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陳美彬的相識緣於一次書信來往,去年9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他寄來的書信和散文集《裝在瓶裏的愛》,展讀之餘內心頗為欣喜。陳老師為人謙遜,真誠坦率而又勤奮執著,胸懷理想,這給我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他的散文清新簡約,樸實感人,這更加深了我對他的好感。
在幾次通話之後,我又收到了陳美彬郵寄來的快件,原來是手中這部《守望學生成長》的初稿。我認真研讀了每一篇文章,感覺每一個案例都寫得流暢自然,清新脫俗。案例寫作是近十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寫作方式,市麵上標榜案例的書雖然多,但似乎過於簡單,像一碗白開水,淡而無味。案例是至關重要的,它好比一本書的血肉,一本書即使有再好的筋骨——教育理念,但如果沒有豐滿的血肉,也是不值得看的。而美彬老師用散文筆調寫成的教育故事卻比較動人,比較複雜,凝聚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對我們的日常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實際價值。
從書稿的整體立意上看,美彬老師的書稿又很新穎。教育需要創新,班主任工作也需要創新。創新,不僅指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更指在前人走過的路上發現新的風景、新的花卉、新的感受。創新,不僅指涉足別人未曾涉足的領域,更指在大家都熟悉的領域中推陳出新。有了新穎的表達方式,才能引起讀者閱讀的欲望。
美彬老師是揚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在文字表達上可謂技高一籌,不同尋常。文章敘事流暢,語句簡練,評述精要,給人月明風清、陽光普照的閱讀快感。比如《人生第一課》《愛是溫暖的力量》《點石成金》《別再讓傷害在無意中發生》《較量》《無法彌補的遺憾》《你在內蒙還好嗎》等可以說是案例寫作中的上乘之作。還有一點就是本書的大小標題如同美人眼睛那樣楚楚動人,吸引人眼球,很顯然是精雕細琢的產物。試想,如果文字晦澀,語言乏味,在這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又有誰願意一直讀下去呢?
從當初的雛形到今天的成型,我見證了這部書的成長過程,我為陳老師能在較短的時間裏奉獻出這部高質量的書稿而感到由衷高興。
陳美彬和許多八十年代出類拔萃的中師生一樣,起始學曆不高,但工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卻不低,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顆火熱的愛心和崇高的責任心。教育是一份高尚的事業,也是一項平凡的工作,教師是人類文明的接力者和傳播者,因此教師必須充滿仁愛之心,愛自己,愛學生,愛社會,愛世界,用“愛滿天下”的胸懷去關愛一切,特別是要把尊重、嗬護每一個稚嫩的心靈,作為自己工作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教育的使命。我真心地希望今天有著高學曆的青年老師們,能夠從陳美彬和上一輩教師身上汲取到精髓,以此不斷豐富我們的學識,改善我們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