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源中當曲的地位非常特殊,它的長度和水量都是三源之最,也難怪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人士提出長江的正源應當是當曲而不是沱沱河了。近些年,隨著當曲新源頭不斷被發現,長江正源究竟在哪裏,隔幾年就會在媒體上熱鬧一陣子。
而當曲的“第一滴水”在哪裏是這幾十年來爭論最多的地方。
當曲的源區位於長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處,二〇〇六年我們漂流長江的時候,曾到過那裏。與想象中的一山分兩水完全不同,這裏的山頂上是一片幾乎沒有什麼起伏的綠地毯般的草原,星星點點的小湖泊和水塘間是很難分辨出的細小水流,時近黃昏,在夕陽的照射下四處一片金光閃閃。在這裏如果沒有詳細地圖,沒有先進儀器,對於我們來說,不要說尋找源頭,就是要分辨清楚哪個是河流哪個是水塘,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曲源區沼澤遍布,據稱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澤就在這裏。
當曲的第一滴水究竟在哪裏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一九七八年曾隨隊考察的老專家夏鵬章先生曾對我說,當年八月二十八日,他們到達了當曲源頭。那時認定的當曲源頭多朝仁,也叫多朝能。就是在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麵上流出來的一股小水,差不多也就是二兩酒那麼多的樣子吧,被定為源點。
一九八六年舉國矚目的“長漂”中,由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長春地理研究所、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專家參與組成的陸上科考分隊對長江源區部分河流的長度、流量、流域麵積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他們認為當曲應為長江正源,而當曲的第一滴水則發源於多朝能東北的紮西格君東側的丘狀高原上。
一九八五年九月三日,身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作家及攝影記者、香港的黃效文先生,依據在美國利用四種遙感資料對江源一帶所做的研究,輕騎考察了當曲的兩個可能源頭,比較後認為應以若霞能為不曲也即長江)的新源。
這些新的見解,新的數據,在不時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的一則報道,標題稱“長江源何處,究竟長幾何?
科學考察隊實地考察正本清源,巨龍出涓涓當曲,長江總長是6275公裏”……類似消息,《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做了報道。
此後,關於長江源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隨著科學進步、一些先進手段的采用,最近幾年這個問題又屢次被提出。
二〇〇五年六月十五日,黃效文帶領的十九位國際科學探險隊員,再次提出在青藏高原青海省南緣發現長江新源頭:加色格拉峰當曲上遊多朝能,比當前中國官方認定的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多了6.5公裏。
二〇〇八年九月,由青海省測繪局、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等組成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也對多朝能源頭進行了考察。
與此同時,這支科考隊還對當曲最上遊的一個溪流且曲進行了考察,且曲與多朝能交彙形成了當曲。且曲的長度與多朝能的長度相差無幾,但是且曲的源頭是一個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泉眼。二〇〇〇年九月的長江源頭考察和二〇〇八年九月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的考察結果都證明:當曲最大的支流且曲的源頭是長江源區最長的,而且也是一年四季都有水的。
考察隊的首席科學家劉少創博士認為,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當曲是長江的正源,長江的源頭就是當曲的最長支流且曲的源頭,從這裏算起長江的長度是最長的。
依我個人的直觀感受來看,萬裏長江非要爭個正源,其實是沒有辦法爭清楚的,誰也說服不了誰。同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事實;河流的長度,也不可能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因為不管是冰川還是泉眼,本身就是一個變量。
有關江河源頭的探索,多年來的手段主要是依靠詳細地圖和航空照片、衛星影像按圖索驥,然後實地考察驗證。長久以來,詳細地圖屬於機密,航空照片、衛星影像對於普通人,也很遙遠。非專業人員,很難有條件去探索江源的究竟。隨著googleearth之類的現代科技的出現,普通人也能俯瞰地球。科技的進步,也許還會使關於源頭的爭論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