”,均為亞光速飛行。

3種操縱方式各具特點:

第一種瞬間移動,可作亞光速直線飛行;期間由於飛行路線上有障礙物出現過一次險情,艦體前緣4層護罩破裂,施展“能量護盾”的1名女性隊員出現腦部出血症狀,經“治療之泉”救治,100秒內痊愈。測試值顯示碰撞瞬間接觸麵壓強達到760萬個標準大氣壓的壓強,推測星艦外表護罩表麵所能承受最強之物理撞擊約為1100萬個標準大氣壓。(對比數據:用來製造人造鑽石的設備可以產生約18萬個大氣壓,核彈直接命中會產生約700萬個大氣壓的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