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以愛之名,以身任責(1 / 1)

你靜靜地居住在我的心裏,如同滿月居於夜。

——(印)泰戈爾

伏案回思,從策劃、寫作、編輯和出版,帶著淡淡墨香的《中小學生安全四護指南》一書曆經半年多的時間,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了。

什麼是學生安全?如何實現學生安全?怎麼評價學生安全實效?

如此這般問題,看似簡單至極,卻是擺在教育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及研究者麵前揮之不去的難題,不間不界。

漢語中,“安全”通常兼有平安與保全之意。前者語出《易林·小畜之無妄》“道裏夷易,安全無恙”,而後者則語出《晉書·慕容垂載記》“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長樂公,使盡眾赴京師,然後修複國家之業,與秦永為鄰好”。具體到學生安全,其內涵、外延及特征隨著“安全”的擴張而不斷被賦予新的認知。校園內外,學生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安全隱患防不勝防,牽係著社會各方麵。很多時候,學生安全的堡壘看似堅不可摧,卻往往在意外來臨時彈指即破。

有道是“既身不足以任責”,學生安全遠非學生自身、監護人、學校及社會單方維係所使然,而應以合力為之。基於對中小學生安全長期的關注與研究,廣西大學張鴻巍教授在廣西天等縣人民檢察院及天等縣教育局等單位的實地調研中,逐步形成了“學生自護、家長監護、學校看護、社會幫護”四護一體的學生安全觀。

依此理念,本書體例由廣西大學張鴻巍教授研擬,並經天等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宣傳部部長李貴卓,天等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鍾德康與教育局局長閉偉文共同研討確定。全書以中小學生安全為主軸,涵蓋了家庭矛盾處理和校園安全、人身安全、生活安全、生理健康、心理調節、網絡危害戒除以及防拐防騙、遠離毒品和自然災害應對等內容,注重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真實案例,提煉出有針對性的議題,結合相關法律法規、校園安全熱點問題及中小學生實際認知水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與說明,以體現實用性、專業性、普及性及適度超前性。係統學習完本書後,中小學生可初步掌握與其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法律基礎知識和法律規定,特別是校園安全及自護法律知識,以引導其逐步樹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而家長、教師及社會熱心人士亦可使用本書作為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參考。

參與本書初稿編寫的人員為廣西大學碩士研究生:和諧家庭(康雅馨)、校園安全(易榆傑)、人身安全(易榆傑)、生活安全(康雅馨)、心理調節(汪燕)、生理健康(劉曉)、健康網絡(翟廣恒)、防拐防騙(張麗君)、遠離毒品(馬賓)及防災減害(龍超)。其後,編者字斟句酌,曆易數稿。最後由鍾德康、閉偉文與張鴻巍修訂成稿。這本書還凝結了諸多同仁的心血,感謝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廳副廳級檢察員劉雅清同誌百忙之中撥冗為序,感謝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及責任編輯唐仲江同誌為本書順利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恒河沙數,我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為中小學生安全製度的完善盡綿薄之力。限於水平與時間,本書缺失之處,敬請讀者朋友們不吝賜教。

編者

謹致

2014年7月於邕州心圩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