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珍寶金玉(1 / 3)

夜明珠傳說中夜間能發光的寶珠。也叫夜光珠。漢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文選·張衡〈西京賦〉》:“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薛綜注:“明月,大珠,夜則有光如燭也。”晉王嘉《拾遺記·夏禹》:“禹乃負火而進,有獸狀如豕,銜夜明之珠,其光如燭。”唐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製》:“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金剛鑽亦名“金剛石”。寶石的一種。以其至堅硬,能鑿玉鑽石,故名。表麵燦爛閃耀,反光很強,經過琢磨的叫鑽石,是珍貴的首飾和裝飾品。《新五代史·四夷》附錄《回鶻》:“其地出玉、犛……金剛鑽。”宋法雲《翻譯名義集·七寶》:“晉武帝十三年,燉煌有人獻金剛寶,生於金中,色如紫石英,狀如蕎麥,百煉不消,可以切玉如泥。”《太平禦覽》引《玄中記》:“金剛出天竺大秦國,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鐵刀削木。大者長尺許,小者如稻米。欲刻玉時,當作大金環著手指,開其背如月,以割玉刀內環中以刻玉。”宋周密《齊東野語·金剛鑽》:“玉人攻玉,必以邢河之沙;其鐫鏤之具,必用所謂金剛鑽者。形如鼠糞,色青黑如鐵如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金剛鑽,其砂可以鑽玉補瓷,故謂之鑽。”

金剛石見“金剛鑽”。

玉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種類很多,有質地堅硬的黃玉(古稱黃精)、白玉、碧玉、翡翠;色彩鮮豔的珊瑚、鬆石、瑪瑙、芙蓉石;晶瑩明潔的水晶、綠晶、茶晶;寶光閃爍的碧璽、藍紅寶石、鑽玉等。玉石是手工藝品的重要原料。古人用玉製作各種器具,新石器時代晚期即有玉製的工具,玉器則是從玉製工具發展而來的,到商代已大量製作玉質的禮儀用具和各種佩飾。因此“玉”也可做玉器的總稱。玉器是古代貴族專用的奢侈品,玉製禮器更是統治階級的象征,如珪代表貴族身份,璧用來祭天,璋用來發兵等等。《周禮·天官》有“玉府”一職,掌管王宮的玉器。《考工記》有“玉人”,製作各種玉器。可知先秦時期對玉的製作工藝就很精巧了。解放後,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第四文化層發現的二十八件用玉和瑩石製作的裝飾品,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玉飾件,它們的年代距今約七千年。我國古人對玉及玉製品甚為珍愛、重視,統治階級用玉器頒賜臣下、祭天敬神、隨葬,還用作符璽、佩飾和珍玩,甚至於死後嘴裏也要含著玉。其製成品種類繁多,造型、紋飾都很精美。用玉的大小、數量也因地位和名分的不同而有區別。古人對玉的這種特殊喜好對中華民族的習俗、文化以至語言文字都有很大的影響。漢語中用“玉”做偏旁的字和由“玉”構成的詞或詞組一般都含有褒義,帶有喜愛或尊敬的感情色彩,如:璧、琬、玉顏、玉貌、玉音、玉女、玉郎、玉兔、玉成等。玉器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史和工藝美術史的寶貴實物材料。《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圭亦寫作“珪”。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執的長形玉版,上圓或尖,下方。在出土的早商墓葬中就發現有圭。圭是表示貴族身份高低的信符,因此其大小隨地位名分的不同而有區別。圭常和璧、璋合稱,作用也有相同之處。由於圭是“六瑞”中的第一重物,是貴重的瑞玉。《尚書·禹貢》:“禹錫玄圭,告厥成功。”《周禮·春官·大行人》:“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又《考工記·玉人》:“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清代玉璧

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左傳·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有璋。”《禮記·禮器》:“諸侯以龜為寶,以圭為瑞。”

璧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製禮器,也作裝飾品,還常作饋贈的禮幣。平圓形,中心有孔,孔或方或圓。在出土的商周墓葬中常有發現。古代貴族統治者對璧很珍視,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以及由此引起的曆史事件“完璧歸趙”就是極好的寫照。璧可作美玉的通稱。如稱儀容美好的人為“璧人”。璧還可用來表示讚美,眾美皆集可叫“璧合”;月圓可叫“璧月”等等。《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邢昺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詩經·大雅·雲漢》:“圭璧既卒,寧莫我聽。”《韓非子·喻老》:“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以易璧。”

璋玉製禮器,古代朝聘、祭祀、喪葬、發兵時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狀如圭上方斜削去一角,形製大小厚薄則因事之不同而異。商周時代的墓葬中常有發現。有大璋、中璋、邊璋、牙璋等。由於璋是貴重的玉器,所以也用作美好事物、品質的比喻。如古代重男輕女,人家生男孩就給璋玩,生女孩隻能給瓦(紡錘)玩,故生男孩叫“弄璋之喜”。《詩經·小雅·斯幹》:“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又《詩經·大雅·棫樸》:“濟濟辟王,左右奉璋。”毛傳:“半圭曰璋。”《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鄭玄注引鄭司農:“牙璋,瑑以為牙,牙齒象兵,故以牙璋發兵,若今時以銅虎符發兵。”又《考工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馬。”

瓚①古代禮器,裸祭時用以盛灌鬯酒的玉杓,有鼻口,鬯酒從口中流出;有柄,以圭為柄叫圭瓚,以璋為柄叫璋瓚,統稱玉瓚。《詩經·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鄭玄箋:“圭瓚之狀,以圭為柄,黃金為勺,青金為外。”《周禮·考工記·玉人》:“裸圭尺有二寸,有瓚,以祀廟。”鄭玄注:“瓚如盤,其柄用圭,有流前注。”《禮記·祭統》:“君執圭瓚裸屍,大宗執璋瓚亞裸。”②質地不純的玉。《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鄭玄注:“龍、瓚、將皆雜名也,卑者下尊以輕重為差,玉多則重,石多則輕。公侯四玉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說文·玉部》:“瓚,三玉二石。”徐鍇係傳:“謂五分玉中二分是石。”

