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禁不住嗚咽得涕淚交下,又對柳毅說道:“我起初所以不對您說,是因為知道您沒有重女色的心;現在所以告訴您,是因為知道您有愛我之意。我隻怕婦人身份地位低微,不足以永遠堅固您對我的愛情,所以想借您喜愛孩子的心情,寄托我和你共同生活白頭偕老的願望。不知道您的意思怎樣我心裏又愁又怕,不能自寬自慰。再者,還記得您當初答應代我傳書帶信的時候,曾笑著對我說:‘將來回到洞庭,希望不要避不見麵。’我真不知道在那個時候,您是不是心裏已經有了今天和我好合的事後來叔父向您提親,您又堅決不答應。您是真的認為不可以呢還是一時之忿呢?您自己能對我說說嗎?”
柳毅道:“這真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樣。我在涇河那個荒涼的地方初次見到了你,你的冤屈憔悴不堪的模樣,確實使我義憤填膺,代你不平。雖然有愛慕你之心,但是我克製自己的感情,除了代你傳達冤苦外,其它的事情就無法去考慮了,所以說希望將來不要躲避我,不過是信口之言罷了,怎麼會真的有什麼想法呢及至錢塘君強迫我答應婚事的時候,隻因為情理上說不過去,才激發起我的憤怒。試想我起初原是以仗義救人為目的,豈有殺死了丈夫而娶他妻子的道理這是第一個不可。何況我素來以堅持自己的貞操為誌向,豈有違背自己的心願而屈服於他人的道理這是第二個不可。況且,又當賓主酬酢紛亂的時候,我隻知道坦率地宣布自己心裏要說的話,,隻知道照著正理去做,卻不管會不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可是到了臨別的那天,看見你有依戀不舍的神色,心裏也非常悔恨。終因人事情理的製約,無法接受你的一份摯情!啊!現在,你是盧家的女兒,又住在人間,就不是原來的龍女身份,因而與你結婚,就不會違背我的初心。從今以後,我們歡歡樂樂永遠在一起,心裏就沒有一絲顧慮了。”
龍女深為感動,嬌聲啼哭,好久也止不住。過了好一會,才對柳毅說;“您不要以為不是人類就沒有人心,其實也是知恩圖報的。龍的壽命長達萬年,從現在開始當和您同享,水中陸上,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您可不要以為這是虛妄之言。”
柳毅感歎地說:“我沒有想到娶了龍女這樣美麗的妻子,又獲得成仙得道的機會。”
於是,夫妻倆一同去朝見洞庭君。到了洞庭,賓主間那一番盛大的禮節,難以細表。後來夫妻倆住在南海,前後才四十年,他們的住宅、車馬、飲食、衣物的豪華,即使是貴族達官的家庭,也不能超過。柳毅的親族也都跟著沾了光。柳毅的年齡雖然一年年增加,容貌狀態卻不見衰老,南海地方的人沒有不感到驚異的。
到了唐玄宗開元(公元713-741年)年間,唐明皇一心想做神仙,到處訪求有道術的人。柳毅不能安居,就和妻子一同回到洞庭,大約有十多年,無人知道他們的行蹤。到了開元末年,柳毅的表弟薛嘏,在京城附近做縣令,被貶斥到東南方去,路過洞庭湖時,晴空萬裏,極目遠望,突然看到一座青山從遠處的波濤中冒出來。船家恐懼異常側身立在船邊,說道:“這裏本來沒有山,恐怕是水怪吧?”手指目視之際,山和船快要碰上了。隻見一隻彩船從山那裏飛也似的過來了,有人迎問道:“這是薛嘏的船嗎?”彩船上有一個人呼喊道:“柳公恭候您呢!”薛嘏忽然想起並明白了。急命船駛到山前,手提衣襟急忙跑上山。山上有宮殿和人間的一樣,隻見柳毅站在宮殿裏,前邊有樂隊,後邊擺滿了珍珠翡翠,陳設的闊氣,遠遠超過了人間。柳毅的言談更玄妙了,容顏更加年輕。走下台階迎上前來。柳毅拉著薛嘏的手感歎道:“我們分別才一眨眼的功夫,你的發毛已白了。”薛嘏苦笑著回答:“兄為神仙,我是衰老的凡人,這是造化注定的,不可相比的。”柳毅聽到薛嘏這樣說,便拿出仙藥五十丸饋贈給薛嘏,說道“這種藥一丸,可增加壽命一年。活到那個歲數你再來我這裏,不要久居人間自己受苦。”歡宴結束,薛嘏於是告別辭行。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柳毅的消息了。薛嘏常常將這件事情說給別人聽。將近有四十八年,薛嘏也不知到哪裏去了。
評析
