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沒有衛星,因此水星的夜晚是寂寞的。除了太陽以外,天空中最亮的星是金星。
九大行星之二——金星
金星是從地球上看到的最明亮的一顆行星,看上去晶光奪目,亮度僅次於太陽和月亮。我國古代把黎明前東方天空中的一顆明星叫做“啟明星”或“太白星”,把黃昏時分西邊天空中的一顆明星叫“長庚星”,其實這是同一顆行星,它就是金星。
金星離地球比較近,最近的時候和地球隻相距4000萬公裏,但由於金星的表層有一層硫酸雨滴和雲霧,所以遠遠望去迷蒙一片,阻擋了地球人的視線。
1964年,天文學家把精密儀器帶到高空空氣稀薄的地方觀察金星,然後向金星發射行星探測器,才弄清了這層雲霧的成分,並透過雲層觀察了金星的真正麵目。
金星是一顆地貌非常複雜的行星,表麵呈橙黃色,地表上大部分被平原覆蓋,其他部分是高地和深邃的裂穀以及火山。金星上最大的高原比我國的青藏高原還大兩倍,最高的山峰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高。金星的內部結構與地球很相似,但令人奇怪的是金星上沒有磁場,目前科學家還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金星的雲層裏含有水氣,但金星表麵沒有水。雲層的表麵溫度達480℃以上,不存在生命。金星的旋轉也是圍繞太陽公轉,又自身旋轉。公轉為225天,自轉為243天。
九大行星之三——火星
火星是一顆火紅色的行星,點綴在天空夜幕上,是夜空中最為吸引人的繁星之一。如果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到它緩緩地穿行於眾星之間,如火的熒光時有強弱變化,而穿行的方向、亮度的變化都無規則。歐洲人把它稱為“戰神”,認為它象征著戰爭和災難;而古時候我國稱它為“熒惑星”,認為它是不吉利的星。
火星離地球很近,在地球的外側繞太陽運行,並且有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許多特征:①在火星上有白天黑夜的交替,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②在火星上看太陽也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③火星的自轉周期也與地球相仿,為24小時37分,僅慢半個小時;④地球有月亮環繞,火星也有兩顆衛星。煋比地球小,它的直徑隻有地球直徑的15%,一年有687天,溫差比地球上大得多,特別是晝夜溫差,白天最高時28℃,夜間則下降為零下132℃。
火星上沒有生物存在,也沒有人類。人們設想的“火星人”、“火星鼠”都隻是一種想象而已。
自1962年以來,美國等國的天文學家向火星發射了15個探測器,並派飛船登上了火星。
由於火星的岩石是鏽紅色的,所以火星被稱為“紅色行星”。火星表麵異常幹燥,缺乏液態水,這使火星上的沙塵在風的吹送下,隨風飄起,形成彌漫火星全球的塵暴。這種經常出現的塵暴使火星表麵常常覆蓋著厚厚的紅色沙塵,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火星表麵呈現出橙紅色的外貌。
與地球類似,火星周圍也籠罩著大氣層。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氣,還有少量的氧氣和水蒸氣。此外,火星上有河流曾經存在的印記,而且來自火星的隕石中也有一些不尋常的跡象,這些都表明火星上可能曾有生命存在過。
九大行星之四——木星
木星看上去很昏暗,遠比不上金星明亮,但這是因為它離地球很遠。事實上木星在九大行星中體積最大,把太陽係所有的行星和衛星加在一起也沒有木星大,木星的體積相當於1300多個地球,重量是地球的318倍,它是一顆“巨行星”。
木星繞太陽公轉一周大約需要12年,我國古代就把木星運動的周期12年與曆法上的十二地支結合起來,稱木星為“歲星”。木星自轉的速度很快,大約9小時50分轉一圈。由於它自轉速度很快,所以導致它自身形成了不同於其他行星的扁形球,赤道直徑與兩極直徑之比為100∶93。
由於木星內部存有大量的能量並不斷向外散發,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快速大氣環流,所以從地球上可看到木星表麵有一些各種色調的斑點,在南半球有一個著名的橢圓形大紅斑,長軸約為2萬多公裏,這正是大氣環流過程中形成的大氣旋渦。
木星的表麵有一層1000公裏厚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氫和氦。由於離太陽遠,木星的表麵溫度隻有零下140℃。在這樣的空氣、溫度的條件下,加上沒有水,木星上沒有生物存活。
木星有很強的無線電輻射,磁場強度為地球的10倍,是目前發現的天空中最強的射電源之一。它的磁極方向與地球相反,地球的S極在北極附近,木星的S極則在南極附近。
木星是擁有衛星數目較多的一顆行星,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木星周圍有大小16個衛星環繞,小的直徑隻有8公裏,大的5200多公裏。旋繞的速度也不同,最短的11小時53分一周,最長的繞一周需要758天。其中最亮的有4顆。由於這4顆最亮的木星衛星是1610年伽利略首次觀察到的,於是天文學上稱之為“伽利略衛星”,依次編號為木衛一、木衛二……也有科學家稱木星和它的衛星恰如一個縮小了的太陽係,對木星的研究有助於揭開太陽係的奧秘。
九大行星之六——土星
土星也是一顆“巨行星”,它的體積比木星稍微小點,是太陽係中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密度很小,是一顆比水星還輕的行星。如果把太陽係所在的宇宙比作汪洋大海的話,土星會是唯一一個漂浮在海麵上的天體。而太陽係的其他成員,包括地球在內都將沉入海底。
土星與木星的結構非常相似。土星核由岩石構成,土星外殼是一層很厚的液態氫。土星大氣層厚度大約20000千米,主要由氫組成,和木星大氣一樣,在土星周圍形成色彩斑斕的雲帶。有意思的是土星上也有卵形的斑塊,但比木星上的大紅斑小很多。它可能是土星大氣中上升氣流重新落入雲層時形成的渦流。因為土星散發出的熱量比它接收的熱量多,所以土星會自行發光。
土星被喻為太陽係中最美麗的行星,這是因為它的外麵圍繞著一圈明亮的光環,仿佛帶著銀光閃閃的項圈。土星的光環非常寬闊,如果把地球放上去,就像是在公路上滾皮球一樣。這個光環厚15~20公裏,寬度卻可達20萬公裏。光環的亮度和寬度經常變化,有時清晰,有時模糊,有時看不到蹤影,每隔15年左右循環變化一次。
光環是由許許多多直徑不到1米的小石塊和小冰塊組成的,繞著土星表麵飛快奔跑,看起來就像是一條閃光的環。而有時明顯,有時昏暗,並不是光環自身的變化,而是由於土星朝向地球的位置不同,人們在觀察時產生了視差。
土星的自轉速度很快,轉一周的時間為10小時14分。它的形體呈扁圓形狀,並且是太陽係中最扁的行星,赤道直徑與兩極直徑之比為100∶90。土星有21~23顆衛星環繞,最小的直徑300公裏,最大的直徑5150公裏,比月球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