琮古代玉器,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用的禮器,也用作發兵的符信,還可以作稱錘。方形,中有圓孔,亦有長方筒形的。其大小形製,因名分地位及所用之事不同而有所區別。《周禮·考工記·玉人》:“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璧琮八寸,以聘。”鄭玄注:“聘禮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儀禮·聘禮》:“受夫人之聘璋,享玄,束帛加琮。”《公羊傳·定公八年》:“璋判白。”何休注:“琮以發兵。”《說文·玉璜

玉部》:“琮,瑞玉、大八寸,似車。”《金史·禮誌一》:“昊天上帝以蒼璧,蒼幣,皇地祗以黃琮,黃幣。”

璜古玉石器,形狀像璧的一半,即半個環形。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徵召的禮器,也作佩飾。《詩經·鄭風·女曰雞鳴》:“雜佩以贈之。”毛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禮北方。”鄭玄注:“半璧曰璜。”《左傳·定公四年》:“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後氏之璜。”杜預注:“璜、美玉名。”《呂氏春秋·上德》:“陽城君令守於國,毀璜以為符。”

瑁亦寫作“冒”。古玉器,天子所用。形方而下缺如燕尾,可覆冒於圭之上,故名瑁。《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鄭玄注:“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蓋天下也。”《尚書·顧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孔傳:“瑁,所以冒諸侯圭,以齊瑞信,方四寸,邪刻之。”《說文·玉部》:“瑁,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禮》曰:天子執瑁四寸。”段玉裁注引《尚書大傳》:“古者圭必有冒,不敢專達也。天子執冒以朝諸侯,見則覆之,故冒圭者,天子所與諸侯為瑞也。”

琥雕作虎形的玉器,古代貴族朝聘、祭祀時用為禮器,也可作發兵的符信,還可頒賜臣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白琥禮西方。”《儀禮·覲禮》:“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說文·玉部》:“琥,發兵瑞玉,為虎文。”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部》:“古禮玄珪蒼璧,黃琮赤璋,白琥玄璜,以象天地四時而立名爾。”

琅玕美石,可作裝飾品和珍玩。《尚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厥貢惟璆、琳、琅玕。”孔傳:“琅玕,石而似玉。”《管子·輕重甲》:“昆侖之虛不朝,請以球、琳、琅玕為幣乎?”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三國魏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宋歐陽修《送滎陽魏主簿》:“禮有來必往,木瓜報琅玕。”

瑉亦寫作“玟”、“瑉”、“”。似玉的美石,可作佩飾。《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佩。”毛傳:“佩,佩玉也,士佩瓀瑉而青組綬。”《禮記·聘義》:“子路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者何也?為玉之寡而之多與?’”鄭玄注:“,石似玉,或作玟也。”《荀子·法行》:“故雖有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琨珸。”

瑤美玉,一說為似玉的美石。可作佩飾和器皿。因其質地潔美,為人所愛,又用作稱美之詞,喻光明潔白和珍貴,如譽人文筆為瑤句、瑤函;讚人品質為瑤質、瑤華;又稱神仙所居為瑤池、瑤圃等。《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孔傳:“瑤琨皆美玉。”《詩經·大雅·公劉》:“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禮記·祭統》:“屍飲五,君洗玉爵獻卿;屍飲七,以瑤爵獻大夫。”

碧青綠色的美石,古多作裝飾和陪葬用品。《淮南子·泰族訓》:“瑤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潤澤若濡。”《公羊傳·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實也。”何休注:“緣生以事死,不忍虛其口。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貝,春秋之製也。”《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李善注引高誘《淮南子》注:“碧,青石也。”

木難亦寫作“莫難”。寶珠之名,可作佩飾。《文選·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李善注引《南越誌》:“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晉崔豹《古今注·雜注》:“莫難珠一名木難,色黃,出東夷。”《新唐書·西域傳》:“拂林……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難、孔翠、虎魄。”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部》:“紅者名剌子,碧色名靛子,翠者名馬價珠,黃者名木難珠,紫者名蠟子。”

火齊一種寶石。可作裝飾品。《文選·班固〈西都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李善注引《韻集》:“玫瑰,火齊珠也。”晉左思《吳都賦》:“火齊之寶,駭雞之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義。”

翡翠美石,也叫硬玉。硬而有光澤,一般呈碧綠色,也有淡黃色或白色的,以純碧綠而透明者最為貴重。可作首飾、手釧及指環等。《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董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宋杜綰《雲林石譜·於填石》:“一品色深碧光潤,謂之翡翠。”宋歐陽修《歸田錄》:“餘家有一玉罌,形製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聖俞以為碧玉。在潁州時,嚐以示僚屬,坐有兵馬鈐轄鄧保吉者,真宗朝內老臣也,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翠。’雲:‘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庫中有翡翠盞一隻,所以識也。’其後予偶以金環於罌腹信手磨之,金屑紛紛而落,如硯中磨墨,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

玫瑰美玉,一說為石珠。可作裝飾品。《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櫝,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其石則赤玉玫瑰。”《急就篇》:“璧、碧、珠璣、玫瑰甕。”顏師古注:“玫瑰,美玉名也……或曰,珠之尤精者曰玫瑰。”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至玫瑰一種,如黃豆綠豆大者,則紅碧青黃數色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