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雞冠
白雞冠之名在明代已有傳聞,早於大紅袍。
白雞冠樹高1.75米,分枝頗多,葉長橢圓形,葉色濃綠光澤,嫩葉薄軟,色淺綠微黃,與濃綠老葉形成鮮明的兩層色。這也是白雞冠名稱之由來。
水金龜
原產於牛欄杭坑杜葛寨峰下半崖上,為蘭穀岩所有。1919/11-1920年間,磊石寺業主為比樹引起訴訟,費金數千,因天然造成,判歸蘭穀所有,足見此樹之名貴。
武夷肉桂
肉桂,又名玉桂,據《崇安縣新誌》載:肉桂樹最早發現於武夷山慧苑岩,另說原產武夷馬振峰上。為武夷名叢之一。
據行家評定,肉桂花的桂皮香名濕,佳者帶乳味,香氣泡尤存,衝泡四五次仍有餘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留香;湯色橙黃清澈,葉度黃亮,紅點鮮明,呈綠葉紅鑲邊狀;條索勻整,吧結卷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部分葉背有青蛙皮狀小白點。
如今肉桂已有興旺的後代,分布於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岩、桂林岩、天遊岩、曬布岩、響聲岩、百花莊、竹窠、九龍窠等峰岩石之中和九曲溪畔,麵積達1700多畝以上。投入市場備受讚譽,被評為全國名茶之一。
閩北水仙
閩北水仙休,是閩北烏龍茶中兩個花色品種之一,品質別具一格,水仙品種,適製烏龍茶,發源於福建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
成茶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呈"蜻蜓頭,青蛙腿"狀;香氣濃鬱,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共同,葉底厚軟黃亮,葉緣朱砂經邊或紅占,即"三紅七青"。
一葉贏得萬戶春,今日閩北水仙已占閩北烏龍茶中的百分之六、七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獲得萬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
白毛猴
白毛猴原產於福建政和縣,當地又稱"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
1910年,當地茶商範昌義創製了白毛猴,其製法介於紅茶綠茶之間,外形重"保毫"和"做形",內質重萎凋適度,使成茶香清味醇。
品質特征是外形肥壯卷曲,白毫顯露,湯色橙黃味醇香清。
八角亭龍須茶
龍須因形似"龍須"而得名,製作時采用絲線捆紮成一束束的茶花條,故又名"束茶"。
龍須產於福建省崇安和建甌兩縣,以武夷山麓八角亭所產品質最佳。
龍須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壯直,表似"龍須",色呈墨綠,烏龍茶香型,伴有花香,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清澈明亮,經泡耐飲。
龍須茶以優異的內質,美觀別製的外形,別具一格的風味弛名中外。
鐵觀音
鐵觀音原產福建省安溪縣。別名紅心觀音或紅樣觀音。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製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亦名鐵觀音。
優質鐵觀音茶條卷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表帶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麵光澤,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鬱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鐵觀音茶一向為閩、粵、台灣茶客及海外僑胞所珍愛,此茶一經品嚐,輒難釋手,現在其美名遍及全國各地,消費量在不斷增長。
黃金桂
黃金桂是以黃(也稱黃旦)品種茶樹嫩梢製的烏龍茶,因其湯色金黃有奇香似桂花,故有黃金桂。在產區,毛茶多稱黃或黃旦,黃金桂是成茶商品名稱。
黃品種製成的黃金桂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優雅鮮爽,帶桂花香型,滋味醇細甘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中央黃綠,邊緣朱紅,柔軟明亮。
黃金桂1940年由安溪羅岩金泰茶莊經營,以其香氣優雅、滋味甘鮮,特別受到我國內處原來消費綠茶、花茶地區群眾的喜愛。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乃佛手品種茶樹梢製成的烏龍茶,產於福建省永春縣。
永春佛手茶條緊結、肥壯、卷曲呈幹狀,色澤砂綠烏潤,香濃銳,味甘厚,耐衝泡,湯色清澈,葉底黃綠明亮。
永春佛手長期以來,在閩、粵、港、澳等地及東南亞僑胞中負有盛名。
