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個案二:說明文的開首段(1 / 3)

本個案在一所中學進行,整個研究包含五個循環教學,參與研究的為中學一年級五個班級的學生。本章節將較為仔細地闡述第三(1B)和第四(1E)教學循環,因為在這兩個教學循環進行之時,兩位教師都運用了變易圖式來展示教學內容,然而,隻有一個班的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能把變易圖式的功能有效地發揮,並在後測學習成效中體現出來。本章旨在通過這兩節課的比較,分析說明研究課在運用變易圖式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教學細節,說明變易圖式的運用不是一種固定的程序,而是一項既複雜又需要適時變通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對學生有敏感的觸角,在課堂上需不斷的評估學生學習情況以調整教學。研究團隊試圖通過以下的個案的節錄,將變易理論與教師教學的機智有機地組合到一起作出深入的剖析,以闡述這種有理論基礎作為支撐的教學實踐活動,應注意的哪些關鍵事項。

一、選擇課題及確定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背景

參與本個案的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發現,學生常常因不知道如何開篇感到苦惱。要構築開首段其實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架構,便是依照三個元素的結構來寫,三元素即:“引入”、“點題”和“過渡”。所謂“引入”,就是點出文章主要內容的背景;“點題”則是直接聯係至文章的題目;“過渡”是指便用作聯係緊接的一段。參與本個案的教師指出,大部分學生寫作時不會利用這個結構,如下麵這位學生的習作。

閱讀的益處

閱讀的益處有很多。例如:知道更多的事物,學識生字,改善自己寫作的問題等等。閱讀令你獲益良多。我們應要主動多看一些書。這麼,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的!

學生把所有內容在第一段全寫完了,既沒有“引入”也沒有“過渡”,這樣的寫作情況在學生的作文中卻比比皆是。為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情況,研究團隊對學生展開全麵的調查。

(二)初擬學習內容設計前測

根據教師所反應的情況,研究團隊初擬教學目的為:寫一篇包含引入、點題、過渡三部分的說明文的開首段。

初擬學習內容:開首段包括引入、點題、過渡三部分。

初擬關鍵特征:

1.引入——帶出文章內容的背景或資料吸引讀者;

2.點題——聯係文章的題目;

3.過渡——聯係緊接的一段以開展下文。

接下來,進入設計前測階段,測試的主要內容如下:

本校閱讀學會將出版一份刊物,你是閱讀學會的主席,正準備寫作一篇文稿說明閱讀的益處。請根據上述的情境寫作一段不超過80字的說明文開首段。

二、教學流程的安排

經過前測,研究團隊確定這個學習內容是很具有研究價值的,於是開始設計一堂課的教學流程。此次研究教學目的在於說明學生能明白“三元素框架”在第一自然段的功能和用法。經過一輪設計,教師擬定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活動一:擬定標題

學生閱讀一篇沒有開首段的文章,以明確開首段有概括全文及開展下文的功能;

活動二:為文章添加合適的開首段

教師提供一些選擇,讓學生為題為《迪士尼樂園五十年曆史》的文章選取合適的開首段,然後一起討論,順勢帶出一個較理想的開首段之三個元素的功能;

活動三:應用練習

學生分成數組,每組需為《海洋公園三十年曆史》寫一段開首段文字。教師給予評語,並比較不同組別的開首段。

三個活動中,活動二是主要的教學重點,五個班的教師,都依據教案的編排開始進行教學。然而,在教授第三教學循環(1B班)的過程中,研究團隊卻發現教師在活動二的變易圖式運用對一些細節的處理還不夠完善。於是通過課後會議對其進行了一些修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發生了改變。下文將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抽出活動二詳加闡述。

三、教學實踐(1B班)

(一)教學活動設計

為了導入開首段的三個元素,教師設計了一個活動。這個活動要求學生填補《迪士尼樂園五十年曆史》一文缺漏的開首段,文章開首段的“引入”元素大概描述了迪士尼樂園的卡通人物:

(甲部分)

米奇老鼠、小飛俠、小魚仙、唐老鴨和睡公主,大家猜一猜在哪裏可以找到這些經典卡通人物,沒錯……答案就是迪士尼樂園這個多姿多彩的夢幻世界……

接著分別為“點題”和“過渡”元素提供了兩個選項,並要求學生從中選出吻合題目和“引入”元素的合適答案,每個元素的兩個選項在意義上都有些許差別。

(乙部分)

有關“過渡”的兩個選項:

乙1:讓我給你介紹公園裏最好的地方吧!

乙2: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迪士尼的曆史吧!(答案)

(丙部分)

有關“點題”的兩個選項:

丙1:迪士尼樂園已有五十年曆史!(答案)

丙2:迪士尼樂園是人生十大必到的主題主園!

教師將乙、丙部分四個選項分別粘貼在黑板上供學生選擇,經過審題的思考在“點題”和“過渡”兩部分挑出正確的選項內容,然後讓學生對確定的選項進行排列。此活動需要審辨的關鍵特征是文章開首段包含的三個元素,這些元素各有其作用及在首段中有其適當的位置。

(二)課堂實踐活動

1.導入

播放《迪士尼》主題曲,創設教學情境。

2.活動一:擬定標題

閱讀一篇沒有題目及開首段的文章。先請學生給文章擬定標題。學生擬定了兩個標題,分別是:

《迪士尼的曆史》

《迪士尼的成長》

教師表示兩個標題都不太理想,建議將其改為:《迪士尼樂園五十年》

3.活動二:為文章添加合適的開首段

首先,回顧開首段對文章的作用:點明主題;吸引讀者注意。

接下來,教師在黑板上張貼出開首段的“引入”部分,並指出開首段的“引入”雖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卻不能點明主題和引出下文。教師隨即又粘貼乙、丙兩部分選項,讓學生從中挑選出正確的答案。學生選擇乙2和丙1,學生選定答案後,教師立即把寫有其他答案的紙條摘除下來,黑板上隻剩下:

乙2: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迪士尼的曆史吧!(過渡)

丙1:迪士尼樂園已有五十年曆史!(點題)

以下對話記錄了當時的課堂情況:

師:這篇文章沒有開首段,請大家從乙部分選擇一個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對它進行填補。

(學生舉手表決,全票通過乙2為正確的選項。於是教師把多餘的選項摘除下來)

師:我們現在想想下一部分,丙1和丙2,究竟哪項最能點明題意呢?

(三名學生支持丙2,大部分學生支持丙1)

師:這個問題大家似乎有不同意見,那我們不妨先說說乙部分。你們為什麼選擇乙2?

生:因為乙2能帶出第二段是關於曆史的。

師:很好,是哪一個字詞提示了你呢?

生:曆史。

師:不錯,本文的題目《迪士尼樂園五十年》也是關於曆史的,而乙2正好也提及曆史。

師:選擇丙1丙2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選擇的是丙1,我想聽聽選擇丙2的同學的理由是什麼。

生:因為在乙2的部分已提了迪士尼的“曆史”,所以這裏沒必要再提了。

師:覺得有點重複,是吧?其實這裏沒有必然的對與錯,但我認為還是丙1好,等一下我們再分析這個問題。

教師表態說丙1比丙2更適合之後,隨即把丙2摘除下來。然後派發工作紙請學生重新排列開首段的各個元素,並依序將開首段完整朗讀一遍。大部分學生排列出甲—丙1—乙2。(教師的響應有斟酌的地方,下回討論。)

師:為什麼這樣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