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原進入和府,和珅要人好生款待,並讓他在密室裏作畫。幾個月後,《富春山居圖》模仿好了,還製成了古色古香的樣子。和珅拿出幾幅黃公望的真跡相比較,也看不出破綻,心中暗自高興。王其原要回安徽去了,和珅給了他許多銀兩,晚上,設宴為他餞行。王其原喝下一杯酒後,頓時腹中劇烈疼痛,這才曉得和珅要殺人滅口,可已是身不由己了。
第二天上早朝,和珅對皇帝說:“啟稟聖上,我花了兩幹兩銀子,終於尋覓到了《富春山居圖》真跡。”
乾隆得到這日思夜想的寶畫,高興得眉毛直顫,連聲說道:“和愛卿獻寶有功,朕要好好地賞你。”說著,乾隆把那幅《富春山居圖》展開,攤到龍案上,左看右看,愛不釋手。他看到筆墨蒼古,是自己早已渴求的真跡,但又不放心,一邊讓太監把畫卷拿到文武群臣麵前,一邊說:“眾愛卿都來鑒賞一下,看看這畫是不是黃公望的真跡?”
和珅是乾隆的第一權臣,他獻的畫誰敢說是贗品?再說,這畫也畫得實在太精妙了,誰能分辨得出真假?“真跡”、“寶畫”,一個個讚歎不已。連獨具慧眼的著名詩人沈德潛也不得不點頭稱是。
其實,《富春山居圖》真跡是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被鑒賞家、天津鹽商安歧買去的。一七四六年冬,安府家道衰落,安歧將家中一批收藏品托求皇室傅恒出售,《富春山居圖》真跡也轉到了乾隆皇帝手中。乾隆反複觀看,還叫內侍拿出和坤獻來的那幅畫卷,放在一起作比較,又傳來一些懂書畫的大臣一起辨別真偽。大概是那幅贗品畫得太好了吧,加上大臣們又怕和珅的權勢,何況乾隆皇帝都認為是真的.誰敢去推翻皇上已作的定論.就都說和珅的那幅是真跡。
乾隆把贗品當成真,反把真的當做了假,造成了真偽顛倒的“富春疑案”。
乾隆對那贗品的鍾情一發而不可收,經常在宮中展閱,連出巡時也帶在身邊。
從一七四五年至一七七四年,他親筆在畫上題了五十多處詩文,印鑒累累。在他八旬正壽時,也忘不了再寫上幾句,弄得畫上麵沒有一點空隙。乾隆至死也不知道受騙買了假畫。
直到一八一六年,胡敬等奉嘉慶皇帝編撰《石渠寶笈》三編,富春山居圖》真跡始得正名編入,洗去沉冤,疑案得以澄清。後來,《富春山居圖》真跡因被火焚,一分為二。民國年間,後半段藏於故宮博物館,新中國成立前夕被國民黨政府攜往台灣,前半段藏於浙江博物館。
國際間諜博物館見聞
尹曙生
在美國華盛頓有一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國際間諜博物館。有人稱之為是一家使無名英雄變成有名英雄的博物館。現將刊登在《法學家茶座》中的《使無名英雄變成有名英雄的博物館》一文摘登如下——華盛頓市區有一座六層建築物,這是國際間諜博物館。
十四美元一張門票。華盛頓所有博物館都是免費的,為什麼這家博物館收費?
經詢問,這是一家私人機構管理的博物館。這家博物館竟然開在美國FBI(聯邦調查局)的旁邊,難道它有什麼來頭?看過簡介才知道,博物館雖為私人管理機構管理,但是官辦色彩很濃。它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科技處為建處四十周年策劃籌建的,管理班子人員都是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退休高官。執行館長俄尼斯托,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三十六年,擔任過中情局與參議院的聯絡官,曾獲得過中央情報局“優秀勳章”;博物館董事會和顧問班子成員,也都是當今世界情報領域的拔尖人物。
博物館建築總麵積五千七百平方米,幾十個展廳,自二〇〇二年七月十九日開館以來,到二〇〇八年已經接待四百多萬人參觀。看來,博物館是能夠賺錢的。博物館展品大多數是從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國家收集而來,部分來自間諜曆史學家默爾頓的收藏品,共四千餘件,都是間諜史上最具有國際影響的間諜技術、裝備、秘密手段。
博物館有三大看點:一是五花八門的間諜器材;二是重大間諜案件的成功與失敗展現;三是博物館提供間諜器具,讓觀眾可以過一把間諜癮,體驗當間諜的神奇與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