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主編絮語(1 / 1)

這套《新聞傳播學名家自選本》有學界巨擘方漢奇教授賜序,不必主編贅言。這裏僅就創意初衷、入選條件及編輯原則等說幾句話。

20世紀80年代初,“文革”逝去不久,曾經主張“新聞無學”的代表人物檢討了自己的無知。首都新聞學會和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先後問世。在這良好氛圍中,中斷許久的新聞傳播學研究又得以重新展開。新舊世紀之交時刻,新聞傳播學被擢升為一級學科。進入新世紀以來,每年出版的新聞傳播學著作以百計,發表的學術論文以千計。新聞傳播學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進入了真正的黃金時期。

隨著新聞傳播學研究的日益深化與二、三級學科不斷延伸,一批有全國影響的學術領軍人物應運而生。他們中間有王中、甘惜分、李龍牧、方漢奇、張隆棟、寧樹藩、丁淦林、趙玉明等一批學界元老。他們是新中國新聞學研究和新聞學教育的開創者、拓荒者。他們有的提出了嶄新的理論體係,有的著作等身,有的向國人較早介紹新的新聞傳播學說,有的以史論結合的研究方法推動學科建設……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新的一代脫穎而出。

新一代領軍人物是在改革開放洪流中誕生的,他們在繼承老一代學者理論、學識、方法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和新的發展。本輯自選本的八位作者是其中的首批代表。

編輯出版新聞傳播學名家學術論文自選本,有這樣幾方麵的需要。一是檢閱新一代新聞傳播學研究學術帶頭人的研究成果,展示正在不斷深化和拓展的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業已達到的新水平。二是係統介紹新聞傳播學研究新的領軍人物的研究領域及其在這些領域的代表性成果,推動新聞傳播學科同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溝通與互補。三是為新聞傳播學年輕學子了解自己導師的學術觀點及研究方法提供一個平台。由於各種原因,刊載新聞傳播學學術論文的刊物既少又分散,閱讀這些論文有相當困難。

對於被邀入選自選本的名家,總體上有這樣幾方麵的考慮。

他們一是新聞傳播學研究某一專業或某一研究方向的領軍人物,二是有一定的全國影響,三是在崗博士生導師,四是他們有著較為廣泛的讀者群體。鑒於符合這幾條的學者全國有幾十位之多,我們編輯此類自選本又無經驗,計劃先出第一輯,首邀八位名家入選。

既然是自選本,當然應盡顯個人風格。但作為叢書,又需要有相近或相同之處。經八位作者商定,作為組成叢書的各自選本共同遵循這樣幾個要求:一是尊重曆史原貌,對入選文章原則上不作更動,僅限改正錯別字等一些技術處理。二是內容安排上每本有一幀作者照片,一段學術檔案,一篇訪談錄一類的文字,作者談自己治學的經驗、心得、體會。三是每本掌握在30萬至35萬字左右。

最後,作為主編,我要代表入選的八位作者,向我們的導師表示敬意,沒有他們的栽培,不會有我們的今天。向我們的學生表示問候,正是他們的勤奮努力,成長成才,才顯示出我們勞動的價值。向複旦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責編表示感謝,由於他們所提供的園地和機遇,我們這群書生才得以出版自選本,對自己走過的路程進行一番檢視和反思。

我們靜靜地等待著讀者對於這套叢書的批評。我們將根據讀者的意見使這套叢書的未來幾輯更臻完善。

童兵

二〇〇四年春於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