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中國地理(三)(2 / 3)

冬季:是全年雨水最少的季節,大部分地區在10%以下,東北、華北、青藏高原等地少於5%。冬雨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台灣東北角的山麓地帶,約占全年的25%~30%,這是由於冬季東北風所造成的地形雨。其次是阿爾泰山區和西部伊犁河穀地也較多,占全年的15%~20%,這是冬季來自北冰洋的水汽造成的。長江中下遊以南到南嶺山地以北的地區,冬季降水占全年雨量的10%~15%,這是華南準靜止鋒所造成的多雨地區。

活動在我國境內的鋒麵對我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不同性質的氣團相遇,即產生鋒麵。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中緯度地帶,常有來自南北不同性質的氣團交織,因此鋒麵活動極為頻繁。活動在我國境內的鋒麵主要有:

寒潮冷鋒:是新鮮極地大陸氣團和變性極地大陸氣團之間所形成的鋒麵。當新鮮極地大陸氣團爆發南下時,排除原地的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迫使它上升,形成顯著的冷鋒。冷鋒過境,數小時內溫度可下降10℃以上,氣壓猛升,狂風刺骨,有時帶來沙暴,這就是我國冬季所遇到的寒潮天氣。

華南準靜止鋒:是活動在長江流域、華南以及南海等地區準靜止鋒的總稱。冬季冷空氣不過於強盛和冷空氣路徑適宜的情況下,或在過渡季節,冷鋒往往可以在長江以南停滯下來,或移動很慢,成為準靜止鋒。暖濕的西南氣流在比較淺薄的冷空氣(東北氣流)上麵緩慢地持續上升,形成大麵積的雲層和雨區。由於鋒後可以多次從北方得到適當的冷空氣補充,所以準靜止鋒常可維持幾天,地麵鋒線位置變化較小。華南準靜止鋒一年四季都有出現,12月至次年7月活動最為頻繁,秋季最少。

昆明準靜止鋒:是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和西南氣流之間形成鋒麵,其形成過程是南下冷鋒因雲貴高原地形阻泄而演變成靜止鋒,或由南支西風槽波動帶來的暖濕氣流沿低層淺薄的冷空氣滑升而形成的。準靜止鋒的位置,隨季節及冷暖空氣的強弱有所不同,多數在貴陽和昆明之間,略呈西北—東南走向。

極鋒:是由北方的幹冷氣團和南方的暖濕氣團之間所形成的鋒麵。夏半年的天氣變化及農業氣候條件,均與極鋒活動有關。冬季極鋒南退,對我國天氣的影響較小,但有時出現在華南上空,形成廣大麵積持久的陰雨天氣。極鋒大致4月登陸,但這時極地大陸氣團勢力較強,極鋒很不穩定,往往返回海上,5月以後熱帶海洋氣團勢力逐漸增強,極鋒進到江淮流域,7、8月間,鋒麵推到最北界,約至東北、內蒙南部和黃河上遊一帶,9月迅速撤退,然後重返大洋。

赤道鋒:是熱帶海洋氣團和赤道海洋氣團之間形成的鋒麵。冬季位於大洋之中,7、8月登陸於長江以南地區,但很少過長江以北。若東南季風較弱,常形成西北—東南走向,自長江中遊斜向菲律賓群島之東,若東南季風較強,則成東西走向於華南境內。赤道鋒對我國東部有較大影響,孕育在赤道鋒上的台風常給這裏帶來狂風暴雨。

我國幹濕地區是怎樣劃分的

為了表示某一地區的水分狀況,確定幹濕度是很有必要的。關於我國幹濕度的研究,許多學者曾做過不少工作,采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中國科學院的氣候區劃采用幹燥度(或稱濕潤度)來分類。幹燥度指生長有植物的地段的最大可能蒸發量與降水量之比,即最大水分需要量與降水量供給的水量之比。比數大於1表示降水量不敷需要;比數小於1表示降水量有餘。最大可能蒸發量指的是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的條件下,土壤和植物(以綠色短草地為標準)蒸發和蒸騰水分的總和。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假定秦嶺、淮河一線的可能蒸發量和降水量接近平衡,檢驗公式為:

