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青梅園(2 / 2)

這男童便是趙家的獨子趙長青,長青今年又長高了些,去年做的袍子已經有些顯短,他還有兩個月才滿六歲,臉上帶著對娘親的依戀和天真的笑容。

“娘,今天先生教了我們吹曲子,是‘牧笛’哩。”長青以為這是牧童放牧時候的曲子,可先生今日拿錯了譜子,這是交給成年學生的曲子,主要講的是牛郎織女的相會的忠貞不渝的愛情。

小小年紀的長青並不知道,他爹爹趙金銘和他娘親秦玉婉相識是便是因為這首曲子,長青雖然耳目聰明,卻也沒達到樂姐兒那般妖孽得過目不忘,斷斷續續地吹了大半首牧笛,等他憋著一張紅臉蛋抬頭時,才發現娘親已是滿臉淚水,神色哀傷,仿佛要乘風而去,把長青嚇得哭了。

秦氏本沉寂在和先夫的美好回憶中,因為思念至深,情露於表,清淚跌落,卻不知道嚇到了幼小的兒子。

從此,長青便學會掩飾,即使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和娘親分享,也會仔細思量一番,如果會引起母親的哀思,他是絕對的閉口不言。

這便是長青,從小就孝順母親,刻苦學習的長青,比起長青,樂姐兒的成長約莫是最幸福的事,一家人的寵愛,父母同在,這該是多大的幸福,長青從來沒有妄想過,有一天那種幸福日子會被自己擁有。

青梅園的哀傷,或許樂姐兒一輩子都不會懂,她最愛的便是把自己的快樂傳達給別人,永不凋零的歡笑,是她此生最美的記號。

------------青梅園到此結束,希望留給他們母子更多是生存空間,大家自個兒想象去吧,我不想讓長青過得太淒涼。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雖然比不上三河村的桑樹多,寧川村的畦陌(田間的道路)與畦徑(田間小路)也有些低矮茂盛的桑樹,長得奇形怪狀,樹幹頗粗實,倒是方便頑劣小兒爬樹。

今年的春蠶已經開始吃整張的桑葉,養蠶的婦人也忙碌起來,整日都是“南陌采桑何窈窕,爭語笑,農家把蠶視為寶。”

山坡周圍長著大片的黃麻,起初都是野生的,後來村人將種子收集起來,撒了大片的荒蕪山坡,每到春季,都會開出一片藍色花海,愛美的小女孩最喜歡折上幾隻往頭上戴。

黃毛丫頭也愛好,鮮花野花都要往頭上戴著,要麼是花環,要麼是在籃子上麵纏繞一圈,綁成花籃,或是三兩隻並著插進羊角辮裏,簡單樸素而又天然美麗。

今日,李家門口的碧桃已經完全凋謝,碾落成泥化為紅塵更護根,大青山的山頂卻還有零星的野桃花盛開,果真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青山裏的野桃樹,大多是個頭很小的山毛桃,不過也是孩子們不可多得的零食,酸酸甜甜的,等到熟透後,也有濃鬱的山桃香,口感也如碧桃般直糯。

孩子們喜歡它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山毛桃賣相醜,上麵長著斑斑點點,是決計不會送去鎮上賣的,摘回來都進了自個兒的肚皮,如何讓他們不歡喜。

韓家外院裏,啞麽正在推磨磨玉米,家裏的玉米麵要吃完了,又得磨新的了。

磨完玉米麵,還得單獨磨上些精細的白麵,因為韓家有個大喜事,前幾日尤氏被診出懷有一個月的身孕,正月才嫁進門,如今便有了身孕,如何讓韓家不欣喜若狂,入籍尤氏已經是家裏除了樂姐兒外最受重點保護的人了。

畢竟她還隻是懷著身子,又沒生下來,這個年代即使懷上了,要到十月滿懷也是不容易的,更別說平安誕下,何況樂姐兒每日給韓家眾人帶來的歡樂還真不是她一個外嫁進來的媳婦能比的。

韓家並沒有養蠶,因為著實太累人,寧願多做些果幹瓜幹送去鎮上賣,喂蠶的婦人需要半夜點燈起身,端著竹婁鋪桑喂蠶,如此要持續一個多月。

更別提把蠶養成繭後,還需要繅絲,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於絲筐上,如此反複也是極為麻煩,將蠶絲織成絲綢也不是易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熟練的紡紗織布技藝。

是以,寧川村的婦人大都不養蠶,隻有家庭著實貧困,才會養蠶織布來換取果腹的糧食,村裏的婦人寧願去山裏淘山貨,或是料理家裏的菜園子和坡地的瓜果,這些換的錢足夠他們吃喝了。

------------已經補齊3000+,長青是我的心病,不知道怎麼寫,我又不想太虐,求光大讀者朋友的好提議,別說什麼穿越重生設定,他隻要做好一個古代美男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