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基地擔負的使命是:
1,在指定地點建立星艦補給基地,船塢容量不小於100艘大型星艦。
2,嚐試以異能為基礎構建完善的星艦主體生產體係。
3,按計劃迅速組建不少於128艘的異能星艦編隊。
4,初步形成太陽係內防禦能力,最大限度的保證正式艦隊首航前的製空權。
5,最大化構造完全獨立和可穩定補給的星際作戰體製。
6,最大程度的完成初期探索任務及攔截任務。
7,必要時為主力作戰艦隊提供補給及戰鬥支援。
以魔法、異能為基礎建立一個集星艦主體生產、後勤補給為一體的大型基地,同時兼具作戰指揮、星艦引導諸多功能的軍事設施,在現在看來是將是一個迅速而快捷的過程。這種在現實中無法做到甚至無法想象的“奇跡”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滿足和成就感。
按照現在的工程進度來看,2個月內完成建設的目標會是十分從容的事情,建設標準肯定會超過原定計劃。
時間上,以構造基地基座為例,原定計劃要以沙石為材料建設1600平方公裏的基地基座。在現實中僅開墾任務的工期就會設定為10天,那還是有大型機械參與的基礎上。現在隻用了幾秒鍾,就由“控製土元素”的異能者完成了開墾。接下來的鋪設工作更是迅捷,既定的沙石基座運輸和吊裝都十分繁瑣,會花去2天左右時間,加上最後的平整溶合工作一共需要12天。而在場景中超能力的幫助下,全部由高級特種合金鋪設的基座連運輸再成型22小時完成。
質量上,350厘米厚合金基座的強度遠非經過溶合處理的沙石基座能比。現實中完全使用這種高級特種合金鋪設的基地是不可想象的,單從性價比來看也遠非人類政府能夠選擇的,集合2個甚至更多星係的全部稀缺金屬資源建設一個基地基座的奢華是無人能夠企及的。
由於高級特種合金獲取十分容易,康健信安決定按照原有工程圖紙一式兩份,並排建立2個基地。基地基座擴大為3200平方公裏。
兩個基地如果想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就需要重新設計2個基地間的連接配套設施、規劃網絡、布線。但第三大隊的人員都是根據事先存儲在腦中的“銜”在組織工作,況且原有的設計已經是推敲過無數遍的,改動起來基本不可能,要知道現代的基地由幾十甚至上百層構成,配套的管線、設施、線路異常複雜完善,各個看似獨立的單元均統一規劃,有很高的連帶性和耦合度,必須完全遵循原則規範設計,所以大隊的幾個領導在一起碰了個小頭,決定2個基地間隔1公裏,獨立建設、自成體係,一主一輔統一管理。
淩晨2點,基地基座鋪設完畢,下一步開始按照規劃開建設排放管線,排放管線外端應有感應式反滲透光過濾組,但是目前的技術裝備還沒有到位,直接在排放口加了一個“魔法結界”了事。基座感應器陣列也應該依次安裝,但是也沒有,直接給整個金屬基座施加了一個“靈物係”魔法“感知觸手”,並把與之對應的魔法球作為一組顯示放在了主監控中心。任何時候這個底座受到侵犯,都會在魔法球上獲得報警,詳細位置也可以由魔法師查知,個人認為這種給物體靈氣的“魔法傳感器陣列”要比人類現有的各種傳感器陣列還要有效和環保!
原有預案中需要用到普通建築材料的地方都被一種不導電的特殊金屬代替,建設過程中由工程人員按照有下層至上層的順序逐一搭建。最下邊的三層主要以排放為主。搭設樓板後隻留下必要的檢查通道即可。
往上的三層是緊急逃逸區,每層高21米,各種標誌、照明設施十分齊備,很多都是魔法類的永久照明設施,分別設有和100公裏外設置的逃生通道相連接的緊急出口,中部還有內部空間很大用來整體“瞬間傳送”至其他地點的魔法類“逃生大廳”,當然,魔法是已經施加完畢的,隻要特定的人大聲念出想去的地方就行了,從測試情況看,魔法可到達最遠的地方沒有超出太陽係,很可能帝國在係統中對此做了限製。逃生大廳內部還有好多生活配套設施和給養,醫療設施目前還沒有配備,等待其他大隊研製完畢才能補充,應急情況可以由“治療魔法”的隊員擔任。每個“魔法逃生大廳”可以容納5000人,在無外來供給的情況下生存11個月沒有問題。原有圖紙上基地共設有800個魔法逃生大廳,擴充1倍之後,可用的魔法逃生大廳共有1600個,可供800萬人同時逃生用。這些逃生大廳的建設由專門的部門負責,建設組隻負責這三層周圍“逃生通道”的建設,這三層與8個方向的100公裏“逃生通道”共花了4天的時間才宣告完成。
內部的配套設施由幾個其他的小組負責製造和布置,正在緊張的趕製中。
再上麵的23層全是城市區,每層82米,共計可容納1200萬人,配套設施完善、居住舒適、內部交通便利。交通主要以魔法類設備為主,步行或其他載具不提倡,但也鋪設了公路。儲備物資也都存放在這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