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9日)
為了弄清我國實際情況,必須對國情國力進行一次周密的係統的調查研究。因此,國務院決定在1986年第一季度進行第二次全國工業普查。這是繼1982年7月1日全國人口普查之後,又一次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也是四化建設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
這次全國工業普查的任務,概括起來有兩條:一是提供比較全麵的、詳細的、係統的工業基礎資料。除了調查工業基本情況(包括產、供、銷,人、財、物),反映工業經濟的全貌以外,重點要摸清工業裝備的技術狀況、經濟效益(包括各種經濟定額)、工業內部結構和職工狀況。普查對象是全部工業企業,並以與國計民生關係較大的工業企業為重點。二是弄清每個工業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是經濟活動的細胞,無論是生產還是技術改造,無論是改革還是整頓,都要從企業做起。因此,把工業企業的基本情況弄清楚,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僅各級主管部門要掌握每個企業的資料,而且全國要建立數據庫和信息庫,把每個企業的資料儲存起來,這是十分重要的基礎資料。
整個普查工作擬分三個步驟:第一步,1984年,主要是進行普查方案的試點工作,通過試點,修改和完善普查方案,並掌握一些基層工業企業和一個城市的基本情況。第二步,1985年,對主要行業通過劃類選點,選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試填,以取得主要行業一部分急需的調查統計資料。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選擇一個市、縣進行試點,以便取得經驗。第三步,1986年開始進行全麵工業普查。
在工業普查中,試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這是因為工業普查方案的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要通過試點來檢驗,以進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如何搞好對工業普查的組織領導,也要通過試點來取得經驗。同時,通過對企業試填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和分析,可以向各級黨政領導及時提供工業經濟的情況。從這個意義上說,普查試點的好壞,對整個工業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具有決定作用。為總結點與麵上的經驗,1984年的工業普查試點工作分兩批進行:第一批,進行企業普查試點,根據國務院全國工業普查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工業普查領導小組,按照統一製定的工業企業普查表式和填報說明,選擇本地區、本部門經過整頓驗收或管理基礎較好的若幹個企業,派人下廠組織企業試點。第二批,選擇一個市進行試點,由國務院全國工業普查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普查辦公室的同誌,集中到江蘇省常州市進行試點。
對企業普查試點工作的具體安排,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擬了一個文件。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搞試點,還是搞普查,都必須事前做好對普查人員的培訓工作,使每個普查人員懂得每個指標怎麼填,資料從哪裏取得,如何做好填報資料的準備工作,等等。培訓普查人員是保證普查資料質量的一項關鍵性措施。要對那麼多的人進行培訓,任務很重,工作量也很大,但培訓工作必須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