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書海迅遊(10)(1 / 3)

陳培德:我們沒有過任何利益上的衝突。但是,他進入政界,一下子從副處級連跳數級提拔為副部長級、正部長級的高級幹部後,其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刀還是有不足的。見事遲,反應慢。另外,和總局的老領導及班子裏的成員關係不太好。

在二〇〇一年到二〇〇二年期間的中國足壇“反黑”風暴中,袁偉民局長把排球場上的聲東擊西、虛虛實實的那一套用來管理國家體育,這種處事方式讓中國足球喪失了一次重生的機會也留下了隱患。

記者:有沒有具體的事例?

陳培德:當年,“甲B五鼠”假球事件發生以後,總局領導口口聲聲說苦於沒有證據。我們就做綠城俱樂部的工作,讓綠城自曝家醜,並提供證據,包括保留著的收錢者(裁判)的黑名單,以及一名裁判(龔建平)的悔過信和退回的現金。

可是國家體育總局有些領導並不領情,骨子裏反而認為我們是“添亂子”。現在可以肯定,推動不了“反腐敗”,根子就是我們的老上級——袁偉民局長。

當年,龔建平被判刑十年,一開始我以為還有第二個“龔建平”出現,可是始終沒有。

我至今仍記得,二〇〇四年七月,龔建平在服刑期間病逝,年僅四十四歲。追悼會上,他妻子哭喊著:“我會為你報仇!”

我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說了一句話:

“龔建平絕不該隻是一個,更不應該是唯一一個受到法律製裁的問題裁判。”這是非常不公正的,也是醜陋的。

台灣歌壇二二事

廖信忠

二〇〇九年年底,台灣青年廖信忠寫的《我們台灣這些年》(重慶出版社出版),很快占據了許多書店和售書網站的排行榜的前列。作者說,這是寫給大陸同胞的“家書”。現從此書中摘錄若幹有關歌曲的內容,以饗讀者。

《龍的傳人》的遭遇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零時起,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或者從大陸的角度來說,是中美建交。

當時的台灣當局其實就是陷在這種迷思當中,以中國的正統自居。在蔣中正的時代,一直以極端的原則處理兩岸問題,無形中也使台灣的國際空間縮小了很多。

總而言之,“斷交”已成定局,民間再多的抗議和自發的政治運動,在大國博弈間也顯得軟弱無力。台灣少了個靠山,信心不足的人就紛紛移民,在那一年就有大規模的移民潮出現。於是,才有了蔣經國在那年的除夕談話“渡過難關”的言論出現。

當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在記者會上表達台灣對“斷交事件”的“嚴正立場”,他憑借英挺的形象,可謂一夕間爆紅,成為媒體寵兒。就在那個台灣人心極大動搖的時刻,知名的民歌手侯德健也發表了《龍的傳人》這首歌,整首歌詞歌頌古老神州的莊嚴偉大、近代中國的苦難以及對故土的眷戀之情。當然啦,這首歌呼應當局的立場,在當局的大力支持下,立刻在台灣及海內外華人間歌頌一時。

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後,美軍跟著撤離台灣,取而代之的是“與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根據“與台灣關係法”,繼續供應武器給台灣。台灣繼續以“自由的燈塔”自居,一方麵也是安撫民眾。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的“反攻大陸”已經成為笑話,隻有當局繼續喊得響,底下的響應一年比一年心虛,一年比一年微弱。

侯德健後來在一九八三年潛赴大陸,台灣當局感到臉上無光,遂把《龍的傳人》

這首歌給禁掉了,當時還成為許多人揶揄的事件。

《愛拚才會贏》席卷台灣

一九八八年,有一首歌一經推出,瞬間便橫掃了整個台灣,大街小巷都在放,後來也席卷了整個華人社會。雖然是首閩南語歌,可影響所及,以至於前幾年我在太行山的深山旅行時,都聽得到開拖拉機的師傅在哼著這首歌,那就是《愛拚才會贏》。

這首歌的原唱葉啟田,在更早期就已經是台灣的知名歌星,早期的一些歌曲如《內山姑娘》、《墓仔埔也敢去》後來也不斷被翻唱及重製。但他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因故犯罪入獄,人生頓時跌到最低點,出獄後卻又以一首《愛拚才會贏》鹹魚大翻身。

因為這首歌太火爆了,在當時不管走到哪一條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公園裏跳土風舞的在放,殯葬隊伍在放,運動會在放,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許多選舉時候選人的宣傳車也都會放這首歌。

葉啟田後來也拍了一部同名的電影《愛拚才會贏》,有點兒他的自傳性質,但稍顯胡鬧了一點兒。而他後來的一些歌,如《浪子的心聲》、《故鄉》等,也一樣膾炙人口,不愧是寶島歌王。

在台灣,似乎每個時代都有那麼幾首代表當時的歌,這些流行歌曲如同串起了台灣的曆史。

比如說戰後的台灣,經濟不發達,生活也比較艱苦,有些人為了生計,隻能從事一些低下的工作,如沿街賣零食、收破銅爛鐵之類的。有許多人為了家計,隻好放棄學業出來工作。當時就有一首歌《燒肉粽》,是這麼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