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子欲養,這一天的開始(1 / 3)

一片火光的火災現場,映染了的黑夜天空的紅蓮,不絕撕心裂肺的慟哭……

“啊!”驚醒過來的男子,稚氣未脫的臉龐,依稀可見的細細絨毛似的胡須,無聲的證明這還是個青春躁動中的男孩。

“阿生,你怎麼了?”操著地方的口音,一口土話的女性在房門外問道。

窗外的天空已經微明,微微的有幾縷破曉的曙光透出,二樓的後房的窗戶開著邊上的風扇來回吹拂,一片小竹林竹葉被風吹動,“唰唰唰”的輕響。看了看邊上的老式擺鍾,擺錘不停的來回運動發出輕輕地機械齒輪的細聲,時針和分針顯示的時間已經是5:20有餘了。

“媽,沒什麼,做了個噩夢而已。”

“差不多你也該起來了,準備上學了。”

“好的。”等等,上學,盧青生瞬間呆了一下,“媽,今天幾幾年幾月幾號啊?”

“你睡迷糊了麼,02年5月17號啊。”

2002年!難道我重活了麼!我能靠著這些未來的記憶像網文寫的那樣發家致富!

盧青生興奮得雙手都不禁顫抖,迅速地套了汗衫和短褲,下了樓。在樓下的大廳,盧青生看到了令他懷念的的擺設,掛在牆上的農曆掛曆,放在客廳中央的彩色電視機。翻看了一下具體的掛曆日期,又打開彩色電視機,02年的時候不少頻道大清早的時候還是處於頻道維護的狀態,盧青生再次確認了日子。的確是回到了過去!

激動的心情難以平複,盧青生洗漱了一下,早飯還沒開始煮,坐在門口的小院子裏的竹凳上,慢慢冷靜了一下。具體的有什麼能賺錢的事情呢,盧青生作為一個正常的從沒想到會回到過去的普通人,具體也不會留意那麼多了。

第一個,房地產。盧青生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未來的衣食住行四大基礎民生行業都是有不錯的發展的,尤其是房地產,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內會越來越高價。盧青生的家裏可以說是屬於城市內的農村的,20世紀初的中國很多沿海城市發展都是農村轉成大城市,特別的代表是拆遷戶了,在沒有重生之前,盧青生的家庭隻能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父親一直是個工廠的司機,母親一邊務農一邊做點規模不大的個體小生意,拆遷後也就沒有務農一直做著小個體戶生意。拆遷也就分了一套三口之家住的拆遷房子並沒有成為什麼拆二代。所以可以多弄點拆遷的房子至少能夠保證家裏的生活質量了。

第二個就是股票了,記得05到07年期間的股市,什麼ZG船舶啊之類的,漲的飛起,能翻上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資金。生活可以無憂無慮了,哎呀,萬惡的小資情調。

第三個還記得很牢的是08年的次貸危機,Mei元跌的厲害,聽說可以玩什麼貨幣彙率期貨的。盧青生也是個門外漢,具體的也不是很懂,不過還有好幾年來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對了,盧青生想起來未來的IT企業也是不錯的行業,尤其是其中國內的龍頭行業像E163啊TQ啊千百回、ALi都是不錯的企業呢。

短短的一會兒功夫,盧青生的腦袋裏想了很多。這時,盧青生的母親提著籃子回來了,推開大門看見了盧青生坐在椅子上,“阿生啊,怎麼今天坐在這裏了,平時你不是還要賴會兒床的麼?”。

“嗯,偶爾早起了一下,哈哈。”盧青生不知道該怎麼應付過去,支支吾吾地勉強糊弄了過去。

“行,買了油條,過會兒稀飯煮好了就可以吃早飯了,進去吧。”母親催著盧青生進屋。

。盧青生大口扒完早飯,重生前一直在外打拚許久不曾回味到的家的溫馨,看著永遠坐在八仙桌的正上方,一家之主該做的位子的父親,這時還是烏黑的平頭,整個人精神燦燦的,還有活力充足的母親,回想起世界年後,年過半百的開始漸漸佝僂被快節奏的社會步伐壓的顯老的雙親,盧青生暗自握拳,下定決心,這次重活了就一定要讓父母過得滋潤舒服的。