幹燥度=0.16×積溫(日平均氣溫≥10℃持續期)降水量(日平均氣溫≥10℃持續期)

用這種方法計算的結果,把幹燥度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幹燥度:

≤0.49很濕

0.50~0.99濕潤濕潤森林

1.00~1.49或1.00~1.19半濕潤、森林草原

1.50~1.99或1.20~1.19

2.00~3.99半幹旱、草甸、幹草原荒漠草原、幹旱荒漠

≥4.00幹旱荒漠

按照以上幹燥度級別,我國六個溫度帶內的幹濕分類大致為:在赤道帶內南沙群島是濕潤地區;在熱帶內華南地區為濕潤地區,康滇穀地的熱帶部分則屬夏濕冬幹地區;在亞熱帶中,華中地區是濕潤地區,康滇地區的亞熱帶部分則為夏濕冬幹地區;在暖溫帶裏,華北地區是半濕潤地區,新疆南部是幹旱地區;在寒溫帶裏,東北漠河地區是濕潤地區。至於青藏高原主要根據現有氣候資料和植被情況,從東南向西北分為濕潤、半濕潤、半幹旱和幹旱地區。

我國氣候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遼闊廣大的國土與地理位置、地形、大氣環流相結合形成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類型複雜多樣,是我國氣候的基本特征。

大陸性季風氣候:這是我國氣候最顯著的特征。我國也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明顯的地區之一。這種氣候表現為一年中冬夏盛行風向的季節變換明顯,並隨著風向變換產生顯著的季節氣候差異。冬幹冷而夏濕熱,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風主要來源於蒙古高壓,形成偏北或北風,氣流的性質幹燥寒冷;夏季風主要來源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的高壓,形成西南、東南和偏南氣流。在季風的成因類型上,近地麵主要是由海陸熱力差異引起的,高空則是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高空風帶的季節變化對近地麵季風環流起著一定的作用。青藏高原近地麵則是由於高原麵與周圍大氣的熱力差異而形成的高原季風,它與亞洲季風是兩個不同的係統,它們既相區別,又相聯係。所以中國季風不同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季風,具有獨特的性質。

我國的季風氣候是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冬夏季風源地的不同,反映到降水方麵,降水分布極不均衡,主要從東南往西北逐漸稀少;降水的季節分配差別也很大,夏季很多,冬季很少;降水年變率和月降水變率也都很大。大陸性季風氣候還反映在氣溫方麵,冬季南北溫差很大,夏季普遍高溫。另外,冬夏極端氣溫相差特別大,氣溫的年較差、日較差均高於同緯度的平均值。

氣候類型複雜多樣:我國土地麵積廣闊,地形複雜,海陸影響相差懸殊,使我國既有寒溫帶氣候,又有四季長青的亞熱帶、熱帶氣候。西部地區幹旱風大,陽光充足,東部沿海濕潤多雨。在東部地區,南北熱量成帶狀分布,從北到南有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東西幹濕變化明顯,從東到西可劃分濕潤、半濕潤、半幹旱、幹旱等地區,自然景觀也隨之變化而有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和荒漠。青藏高原更是複雜多樣,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到高原腹地,猶如從熱帶到兩極,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均有之。我國是多山的國家,山地氣候又有多種類型的垂直變化。橫斷山脈有“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日居然四季周”之諺,可見氣候的垂直變化極為明顯。氣候的複雜多樣,為多種動植物生長、生活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使得我國的生物資源格外豐富。為農業的因地製宜,多種經營提供了自然條件。

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台風是旋轉極快的空氣大漩渦,它是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一種破壞力很強的風暴,那麼,台風是怎樣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