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 參軍打鬼子(2 / 2)

“大牛,你負責4層左邊2個射擊孔,成軍,你負責4層右邊2個,老李,2樓左邊2個,王玉祥,2樓右邊2個,張虎,1樓左邊2個,趙偉,1樓右邊2個,王威,3樓左邊第一個重機槍射擊口,文兵,3樓右邊第二個重機槍,其他人準備替補,一定要壓製住敵人的重火力。”當前進到距離敵人400米外的小樹林時,楊思成迅速分派了任務。

“標尺裝定400米,槍口向目標左邊2米處瞄準,射擊!”雖然隊員們對楊思成的命令有些奇怪,可依然毫不猶豫地執行了,“砰,砰……”隨著一陣槍響,剛才躲在“烏龜殼”裏正往外邊瘋狂傾瀉子彈的敵人頓時啞了火,敵人懵了,什麼時候見過這麼精確的打擊啊?

一直被敵人火力苦苦壓製的士兵頓時歡聲雷動,迅速向敵人發起了衝擊。

“噠噠噠……”短暫的沉默後,敵人的92式重機槍又開始瘋狂掃射起來,部隊再度被壓製在一塊凹地,形式萬分危急,“王威,左偏1米,射擊!”“砰!”鬼子的機槍再度變成了啞巴,一個夾著炸藥包的小戰士敏捷地跳了起來,迅速衝到了敵人壕溝附近,可是壕溝又寬又深,他急得直跳腳。

楊思成命令隊員們繼續掩護,然後端起了他的“卡佳”,說實話,要擊中400米外在寒風中瑟瑟舞動的繩索難度可想而知,可是如果不將吊橋放下來,那所有的犧牲都將毫無意義。

他吸了口氣,緩緩吐出後,瞄準繩索摳動了扳機,“砰”沒有打中,“嘩啦”迅速將第二發子彈推進彈膛,“噠噠噠……”敵人的機槍又開始叫囂起來,楊思成迅速將槍口對準了正在射擊的地方,“砰”他清晰地看到敵人的射擊口綻放出一朵鮮豔的血花,這是楊思成第一次開槍殺人,可他心裏卻沒有任何的愧疚和不忍,或許是炮樓裏的家夥連禽獸都不如吧。

“砰”這一槍準確地擊中了拴著繩子的左邊軲轆,軲轆往旁邊一歪,掉了下去,“砰”右邊的軲轆也飛了出去,“啪嗒”一聲響,吊橋轟然倒在了壕溝上。

小戰士飛快地踏上吊橋,迅速衝到了碉堡下方,可碉堡滑不留手炸藥包沒地方安放,眼看著戰友們越衝越近,而敵人的機槍又開始嚎叫起來,小戰士用右手拚命將炸藥包頂在了碉堡的牆上,左手猛地拉燃了導火索,“爹,娘,我為你們報仇了!”隨著小戰士的呐喊,“轟”地一聲,碉堡飛上了天。

直到很多年以後楊思成的腦海裏依然還留著小戰士的身影,雖然已經無法知道他的名字了。我們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我們缺醫少藥,我們食不果腹,我們衣不蔽體,可是為什麼我們卻能夠趕走武裝到牙齒的凶殘侵略者?因為我們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園,我們骨子裏流淌著誓死不做亡國奴的血性。

“隊長,當時你為什麼要我們瞄準目標2米外呀?”戰鬥以後一個戰士問道,“因為風的影響,雖然看起來風不能吹動子彈,可在實際上子彈在飛行的過程中受風的影響極大,距離越遠影響越大,這次射擊的是400米遠的目標,當時的風向是西北,風速4米/秒,由於是橫向吹來的風,因此對子彈的影響最大,我們稱為‘全速風’,以後你們射擊經驗豐富了結合我教你們的公式就能計算出修正的距離了。”事後楊思成專門給戰士們講解了如何“修風”。

最讓楊思成難忘的是副司令員兼第二軍軍長王德泰同誌,雖然和他相處的時間很短,但印象極深。他和所有的領導一樣跟普通戰士同吃同住,和他們同甘共苦,親如手足,沒有一點官樣子,在戰鬥中則勇猛頑強,奮不顧身,甚至親自參加白刃戰。在二軍和偽軍的一場遭遇戰中,英勇指揮弱勢兵力(當時我方300餘人,偽軍600多人)擊潰了敵軍,他親率部隊參加追擊,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殉國,年僅29歲。

戰鬥一天天地進行著,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經曆了大小數十場戰鬥的楊思成也由一個小“菜鳥”變成了一個殲敵265人的“老戰士”了,“楊槍隊”更是創造了殲敵1870餘人的優良戰績。

轉眼間到了1937年7。7日,舉世震驚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抗戰全麵爆發,鑒於神射手在戰鬥中的作用,楊司令要求楊思成有空就在隊伍裏傳授射擊技術,他也毫不藏私,恨不得將所有的技巧都傳授給大家,除了射擊外還有在野外如何生存,如何設置陷阱,如何捕獵野獸等等。

東北的抗日鬥爭進行得如火如荼,東北抗聯在楊靖宇`趙尚誌等人率領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東北的抗日武裝已經發展到4萬多人,形成了3個主要的根據地,各地軍民靈活地運用麻雀戰,遊擊戰等戰術給予了日本人沉重地打擊,大量的精銳部隊被死死地拖在了關外不能順利進入關內參加戰鬥。

當然,代價也是沉重的,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員犧牲在了征途上。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吧:趙一曼,馮仲雲等……還有更多的無名英雄。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拋頭顱灑熱血,將自己年輕的生命無悔地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