淳樸的生活讓盧青生相當的懷念,吃過早飯,是年還是初一的盧青生背了書包就要準備上學去了。村子門口平時是有個人的麵包車收了村裏學生家長們的傭金接送學生的,按學期付費的,盧青生的父母合計了一下,打算省點錢,就沒有雇車,好在學校裏盧青生家也不是特別遠,盧青生每天大概走上兩公裏左右權當是鍛煉身體了。

20世紀前的道路很多都是硌腳的碎石路,要麼就是坑坑窪窪的泥路,隨著沿海城市的中國特色發展速度的進步,02年的馬路也已經是水泥路或者柏油路了,盧青生一邊慢步前行一邊回憶關於未來的記憶不知不覺就到了學校。

盧青生就讀的初中正好趕上經濟發展,這也是90年代左右出生的孩子經常地遇到的不少見的情況,時不時的合並小型地方學校、翻修學校、修改教材、更改一部分的升學條件之類的,升學前小學就被合並成了鄉鎮上的較大的中小學合並學校了,盧青生也直接升上了直屬的初中部。

步入校門,這時候已經有部分學生到校了,初中部的教學樓和小學部隔著操場。盧青生略帶懷念地橫穿過塑膠跑道,初中部的教學樓後邊水泥澆成的簡陋的籃球場地和乒乓球台已經有初中生在活動了,這正是最富激情和青春的年紀,最是喜歡活蹦亂跳你來我往的運動。

盧青生徑直往教室走去,初一一樓、初二二樓、初三三樓,很簡單的很普通規劃方式。704班,盧青生早已回憶不起自己當時具體的班級,好在早上翻了自己的教科書上有寫清楚班級姓名,嗯,盧青生很慶幸自己有大眾化的習慣,並不是特立獨行的。

即使多年過去,初中的片段還是留在盧青生的記憶。教室中座位很多,盧青生卻不用多做思考,班級裏偶爾是會有那麼幾個座位被拎到講台桌旁感受粉塵的氣息的孩子,少年時代的盧青生,很榮幸的就是其中一個,不能斷性盧青生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僅僅隻是個老實但又懶惰的男孩。

是的,老實卻又懶惰,這並不矛盾。孩提時代的盧青生不會犯大錯,尤其是學校三令五申強調的、有違法紀的更是躲得遠遠的,唯一讓老師感到不足的也就是盧青生這人懶懶散散不愛做作業這一點了。因此,盧青生的學生時代經常會被老師重點督促。

盧青生一腳邁進教室門檻,當時的鎮上學校肯定不像現在那麼精致,不是很平整的水泥地麵,略帶點曲線的講台,頗顯簡陋。

教室裏已經有三三兩兩的學生,湊在一塊聊天,還有幾個關係鐵的朋友,左手掩著一本右手寫著一本、上方蓋著一本下方攤著一本、桌上放著一本桌裏藏著一本,肆意活潑的青春謳歌。

時隔多年的盧青生觸景生情,不禁輕笑。許多初中的同學依稀已經記不清麵容,盧青生也沒多出聲,走上講台稍微留意了一下講桌兩邊的課桌,左邊的那張課桌上整齊的對著幾本課本,課本的側邊也有著盧青生的名字,當時的學生往往喜歡這樣在課本上寫上名字的。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課桌,盧青生也就將書包放在課桌坐到椅子上去。盧青生暗自慶幸,還好沒有發生找不到座位之類的尷尬情況。

第一步沒有出什麼錯,努力回憶腦海中更多的初中時期的記憶,盧青生順手拿起了放在講桌邊上的點名冊,一個班級四十多個學生,20世紀初的中國學校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為了避免出現一係列的尷尬情況,盧青生必須趁著現在臨時抱佛腳。

四十幾個名字畢竟是記憶中的同學,而且不少也是同村或鄰村的同齡人,很快不少初中時期關係不錯的同學就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