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經商雜俎(2 / 3)

借錢遠離至親好友

我在創業初期,國家對民營企業在資金上的扶持政策還很不明顯,隻好自找出路。我幹的鋼材貿易行業用資金量特別大,需外援。

出路在哪裏?賣掉所有的房子根本不夠,我先試探性地找了在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當資金處處長的至親,他們全家人害怕得夠嗆,避而不談,甚至躲著我不見。一年後,為信貸政策我谘詢他們的大兒媳婦,答應見麵,但是一直等到退掉四張回上海的飛機票也沒有見到人,事後我想可能是怕我找她貸款。一生最好的朋友雙城市農行行長也同樣如此。到後來,借錢給我的卻是初交的朋友。

實踐證明,至親好友是不能求的,如果我求他後發財了,他的孫子會指著我的孫子講:“沒有我爺爺幫忙你家能發財嗎?”失敗了、走死逃亡、犯法入獄了,他的孫子也會指著我孫子說:“沒有你那壞爺爺牽連,我爺爺能蹲監獄嗎?”不如靠自己的誠信與實力,自己找一般朋友,借到錢後,便成了終生的朋友。

經過我多方努力,沒過多久,就有幾家銀行爭著為商德公司貸款了,使商德公司形成一條良性循環的“鋼鐵營銷鏈”。

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我們商德人靠商德、靠誠信、靠實力創造出一條由大國企的先貨後款、個人集股、銀行主動介入等多元化融資途徑,使商德集團進入規模化企業。

生錢的秘訣

靠信譽交朋友,借雞生蛋。企業越向前發展,資金越不夠用。貨賣得越好,資金周轉越緊張。如果不能保證貨源供應,客戶就會流失,企業經營規模就將萎縮。

為此,我采取兩手抓:一手靠自己的信譽和鋼廠朋友的支持,采取代銷付款等靈活方式,借雞生蛋。不過,這要有兩個前提:一是對方信任你,你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證人家收回貨款,不影響對方資金運轉;二是對方存在庫存積壓和有打開新市場的要求。抓住了這一手,無錢變有貨,營銷規模超常規增長。另一手是吸引銀行融資和民間資本進來,它會大大提升企業誠信度,各大鋼廠進來的同時,有銀行加盟,又有固定用戶,萬事皆順。

要在短時間內讓大城市人認可你,敢和你做生意,就得憑人格、誠信、憑工作魅力,找能信得過你的朋友,靠商德來經商,便無往而不勝了。

用錢的秘訣

日進鬥金,莫如日進分文。品味個中哲理,足可為暮鼓晨鍾。簡單講,日進分文,能使人成為富翁;年進鬥金,可能因暴富害人害己。錢來的容易,花的也容易。揮霍無度者,多是暴發戶。

可花不可花的堅決不花,能少花的不多花,該花的錢無論多少都必須花。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這一點更重要。錢是全體員工賺的,老板隻不過多費些腦力,多擔些風險。當你有錢了,再加節約下來的,一定要想到他們,給大家按不同貢獻分得應得部分,這比什麼都重要。

作為老板應時時刻刻想到員工的存在,因為老板擁有的一切都是員工幫助得來的。我常說:就連家裏老鼠吃的,都是員工們給掙的。老板搭戲台,員工唱大戲,公司大員是台柱子。員工支撐著老板,企業是大家共同發展起來的,沒有員工的努力就不會有企業的發展。因此,我給員工發工資時總是麵帶喜悅,員工領得越多說明他的價值體現就越高,我就越高興。

某些老板,自己花錢大手大腳,也許這個企業不是他自己的,也有可能是國家的,給員工發工資時臉就耷拉下來,像割他的肉似的。動不動就玩“朝三暮四”把戲,把員工當猴子耍。這是很傷人的惡行。

民營資本的歸屬

資本在一個國家中,最大的屬性是社會、是民族,不存在姓“社”和姓“資”的問題。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一樣,去掉工資費用等,其利潤總是在通過銀行被循環利用,歸根結底都是在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國有企業也好,民營企業也好,所創造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是完全一樣的。國家及其各級政府在統計時,最終都被納入國民經濟總值之中。作為普通百姓,在享受其價值時別無二致,沒人能區別出其企業性質的不同。

所以我認為民營資本最終的歸屬是國家,這也是順理成章的規律。

永葆傳統商人本色,克製過格行為

在經商之前,壓力太大,染上了一天三包煙,喝花酒、耍小錢、唱歌跳舞等壞毛病。為了身體和帶好兒女幹事業,我以東北人前輩張學良將軍為榜樣(他戒掉了吸食毒品的惡習),自1990年下海到1992年初,我下決心把所有的壞毛病全部戒掉。在兒女麵前,保持一個傳統商人的形象,自我節製,不做過格的事。

