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20日)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大中型骨幹企業有著密切的協作配套關係。許多中小企業的產品很有特色,有絕招,也有人才。隨著技術的日益進步,協作分工越來越細,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越來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中小企業的整頓,也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否則,不僅會影響對大中型骨幹企業的協作配套,也必將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說,搞好中小企業整頓工作,其意義重大。中國的中小企業麵廣量大,完成所有企業的整頓,任務也十分艱巨。為此,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製度。中小企業整頓,必須按企業隸屬關係建立健全嚴格的分級分工責任製,做到分級負責、層層落實,采取“四定”的辦法,即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定整頓任務、定驗收時間、定責任製度(責任到人)、定檢查考核辦法。上級領導機關和職能部門,要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及時進行分類指導,國務院各部門要像抓大中型骨幹企業整頓工作那樣,重視中小企業的整頓工作,抓好行業指導。
要采取“統一部署、同步進行、分類指導、加強幫促”的辦法,動員各方麵的力量,共同來搞好中小企業整頓。就是說中小企業的整頓要同步進行,全麵展開,當然可以分批,也可以有交叉。河北省文安縣的做法是,在縣委統一部署下,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將全縣直屬的53個企業的領導班子全部調整完畢。既保證了質量,又加快了步伐。他們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參考。中小企業主要是靠企業自己進行整頓,領導機關要加強領導,采取多種形式和辦法進行幫促,如組織對企業領導幹部和專業人員進行整頓培訓,組織已驗收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幫助中小企業,主機廠幫助協作配套廠和開展谘詢診斷服務等,幫助企業搞好整頓工作。
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中小企業的整頓驗收要與大中型企業一樣嚴格。機械工業部提出“五不驗收”原則很好,即三個“碰硬”問題(領導班子、勞動組織、經濟責任製)達不到要求不能驗收;經濟效益比整頓前沒有提高不能驗收;有經營性虧損不能驗收;產品質量比整頓前沒有提高、達不到穩定合格不能驗收;文明生產沒有顯著提高不能驗收。其主要精神就是要堅持高標準,防止走過場。這五項原則很好。通過整頓,就是要使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經濟效益有一個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