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世界地理(三)(2 / 3)

南非的地理區域特點是什麼

南非與非洲其他地理區域相比,其突出特點是:

1.戰略地位重要。南非位於非洲南端,聯接著大西洋和印度洋。繞好望角的航線是溝通東西方的重要航道,被稱為西方的“生命線”。本區附近的海域,是這條“生命線”的必經之地,也是控製這條航線的關口。蘇伊士運河開挖之前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運河通航後其戰略意義也不可低估,每年繞過好望角的船隻為蘇伊士運河的兩倍多。另外,這裏是最接近南極洲的地區之一,許多國家行駛南極的船隻需在此停歇休整,補充物資。

2.自然條件複雜多樣。這裏屬高原地區,南非高原為本區地形的主體;中部凹陷為卡拉哈裏盆地,盆地四周為隆起的高原、山地;高原外側,為沿海平原,東部較寬,西、南部狹窄。區內氣候也很複雜,這裏擁有非洲的各種氣候類型。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大陸東側沿海地區屬濕潤的亞熱帶森林氣候;大陸南端的東部為溫帶草原氣候,西側是地中海式氣候;盆地的中部有熱帶半荒漠氣候,西部為熱帶荒漠氣候;其他地區多屬熱帶草原氣候。植被、土壤也相當複雜。

3.礦產資源豐富。這裏是非洲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特別是南非高原,是世界著名的礦產帶。除石油缺乏外,其餘很多礦產的儲量和產量不僅在非洲,而且在世界上也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僅南非一國,儲量居世界第一、二位的礦產即有8種之多。

4.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非洲五大地理區域中,本區與北部非洲一樣,都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加工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則大大超過北部地區。在豐富的礦產資源基礎上,采礦業也相當發達,許多礦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這裏的農業也較發達。但區內生產力分布很不平衡,南非生產力水平最高,其次是津巴布韋。二者工礦業產值即占全區的80%。其他國家和地區則為單一經濟。

四、歐洲

歐洲在世界上占有怎樣的地位

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三麵臨海,東與亞洲相連,實際上是亞歐大陸向西伸入大西洋的一個大半島。歐洲是世界上重要的一個洲,就政治、文化、經濟、軍事諸方麵,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在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歐洲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中世紀末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最早在封建製度內部出現;15世紀末開始的“地理大發現”,由於對殖民地的侵略、掠奪和市場的擴大,加快了歐洲資本積累過程;至18世紀下半葉,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勝利,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製度首先在西歐確定。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許多國家又最先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這時,主要是歐洲的一些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和瓜分殖民地的鬥爭愈演愈烈,導致了世界大戰,歐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和主戰場。

歐洲也是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搖籃,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戰鬥的地區和故鄉。

歐洲是近代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發展最早、當前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歐洲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一個洲,經濟發展很快,長期以來在世界經濟中居統治地位。大約從16世紀初至20世紀初的幾百年中,歐洲一直是世界經濟的中心,其他地區長期以來則是歐洲糧食、工業原料的供應地,工業製成品的銷售市場。

歐洲自16世紀開始,曾大量向海外移民。他們移居世界各地,對世界,特別是美洲、大洋洲一些以歐洲移民為主建立起來的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影響很大。

進入20世紀後,歐洲在世界的地位開始發生變化。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自身實力大為削弱;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後來居上;社會主義國家的日益強大和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迅速興起,歐洲已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了。但現在仍是世界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地區,它的經濟非常發達,工業生產水平、農業機械化程度、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水準,都是很高的,它擁有世界上著名的大工業帶;農業也非常發達;歐洲的交通運輸業、對外貿易以及商業、銀行、保險業務、旅遊業等,都在世界上長期保持優勢地位。歐洲許多國家原有的殖民地雖然紛紛獨立,但由於曆史原因,它們與原宗主國至今仍保持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現在解決重大的國際問題,歐洲還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第四紀冰川對歐洲地形有哪些影響

在歐洲的地質發展曆史上,曾經發生過許多次冰川,但古冰川的痕跡已不存在了,隻有第四紀的冰川的痕跡至今仍能見到,對歐洲現代的地形形成影響最大。歐洲第四紀的冰川中心有二個,即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為中心的大陸冰川和以阿爾卑斯山脈為主的山地冰川。

據研究,歐洲的第四紀冰川共發生四次,即群智、明德、裏斯和武木。

群智冰期最老,距今約有100萬年。

裏斯冰期冰川最厚(中心2000多米,阿爾卑斯山上約厚有1000多米),覆蓋範圍最廣,包括整個英國、海西山地北麓,基輔—伏爾加格勒一線以北。

武木冰期距今最近,約一萬年左右,所留下的痕跡最新。

由於冰川作用的結果,在距冰川中心較近的歐洲北部地區以侵蝕作用占優勢,形成峽灣、槽穀、羊背石等冰蝕地形,有的地方也有冰磧—冰水地形,湖泊眾多;在距冰川中心較遠的俄羅斯地區,則以堆積作用為主,到處散布著各種形態的冰磧丘陵和冰水沉積地形,以及無數大小湖泊;在南部阿爾卑斯山脈等高山上,形成陡峭的角峰和寬闊的U形穀及一係列冰磧湖等典型的山地冰川地貌。

亞熱帶的冬雨夏幹氣候(地中海式氣候)是怎樣形成的

地中海式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夏季炎熱、幹燥、少雨;冬季溫和多雨,全年日照充足。它之所以形成這些特點是因為這種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製的緣故。夏季,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氣壓帶北移,這裏在副熱帶高壓帶的控製下,氣流下沉,天氣晴朗,炎熱幹燥少雨;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氣壓帶南移,這裏受西風帶控製,盛行海洋上來的西風,沿海又有暖流經過,因而溫和多雨。全世界凡是位於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地區,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地區、智利中部、非洲南端、澳大利亞西南角等地,皆屬這種氣候類型。但以歐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範圍最廣。這主要是由於這裏有東西延伸、麵積很廣的地中海存在,夏季地中海上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局部高壓),加強了副熱帶高壓帶的控製,使氣流更加穩定;冬季海上氣溫比周圍陸地高,形成局部低氣壓,吸引了西麵大西洋上的氣旋東進,直達黑海沿岸,更加溫和多雨,範圍更廣。其次,由於北部有高大的基本上是東西走向的阿爾卑斯山係的存在,冬季對北方來的冷氣有明顯的阻擋作用,使地中海沿岸冬季更加溫和;夏季南部受炎熱的撒哈拉沙漠的影響,使氣溫又更加炎熱。以上原因,使地中海地區的地中海式氣候最典型,範圍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