當下商人,多無主管,在法律之外,處於無監管的狀態。人非聖賢,一旦隨心所欲,能像孔子那樣“不逾矩”者,是相當困難的。何況,孔子能夠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是到70歲之後。何謂矩?法則、規則也。

當下,商人容易“逾矩”的地方,比如吃喝,揮霍無度的現象比較常見,一頓飯下來動輒幾萬。誠然,多數情況是別人逼的,不擺個場麵不行,但也不乏主觀上的揮霍,官商尤甚。唐朝詩人白居易曾感歎“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如今的揮霍,何止十戶百戶!某家企業招待官員,20年的茅台酒,成箱子喝,喝不下去了,有人耍滑把酒從嘴巴旁揚到身後。這就嚴重逾矩了,暴殄天物,會遭天譴的。

有人算過,想在中國安度一生,最多需要500萬人民幣,多一分都是多餘。可這些擁有金錢遠超過500萬的貪官與富豪們過的是什麼日子呢?每天喝名酒把肝喝壞了,縱欲無度把腎弄虛了,鮑魚海參魚翅把胃口搞垮了,抽高級香煙把肺熏壞了,夜夜笙歌把生物鍾攪亂了。歌舞升平,狂歡加高分貝的音樂聲,把老板搞得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幹飯了,有的不會也不能安靜工作了,有的鬧起了家庭解體,嚴重者鋃鐺入獄。這些都是一個字在作怪——“錢”。

我講這些,並非自詡清高。我的生活主旋律是節儉,排斥一切過格行為。但是,在生意場上也不能把自己搞得跟苦行僧似的,該講排場時就得講,不然就做不了生意了。但我有自己的尺度,應酬而已。此外,我對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感興趣,比方我沒有賭博的習慣,可是,我每到一個國家,必須去一次賭場,一揭兩瞪眼分大小,輸上1000元人民幣,立即走人,決不戀戰,要的是這個過程,了解各國賭博業的特點與不同。在國外旅遊,所有的商業場所我都去,點到為止。我很讚同《醒世恒言》作者馮夢龍的一句詩:“好酒不醉為最高,好色不亂乃英豪。”

作為企業老板,還要克製唯我獨尊的焦躁情緒。我常說:當老板的不能光吃“細食”,“五穀雜糧”要經常吃點,這樣才能強壯自己,才能茁壯成長。我說的“五穀雜糧”就是不同的意見,甚至是尖銳的批評和反對性意見。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唯我獨尊,就會情不自禁地出現過格行為,而過格行為的危害是無窮的。

用人的取舍

晚清中興之臣曾國藩是談氣觀相的一代宗師。他寫了一部書叫《冰鑒》,是關於相人識人的作品。他用人有四法:做、省、學、禁;摸透人看三方麵:精、氣、神;任用人有三取:智、言、勞。二十年來,我在用人方麵得失參半,事後總結,頗有一些心得:

其一,為什麼不能用至親好友。

我家鄉的晉商在用人方麵有個規矩:用鄉不用親。用家鄉的人,知道底細;不用親,是為了便於企業管理。免得家不家、業不業的。

創業之初,我也曾用過幾個親侄子輩的孩子們,至今雖然還有那麼一兩名,但是一直也不理想。實踐證明,他們不但幫不上忙,反而起反麵作用。主要原因是他們心理狀態有問題,也影響其他員工的心理,讓外聘的高中層領導很難管理。中國有句老話:疏不間親。即關係疏遠者,不參與關係親近者的事。這就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而這些有所仗恃的“皇親國戚”,便會弄出“三花臉”們在戲台上弄出種種是非。

解決辦法之一:讓他們到其他單位去上班,是人才埋沒不了,不是人才自然會有人訓練;之二:有困難一定要主動幫忙,尤其逢年過節一定要想到他們,盡最大可能給予幫助。

不然,你將就了他,員工的心就散了。你若對他嚴加管束,他就會產生不滿情緒,久而久之,積怨成仇,什麼都晚了。

其二,不願承擔責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要棄之不用。

責任意識,是職場中最重要的意識,也是職業經理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三國時,劉備在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對那個根本就扶不起來的天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南征之役,七擒孟獲;北伐曹操,六出祁山(薑維九伐中原),都未成功。而阿鬥卻聽信讒言,屢屢從中作梗,最後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但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卻千古流芳,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人心不古,一些人、特別是有些計劃經濟過來的人,沾染了根深蒂固的壞毛病——以躲避責任為能事。拿著高薪,享受著高待遇,卻不肯擔當責任,任憑什麼球踢給他,他保證能一腳踢出去,心安理得,不以為恥。責權利三個字,他隻要兩個:權、利,所有的責任不是上推,便是下卸,這套本領真是爐火純青。開展工作也是花拳繡腿,看似頭頭是道,一個也不能落實。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人是最不可用之庸才,還不如用反對者、壞人、小人,因他們是可以防範的,也可用成功來報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