故事發生在唐朝高宗皇帝時期。一位來自湘鄉的書生柳毅,赴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落榜。返鄉時,他取道涇陽想與在那裏的朋友話別。途中他經過一處荒涼無人的郊外,遇見一位姑娘正在孤零零地放羊。這位姑娘容貌非常美麗,但衣裝粗簡,滿臉憔悴,神情格外淒苦。柳想覺得好生蹊蹺,經過詢問,原來這位姑娘是他的鄉親,是洞庭湖龍王的愛女。她遵從父母的安排,遠嫁到這裏,做了涇河龍王的兒媳。然而,丈夫終日尋歡作樂,對妻子薄情寡義。龍女無法忍受這般虐待,不斷訴求抗爭。但公公婆婆袒護兒子,非但對龍女不理不睬,反而百般刁難並役使她在荒郊放牧。麵對洞庭萬裏迢迢,長天茫茫,龍女欲訴無門,欲哭無淚。她請求柳毅幫她送書信到洞庭家中。柳毅非常同情龍女的不幸遭遇,慨然允諾前往洞庭龍宮。柳毅懷揣書館兼程趕路,來到洞庭湖畔。他按照龍女的指點,找到一棵大桔樹並叩樹三下,果然從碧波間冒出蝦兵蟹將。經他們揭水引路,柳毅進入龍宮,將龍女托書親手轉交給了洞庭龍王,並述說了龍女的悲慘境況。龍王得知女兒受難,非常傷痛。龍王的弟弟錢塘君,是個性情開朗、剛直勇猛、疾惡如仇的人。他一聽說侄女在夫家遭受欺辱,頓時大怒,立刻淩空而去,誅殺了涇河逆龍,救出了龍女,使骨肉重新團聚。
龍女深深地愛上了見義勇為的柳毅,錢塘君也希望玉成美事。但柳毅是個正直的書生,他當初送信救龍女完全是激於義憤;來到龍宮,麵對數不盡的奇珍異寶也不為所動,沒有任何貪財戀色的個人企圖。所以當錢塘君在酒宴後逼婚時,他雖也有愛慕龍女之心,但克製了私情,曉以人間正義,毅然拒絕。柳毅告別龍宮後,性情溫順善良的龍女麵對他的拒絕沒有氣餒。她飽嚐過包辦婚姻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所以不再依從父母又一次為她安排的婚配,依然執著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柳毅的妻子亡故後,龍女化做民婦來到鰥居孤獨的柳毅身邊,與他結為夫婦,直至他們的孩子出世才道出真情。柳毅被龍女的一片深情所感動,從此而心相印,過著恩愛美滿的生活。
柳毅與龍女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出自唐朝人李朝威的短篇小說《柳毅傳》。該篇是唐代愛情小說中的上乘之作。雖然故事還沒有脫離六朝小說鬼神誌怪的傳統,神怪離奇,但充滿了人間社會的清新氣息,兩人的情操和愛情即使在今天也不無教益,所以民間婦孺皆知。現代劇《龍女牧羊》和《張羽煮海》等也是從本篇脫胎演變而來。我國發行的“民間傳說”係列郵票之四《柳毅傳書》,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選取了“龍女托書”、“傳書洞庭”、“骨肉團聚”和“義重情深”四個場麵,既忠實了原作,又突出了以義為重、以情至深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畫龍點睛之妙。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詠君山的詩句。風景如畫的君山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小島,在它的龍口和龍舌山尾部至今保留著一口柳毅井。據《巴陵縣誌》記載,井邊原有一棵大桔樹,柳毅當年就是從這裏下水入龍宮的。井最早建於何時已難考證,傳說它很深,曾有人用四兩絲線栓一銅錢試著往下放,線盡而錢尚未著底。在井的周團還有蝦兵蟹將迎接柳毅下湖的浮雕。今天人們來到君山,自然要拜謁斑竹叢中舜帝的妻子湘妃墓,瞻仰一統中國的秦始皇南巡時留在石壁上的“封山印”,還要品嚐一下馳名中外的君山銀針茶,當然也不會忘記去看看柳毅井。往事越千年,洞庭湖濤聲依舊,這對愛侶可是別來無恙?
柳毅傳書的神話傳說,出自唐人陳翰所編《異聞集》,由李朝威撰寫。產生的時代背景是在大唐開國一百多年後的貞元年間,吏部一位名叫李朝威的小官喜歡舞文弄墨,編寫神怪故事。一天,他到郊區專訪了退休京官薛嘏,薛嘏給他詳細講述了其表兄柳毅為龍女傳書所發生的傳奇故事。回家後,他反複斟酌,修改撰寫成《柳毅傳》,成為唐代以來傳奇裏最有成就的篇章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故事說的是洞庭龍君的女兒,遠嫁給涇川龍君的次子,丈夫虐妻成性,將她趕出龍宮,放牧羊群。龍女求助無門,掩麵哭啼。書生柳毅路遇此事,慨然代龍女傳書報訊,龍女得以被救回龍宮與家人團聚。龍女感謝柳毅大恩,心生愛慕,龍王也想將女兒嫁與柳毅。但柳毅傳書是仗義執言,本無私念,就拒絕了婚事。柳毅回家後先後娶了兩位夫人都不幸死去。後與一漁家女成婚,貌似龍女,後發現此女就是托書的龍女。此後,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