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版”中國大學2005年科技創新競爭力100強排名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3、浙江大學4、複旦大學5、南京大學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上海交通大學8、華中科技大學9、西安交通大學10、中山大學11、吉林大學12、南開大學13、四川大學14、武漢大學15、山東大學16、東南大學17、天津大學18、中國農業大學19、中南大學20、同濟大學21、廈門大學22、中國海洋大學23、大連理工大學24、哈爾濱工業大學25、中國礦業大學26、華南理工大學27、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8、北京師範大學29、北京科技大學30、西北工業大學31、蘭州大學32、中國地質大學33、華東理工大學34、北京理工大學35、華中農業大學36、北京工業大學37、北京化工大學38、華東師範大學39、東北大學40、重慶大學41、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已並入上海交通大學)42、北京郵電大學43、武漢理工大學44、中國石油大學45、電子科技大學46、湖南大學47、北京林業大學48、南京農業大學49、西南交通大學50、哈爾濱工程大學5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5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53、中國協和醫科大學54、西北大學55、南京財經大學56、上海大學57、南京理工大學58、東華大學59、青島科技大學60、中國醫科大學61、北京交通大學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學63、南京師範大學64、大連海事大學65、華南農業大學66、東北林業大學67、東北師範大學68、首都醫科大學69、首都師範大學70、暨南大學71、湖南師範大學72、中國藥科大學73、山東科技大學74、雲南大學75、西南石油學院76、燕山大學77、山西大學78、鄭州大學79、廣州中醫藥大學80、沈陽藥科大學81、南京醫科大學82、河海大學83、北京中醫藥大學84、山東農業大學85、蘇州大學86、合肥工業大學87、汕頭大學88、東北農業大學89、河北工業大學90、福州大學91、陝西師範大92、南京林業大學93、天津師範大學94、哈爾濱醫科大學95、華南師範大學96、重慶醫科大學97、南京工業大學98、溫州師範學院99、福建農林大學100、華北電力大學

(注評:本名單摘自北京天利考試信息網2005年3月17日,作者略有整理。原文發表於《中國青年報》,是該該社與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研究的對中國大學評價結果。這個排名不知他們是怎麼統計出來的,但還是比較權威、合理的。)

“中青報版”中國大學2005年人文社科研究競爭力100強排名

1、北京大學2、中國人民大學3、北京師範大學4、複旦大學5、武漢大學6、南開大學7、清華大學8、浙江大學9、華東師範大學10、中山大學11、南京大學12、廈門大學13、吉林大學14、山東大學15、四川大學16、華中師範大學17、南京師範大學18、上海財經大學19、華南師範大學20、東北師範大學21、遼寧大學22、西南財經大學23、福建師範大學24、蘇州大學25、西安交通大學26、中國政法大學27、首都師範大學28、上海交通大學29、暨南大學30、重慶大學31、華中科技大學32、湖南大學33、東北財經大學34、湖南師範大學35、中南財經政法大學3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37、山西大學38、上海師範大學39、北京交通大學40、西北大學41、山東師範大學42、雲南大學43、西南大學44、湘潭大學45、中國農業大學46、陝西師範大學47、華南理工大學48、中央財經大學49、同濟大學50、北京體育大學51、中南大學52、中央民族大學5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54、浙江工商大學55、黑龍江大學56、安徽大學57、中國傳媒大學58、蘭州大學59、河北大學60、雲南財貿學院61、西北師範大學62、西南政法大學63、鄭州大學64、北京外國語大學65、大連理工大學66、上海大學67、東南大學68、曲阜師範大學69、南京農業大學70、河南大學71、內蒙古大學72、華中農業大學73、山西財經大學74、安徽師範大學75、天津師範大學76、新疆大學77、沈陽工業大學78、西南民族大學79、江西財經大學80、中南民族大學81、沈陽師範大學82、南昌大學83、上海外國語大學84、中國礦業大學85、北京科技大學86、首都經濟貿易大學87、哈爾濱工業大學88、河北師範大學89、湖北大學90、深圳大學91、中國地質大學92、四川師範大學93、溫州師範學院94、遼寧師範大學95、河海大學96、北京郵電大學97、雲南師範大學98、哈爾濱師範大學99、中央戲劇學院10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注評:同上文。)

“校友會版”中國民辦大學2005年50強排名

1、西安外事學院(陝西)2、黃河科技學院(河南)3、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4、北京城市學院(北京)5、西安翻譯學院(陝西)6、西京學院(陝西)7、南昌理工學院(江西)8、江西藍天學院(江西)9、北京吉利大學(北京)10、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11、青島濱海學院(山東)12、西安歐亞學院(陝西)13、上海杉達學院(上海)14、西安培華學院(陝西)15、仰恩大學(福建)16、三江學院(江蘇)17、煙台南山學院(山東)18、廣東培正學院(廣東)19、浙江樹人學院(浙江)20、廣東白雲學院(廣東)21、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22、長沙醫學院(湖南)23、黑龍江東方學院(黑龍江)24、江西新亞職業技術學院(江西)25、安徽新華學院(安徽)26、大連商務職業學院(遼寧)27、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北京)28、長江職業學院(湖北)29、鄭州科技職業學院(河南)30、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31、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吉林)32、寧夏理工學院(寧夏)33、天獅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4、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上海)35、民辦山東萬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36、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河北)37、長沙南方職業學院(湖南)38、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39、吉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吉林)40、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上海)41、山西興華職業學院(山西)42、民辦南華工商學院(廣東)43、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北京)44、民辦四川天一學院(四川)45、燕京華僑職業學院(北京)46、廈門華夏職業學院(福建)47、紫琅職業技術學院(江蘇)48、民辦萬博科技職業學院(安徽)49、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上海)50、邕江大學(廣西)

(注評:本名單是中國校友會網統計數據,作者略有整理。因為辦學曆史有限、社會影響有限、接觸機會有限,我們對民辦高等教育不是很熟,對各民辦大學的資料了解得很少,無法發表自己的看法,隻能參考這份“校友會版”的民辦大學排行榜了;盡管我們也無從知道這份名單究竟是如何統計出來的。不過,從這個網上我們可以看出,那種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湖北等地在普通高等教育領域占絕對優勢的狀況,在民辦高等教育領域已大為改觀,其優勢並不存在。甚至,作為從數量來看不管普通大學還是民辦大學都排第一、且遙遙領先的首都北京,在這個榜上並不多見其身影、且位次也不是非常靠前。僅從這點而言,這是個好現象,改革開放的年代就是需要競爭,競爭就會產生英雄、產生神話;卻也讓人蹊蹺、悲哀、深思:為什麼這些文化教育非常發達的大省、大市,在民辦高教事業上卻落後了?)

中國大學在全國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50強排名

北京:

文史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外交學院、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天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