武夷岩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早於東南"之譽。自古以來,就是遊覽勝地。武夷山所以蜚聲中外,不僅僅由於它的風光秀麗,還在於它盛產於武夷岩石茶"。武夷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所以深受人們賞識,在於它的品質優異。優良品質的產生,不外乎一有得天獨特精諶的特作工藝。
弄武夷岩茶的香所氣馥鬱,且似蘭花而深沉持久,銳則濃長,三青則幽運"。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茶條狀結,勻整,色澤青褐亮呈"寶光"。葉麵呈蛙皮狀沙粒的點,俗稱"蛤蠟背"。泡湯後葉度"綠葉紅鑲邊"分三分紅七分綠。
圓茶(七子餅茶)
圓茶是一和圓周餅形的蒸壓黑茶包裝時每裝7塊,因此又稱"七子餅茶",每塊重357克,規卑鄙為直徑20厘米。這和圓餅茶比小餅茶大,因此亦稱"大餅茶"。
圓茶原產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以易武(今思茅縣東南)為最多。現主要由雲南省猛海縣生產,昆明市、景東縣、下關(今大理布)等也有壓製。
圓茶外形圓整,灑麵均勻顯毫,色澤黑褐油潤,在特殊的陳香味,濃醇可口。圓茶除內銷雲南、廣東等省外、曆史上行銷越南、老撾、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告等國。現港、澳地區也有一定銷量。
竹筒香茶
竹筒得茶是雲南省特有的曆史名茶,因茶葉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又加其原料細嫩,被雅稱為"姑娘茶",拉枯族語叫"瓦結那"。
竹筒香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州猛海縣、文山州的廣南縣底圩村、騰衝縣壩外等地,已有200多年的曆史。
竹筒茶屬綠茶緊壓茶類,其品質特點是,外形呈圓柱菜,直徑3~8厘米不等,長8~20厘米不等,不柱體到麵光滑,香氣馥鬱,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體的特殊風味,滋味鮮爽回甘,湯色黃綠清澈,葉底肥嫩黃亮。
餅茶
餅茶也是一種圓餅形的蒸壓黑茶,因其大小規格比圓茶小,所以又稱"小餅茶"。產要產於雲南省下關茶廠。餅茶規格為直徑11.6厘米,邊厚1.3厘米,中心厚1.6厘米。每塊重125克,4塊裝一筒,
75筒為一件,總重37.5公斤,用63X30X60厘米內襯筍葉的竹簍裝。
餅茶主要銷往居住在滇、川、藏三省(區)毗鄰處的史弟民族地區,包括金沙江和瀾滄江上遊兩岸各縣,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州。
方包茶
方包茶拉產於四川灌縣,是西路邊茶的一個主要花色品種,因將原料茶築壓在方形篾包方正,四角稍緊。每包重35公斤,長方形,大小規格為66X50X32厘米,含梗量60%。方苞茶的品質特點是色澤黃褐,稍帶煙焦氣,滋味醇和,滋味醇和,湯色紅黃,葉底黃褐。
方包茶主銷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以鬆潘為中心,並轉達銷甘肅、青海、西藏毗鄰地區。
茯磚茶
茯磚茶約有1860年前後問世,茯磚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因原料送到涇陽築製,又稱"涇陽磚"。現在茯磚茶集中在湖南益陽和臨湘兩個茶廠加工壓製,年產量約2萬砘,產品名稱改為湖南益陽茯磚。
茯磚茶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X18.5X5厘米。特製茯磚磚麵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普通茯磚磚麵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醇和尚濃,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每片磚淨重均為2公斤。茯壓茶在泡飲時,要求湯紅不濁,香清不粗,味厚不澀,口勁強,耐衝泡。特別要求磚內金黃色黴菌(俗稱"金花")顆粒大,幹嗅有黃花清香。
固形茶
固形茶是一種細條形的再加工茶,用茶葉初,精製自然產生的細片末茶,研磨成茶粉,然後加入符合食品要求的粘合劑,調和壓製成細條的固形條。形狀似短碎的麵條和粉絲,斷麵有圓形和三聯單角形兩種。一般長度1~2厘米,直徑0.1~0.15厘米,用沸水衝泡後茶條不散,茶葉中水可溶物能很快溶出。
這種茶的生產,對解決低檔茶葉原料的再生利用是有益的,也是茶葉飲料的一種新品種。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花茶固形茶,主銷山東等地。
黑磚茶
黑磚茶原產於湖南安化白沙溪,1939年前後開始生產。因磚麵壓有"湖麵省磚茶廠壓製"8個字,又稱"八字磚"。因磚麵用凸字字膜,蘭州市場稱黑磚為"鼓字老牌安化黑磚"。現在年產量約5000噸,主銷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以蘭州為集散地。
黑磚茶的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X18X3.5厘米。磚麵端正,四角平整,模紋(商標字樣)清晰。磚麵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勻,每片磚淨重2公斤。
花磚茶
