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劉宗敏還是李自成,他們確實都不該做掠搶蘇州名姬陳圓圓這樣的事情。然而,曆史卻是無情的,他們確確實實地做了掠搶陳圓圓這件事,由此陳圓圓背負百年“紅顏禍水”惡名。
所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引領清兵火速進入北京,不僅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也攻破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使闖王李自成的命運發生了不可挽回的逆轉,而且隨著清兵快速入關,還大大推進了清朝定都北京和大清王朝的建立與崛起。
編輯本段陳圓圓最終結局
在吳三桂所部和清軍的聯係夾擊下,李自成農民軍遭受重創,倉皇逃離北京,盡棄所掠輜重、婦女於道。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軍營團圓。此後陳圓圓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吳三桂平定雲南後,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後宮”(《十美詞紀》)。
吳三桂獨霸雲南後,陰懷異誌,窮奢侈欲,歌舞征逐。構建園林安阜園,“采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甲申朝事小紀》),“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漫遊紀略》)。
關於陳圓圓的最終結局,眾說紛紜。
其一,入為官婢說。即言歸於清朝平定吳三桂有功的將領,如“諸姬紅粉皆官婢”。細想,其若在世,恐已年邁多病,未會收為姬妾。清朝更不會給吳三桂留下紅顏,定會將其處死。
其二,城破老死說。《庭聞錄》載:“城破,圓圓老死。”但當時的政治氣候,不會讓陳圓圓自然老死。
其三,城陷自縊說。《平吳錄》載:“桂妻張氏前死,陳沅(圓)及偽後郭氏俱自縊。一雲陳沅不食而死。”他書亦言陳圓圓自縊身亡。
其四,出家為尼說。《吳逆始末記》載:“當吳逆將叛,圓圓以齒暮乞為女道士,於弘覺寺玉林大師坐下?度,法名寂靜。”(亦即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於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法名“寂靜”,“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於寂寞。)亦有言其死於康熙16年(1677年),年八十。此說法或有疑,吳三桂死於康熙17年,年67歲。陳圓圓比吳三桂大14歲。恐屬虛言。
其五,為尼病死說。意即陳圓圓先出家,在吳三桂敗死前已病死。持此說法之學者頗多。
編輯本段傾國傾城_曆史影響
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也傾倒了許多年後的無數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個人魅力的影響著別人而改變了曆史。在隨後的日子裏,身負國賊之名的吳三桂以陳圓圓作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克西安、平李闖、定雲南、驅永曆,可謂風塵仆仆,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1〕
編輯本段陳圓圓墓考
黃透鬆,1934年生,貴州省文獻研究理事和思州學研究會會長。主編《岑鞏縣誌》等5部誌書。“思州通”和“陳圓圓研究家”。一代佳人陳圓圓死後,世傳雲南、上海、蘇州都有其墓塚,但惟雲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塚外,其餘均缺乏真憑實據。而今,位於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曾經隱藏了300餘年的明末名姬陳圓圓的墓葬經專家學者近些年大量調查,神秘麵紗已基本揭開。本報特約記者今年5月和9月兩赴馬家寨,首次對外披露發現一代佳人墓地的曆史真相。
擔心株連九族,吳三桂後人隱居貴州數百年,至今仍然諱談“陳老太婆”陳圓圓。
《岑鞏縣誌?文物名勝篇》第834~835頁載:“陳圓圓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葬於思州城東北38公裏,今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鼇山寺南端。”另外還有:“……據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係對外保密而隱諱……馬家寨名為馬家,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曆來自稱吳三桂後代,如今吳氏已有後裔1000多口。為保護陳圓圓墓,雍正年間立碑之後未進行重修。……據吳氏相傳,陳圓圓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傘、禦字簿、大刀、金銀等物。同時,馬家寨還有《七顆針的壽鞋》、《吳啟華藏身達木洞》、《襄子家屋場》和《馬寶護送陳圓圓》等傳說故事。”
既然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係對外保密而隱諱”。那麼,陳圓圓的墓地當初是怎麼發現的呢?又怎麼論證出來的呢?
在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有一個地方叫襄子家屋場,曆史資料記載,該地名的來曆是以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並不知道陳圓圓的墓地也隱藏在當地。
近日記者采訪了發現陳圓圓墓的當地古文獻學專家、思州(岑鞏古稱)學學者黃透鬆。他介紹,1983年,貴州省文化局轉發國家文物局關於編寫《中國曆代名人名勝錄》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軼聞逸事,文件中點到與思州有牽連的吳三桂、張三豐、田佑恭和李白等人。當時任宣傳部副部長的黃透鬆第一次正式去馬家寨調查,希望找到傳說中陳圓圓的墓地。
遺憾的是,當地眾多的吳三桂後人一致反對公開這段曆史,幾經周折,也不願意透露他們稱之為“陳老太婆”的陳圓圓埋葬在哪裏。
其後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吳三桂兵敗後,想留下吳家之根。後世子孫為免遭誅滅九族,逃難隱藏,才世代隱居此處。族人不願‘出賣祖宗’。”
陳圓圓墓暗藏鄉間,神秘對聯透露王妃身份。陳圓圓後人創“聶”字。
陳圓圓
黃透鬆等調查者在尋訪的過程中,在馬家寨一名吳三桂後人的一處墓碑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副奇怪的對聯:“?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字不知到底是“阮”還是“院”字,怎麼讀都不通,不知道隱含著什麼意思。
也許是黃透鬆等人的誠懇打動了吳家後人,經過反複做工作,吳三桂的一個直係後人吳永鬆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顧慮,告訴他們:“?”字是“隱”字的簡化,是吳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沒這個字。表示後世隱藏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