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觀眾節,是電視生產方式的一種變革(2 / 3)

張聰:要說媒體通過戶外活動吸引觀眾注意力,這個做法不是浙江首創。但把一個活動辦得這麼有聲勢、有影響,浙江廣電集團確屬全國第一、全國唯一。觀眾節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通過場外的互動,增強親和力,以親和力提升媒體的影響力,這條路子走得對,體現了浙江廣電的超前意識。從策略上來說,三屆觀眾節“回報觀眾、回報社會”這一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像觀眾節的“十大劇獻”、“觀眾嘉年華”等,都是直接滿足觀眾的期盼。觀眾節已舉辦三屆,每屆都有很多項目組成,整個結構非常穩定,但“靜中有變,同中有異”,做到了與時俱進,較好避免了年年歲歲花相似、翻來覆去老一套的審美疲勞。舉辦觀眾節,在客觀上也提高了觀眾的媒介素養。觀眾媒介素養的提高,是以加深了解和認識為基礎的。媒體在傳播信息、引導社會過程中,實際上也需要觀眾的主動參與和監督。有了觀眾節這一形式,就等於把批評監督自己的武器交到了觀眾的手裏,這就成為了推動電視不斷進步的外在動力。

喻國明:從傳授關係角度來說,如今受眾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舉辦觀眾節,就是要對受眾參與媒體能動性、自覺性的一種提升和保障。這樣的提升和保障,對我們做好傳媒工作是一種重大的機遇。媒介聲譽是媒體獲得社會公眾信任和讚美的程度。其中的核心是信任,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性資源。盡管這種信任本身並不產生直接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但具有極強的價值再生能力。觀眾節就是要讓這種信譽價值從受眾的體驗中表現出來。觀眾節的舉辦,打破了許多過去的習慣,使得電視媒體的產品鏈、品牌鏈、服務鏈,擴張到了其他平台之上,形成一個內容、一個品牌的多點落地、多次落地、多介質落地,並在這種落地中,形成影響力,形成我們對媒體價值的進一步挖掘和實現。這也是未來發展中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從這個角度來說,觀眾節對提升我們的影響力、品牌力、公信力,都是很有好處的。

希望浙江廣電集團不斷探索,使觀眾節的活動形式、傳播方式更加貼近觀眾、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成為受眾與電視之間越來越強大的“效應場”,並由此引發業界生產方式的創新和變革。

金德龍:對進一步辦好電視觀眾節,我有六點建議:一是強化策劃。觀眾節的目標既要服務群眾,服務廣播電視發展,還要考慮進一步打造更加獨特的東西。比如說,總體策劃怎麼搞?八個項目怎麼搞?每一個項目之間關聯度怎樣?每一步都要更精細地策劃。二是強化專業。節展需要專業。觀眾節已經做了三年,已有很多經驗可供借鑒。現在節展很多,杭州就有很多節。觀眾節的特點是什麼?特長是什麼?優勢是什麼?主要的魅力在哪裏?浙江廣電要把這些東西凸顯出來。三是強化創新。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內容不創新、形式不創新,幾年以後也會出現問題。四是強化服務。觀眾節如何和電視觀眾、廣播聽眾、廣大群眾形成更密切的互動?並在這種互動中更好體現服務。我覺得這需要重點研究。五是強化影響。現在觀眾節的影響已經不小了,如何繼續擴大?擴大影響最重要的辦法就是加強宣傳。隻要把宣傳搞好,真正把內容和節目的樣態搞好,我相信觀眾節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六是強化品牌。品牌既是生產力,也會給我們帶來巨大效益。我個人認為,一個節展要真正形成品牌,需要若幹年打造,要有獨特的東西、獨特的內涵。浙江電視觀眾節如何進一步形成品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