"花磚"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淨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
規格為35X18X3.5厘米。正麵邊有花紋,磚麵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葉底老嫩勻稱,每片花磚淨重2公斤。
"花磚"的名稱由來,一是由卷形改磚形,二是磚麵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它磚茶的區別,故名"花磚"。
花磚茶銷區以大原為中心,並轉達銷晉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地。
緊茶
緊茶是產於雲南省的一種黑緊壓茶,從前是蒸壓成帶樹的心髒形,後因加工和包裝不便,於1957年起改為長方磚形,這樣既可用機器壓製,又便於包裝運輸,所以亦稱"雲南磚茶"。
緊茶外觀磚形端正,色澤黑褐,香氣濃正,滋味醇和,湯色橙紅。
康磚和金尖
康磚和金尖是四川南路邊茶的兩大花色品種。原狀產於四川雅它、宜賓、江津、萬縣等國營茶場(廠)加工築製,年產量近萬噸。
康磚茶每塊淨得0.5公斤,金尖每塊淨重2.5公斤。康磚為圓角枕形,大小規格為17X9X6厘米。金尖也是圓角枕形,大小規格為24X19X12厘米。
康磚、金尖的品質特點是;康磚外形色澤棕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紅濃,葉底花雜較粗;金尖外形色澤棕褐,香氣平和,滋味醇和,水色紅亮,葉底暗褐粗老。
康磚主銷川西和西藏,以康定、拉薩為中心。金尖銷區的康定為中心,並轉銷西藏邊遠地區。
六堡茶
六堡茶其所以受到甘些消費者的特別喜愛,有它的曆史原因和其具有特殊的品質。泡飲時,湯色紅濃明淨似琥珀色,香氣醇陳,滋味濃醇甘和,有檳榔味,越陳越好。茶葉中有"發金花"的,即生有金黃黴菌的最受歡迎。因金黃黴菌能分泌多種酶,使茶葉物質加速轉化,殂成了特殊的風味,藥效也較顯著。
六堡茶有特定的銷售市場,曆來除廣東、廣西自銷部分外,大部分運銷香港、燠門和新加坡等地。
米磚茶
米磚茶產於湖北省趙李橋某廠。目前年產千餘噸。主銷東口(指張家口)西口(指包頭)及新疆各地。少量銷歐美與蘇聯。
米磚原分"72米磚"和"48米磚",磚片規格為長23.7厘米,寬18.7厘米,厚2厘米,得1.125公斤。磚麵色澤烏潤,磚形四角平整,表麵光滑,內質香味醇和,湯色深紅,葉底均勻色紅暗。
米磚原料分:灑麵、灑閽和裏茶三種規格,原料經過篩分、拚料、壓製、退磚、檢磚、幹燥、包裝等工序而製成米磚茶。
普洱方茶
普洱方茶是以曬青綠茶"滇青"為原料蒸壓而成。困此與雲南沱茶一樣屬於綠茶緊壓茶。隻是普洱方茶所用的原料原品質稍低於雲南沱茶,它是以三至五級外滇青為原料,經蒸壓成方形成,故稱"普洱方茶"。
普洱方茶主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猛海茶丁和昆明茶廠。普洱方茶除雲南省內銷售外,還有省量運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近年來也銷往海外。
普洱方茶外形平整,白毫顯露,香味濃厚甘和。
青磚茶
以老青茶作原料,經壓製而成青壓青茶,其產地主要在湖北省鹹寧地區的薄圻,鹹寧、通山、崇陽、通場麵等縣,已有100多年的曆史。
青磚茶外形長為長方磚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滋味尚濃無青氣,水色紅黃尚明,葉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磚重2公斤(其中灑麵、二麵占0.125公斤,裏茶1.75公斤)大小規格為34X17X4厘米。
青磚茶飲用時需將茶磚破碎,放進特製的水壺中加水煎煮,茶汗濃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禦寒,化滯利胃,殺菌收斂,治療腹瀉等多種功效,陳磚茶效果更好。
沱茶
沱茶從麵上看似圓麵包,從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間下凹,頗具特色。沱茶的種類,依原料不同有綠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沱茶原狀產於雲南省景穀縣,又稱"穀茶"。雲南省下關(今大理布)茂恒,永昌祥等號相斷生產後,又有穀在與關莊之分。近40年來,雲南沱茶集中於下關製造。
雲南沱茶,以一、二級滇青原料,蒸壓成研究會形外徑8厘米,高4.5厘米,外觀顯毫,品質最好的是"特級沱茶",香氣馥鬱,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湯色橙黃明亮。普洱散茶蒸壓而成的雲南普洱沱茶,外形緊結,色澤裼紅,有獨特的陳香,滋味回甘,湯色橙黃明亮。
沱茶除雲南生產外,四川重慶有生產,依所用原料的優次分高產田"特級重慶沱茶"、"重慶沱茶""和"山城深茶"三種四川沱茶的重量分秒必爭50克、100克、和藹50克三種規格。
湘尖茶
湖南黑茶成品有"三尖"和"三磚"之稱。"三磚"指黑磚。花磚和茯磚。"三尖"指湘尖一號、湘尖二號、湘尖三號。"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號的總稱。湘尖是黑茶緊壓茶的上品,為安化白沙溪茶廠所產。
湘尖一號的外形色澤烏潤,內質香氣清香,滋味濃厚,湯色橙黃,葉底黃褐。湘尖二號的外形色澤黑帶褐,香氣純畫龍點睛,滋味醇和,湯色稍橙黃,葉底黃褐帶暗。湘尖三號的外形色澤黑褐,香氣平淡,稍帶焦香,滋味尚濃微澀,湯色暗褐,葉底黑褐粗老。
湘尖茶主銷陝西,待別為關中一帶廣大消費者所喜愛,此外還暢銷華北各地。
白牧丹
白牧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色白毫芽形似花朵,衝泡之後綠葉落歸根托著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名白牧丹,其產區分布在政和、建旭、鬆溪、福鼎等縣。
白牧丹開兩葉包一芽,葉態自然,色澤深灰綠茶或暗青苔色,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布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茲有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葉底淺灰,葉脈微紅,湯味鮮醇。
白牧丹為福建特產,現主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有退熱祛暑之功,為夏日佳飲。
貢眉(壽眉)
貢眉,有時稱作壽眉,乃以菜茶有性群體茶樹芽葉製成的白茶。
貢眉主產區在福建建陽縣。建甌、浦城等縣也有生產,產理占白茶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優質貢眉毫心顯而多,色澤翠綠,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呈紅色,味醇爽,香鮮純。
貢眉主銷香港、澳門地區。
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簡稱新白茶,乃福建為適應香港地區消費需要於1986年開拓的新產品。
新工藝白茶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帶褐,香清味濃,湯色味似綠茶但無清香,似紅茶布無酵感,濃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其條形較貢眉緊卷,湯味較濃,湯色較濃,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白毫銀針
銀針白毫,簡稱銀針,又稱叫白毫,近年多稱白毫銀針,按製茶種類分,屬白茶類。
銀針白毫的產地為福建省福鼎、政和兩縣銀針白毫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的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茶芽茸毛厚,色白富白光澤,湯色黃,味清鮮爽口,政的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銀針性寒涼,有退熱祛暑解毒之功,在華北主銷港地區,也銷往德國及美國等地。在歐州有的在泡飲紅茶時,於杯中添加若幹銀幹銀針,以示名貴。
君山銀針
君山,又名洞庭山,為湖南省洞庭洞中的一個小島位於嶽陽城西15公進而處。
君山銀針屬芽茶,因茶花樹品種優良,樹壯枝衡,芽頭肥壯重實,每斤茶銀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群,為我國名優茶這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有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君山銀針於1956年國際萊比錫埔覽會上,因其質量優良,被譽為"金鑲玉",並贏得金質獎章。其售價也創我國當今名優茶之最。
北港毛尖
嶽陽自古以來為遊覽助勝地。其產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氣。北港發源於梅溪,全長2公裏餘,因位於南港之北而得名。嶽陽市康王鄉北港湖一帶,是現今的北港毛尖產地。
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後5~6天開采,鮮葉標準為一芽二、三葉,選晴天采搞,不采蟲傷葉、紫色葉、魚葉不帶蒂嫩度分特號、1~4號五個檔次。
廣東大葉青
大葉青為廣東的特產。製法是先萎凋後東青,再揉撚悶堆。這與其它黃茶不同。產品品質具有黃茶的一般特點。所以也歸屬共同茶類。其產地為廣東省韶關、肇慶、湛江等縣市。
廣東大葉青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肥壯、緊結、重實,老嫩均勻,葉張完整,顯毫,色澤青潤顯黃,香氣純正,滋味濃醇回甘,湯色橙黃明亮,葉底淡黃。產品分1~5級。
海馬宮茶
海馬宮茶產於貴州省大方縣的老鷹岩腳下的海馬宮鄉。
海馬宮茶采於當地中,小群體品種,具有茸毛我,持嫩性強的特性。穀雨前後開采。采摘標準;一級茶為一芽一葉初展;二級茶為一芽二葉,三級茶為一芽三葉。
海馬宮茶屬黃茶類名茶。具有條索緊結卷曲,茸毛顯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明亮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