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本名單摘自北京天利考試信息網2005年3月17日,作者略有整理。該重點大學名單,包括高考招生中或教育部有關統計資料中原有的重點大學、教育部直屬大學、“211工程”與“985工程”大學等。因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情況特殊,未被列入此次評價。又因為其中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已並入上海交通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已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並成立西南大學的緣故,這121所大學,實際隻有119所。但這樣以來,這兩所重組大學的綜合排名肯定又要往前移動位次了。不過奇怪的是,同樣作為1978年全國重點大學的成都理工大學,並未在該榜上,而是在下文的“一般大學”榜中,不知何故。)

(注二:中國高校綜合競爭力評價是由《中國青年報》與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聯合開發完成的。在這項研究中,重點大學“學校聲譽”的調查和統計分解為“學術聲譽”和“社會聲譽”兩方麵,前者的調查對象主要是人文社會科學方麵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兩院院士等,由他們判斷各重點大學的學術水平、能力和在學術界的影響程度等;後者的調查對象主要是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士,包括全國各重點中學的校長,由他們來評價他們心目中各重點大學的社會貢獻、社會影響和社會知名度等。評價結果載於2004年9月21日《中國青年報》。)

(評一:本榜中有些重點大學的綜合實力,其實還不如下榜中有些一般大學。另外,有些冠名“大學”的學校,也不如有些冠名“學院”的學校。這實在是說不過去了。也正因為如此,把“重點大學”的排名與“一般大學”的排名分開,而不是排在一起,有些影響大家對中國全部學校評價的整體看法。但也正因為如此,它能讓我們看到,我們有些一般大學其實比重點大學的綜合實力還強。這讓我們又有何聯想呢?)

(評二: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所武書連等人的“中國大學排行榜”相比,此名單顯然在過於注重各大學的辦學規模、注重各大學的科技成果即重理輕文方麵的傾斜性比後者好一些,因而也要客觀、公正一些。像一些老牌的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其名次相對就前移了不少;複旦大學就比浙江大學靠前、武漢大學就比華中科技大學靠前、南開大學就比天津大學靠前、中國人民大學就比西安交通大學靠前、四川大學就比哈爾濱工業大學靠前。但是,它也有許多美中不足的遺憾之處。一些科技實力很弱、綜合實力還不是這麼強盛的文科大學的名次太靠前了,比如華中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等;而有一些科技乃至綜合實力甚強的理工科大學,其名次又太落後了,比如北京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鄭州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此外,談到一些具體的大學,有些更強的排到了稍弱一些的後麵,這種情況在名單中也比比皆是。也許,它這種排名的方法更客觀、公正,但是,從實際的“排行榜”來評判,除了最前麵的20、30或50強,到了後麵,特別是下文的“一般大學”排名,其次序卻更加的亂了。而且,武書連等人的“排行榜”(尤其是網大版)還有個更科學的地方,人家有很多學校的分數一樣,是並列名次;而本名單,沒有並列名次。在作者看來,中國的確有大量一般院校,其綜合實力在同一水平線上,你還真不好把它分出個誰強誰弱、誰前誰後來。)

“中青報版”中國一般大學2005年100強排名

1、山西大學2、哈爾濱醫科大學3、福建師範大學4、首都師範大學5、山東師範大學6、揚州大學7、中國醫科大學8、首都醫科大學9、南京工業大學10、汕頭大學11、廣州中醫藥大學12、山東農業大學13、黑龍江中醫藥大學14、西南石油學院15、上海師範大學16、河北大學17、天津師範大學18、重慶醫科大學19、昆明理工大學20、南京中醫藥大學21、河南大學22、南京林業大學23、東北財經大學24、黑龍江大學25、浙江工業大學26、深圳大學27、南京醫科大學28、西安理工大學29、內蒙古農業大學30、西安建築科技大學31、曲阜師範大學32、西北師範大學33、遼寧師範大學34、福建農林大學35、成都理工大學36、河北醫科大學37、西安外國語學院38、華僑大學39、湖北大學40、哈爾濱理工大學41、河北師範大學42、北京聯合大學43、外交學院44、哈爾濱師範大學45、廣西師範大學46、湖南農業大學47、雲南師範大學48、寧波大學49、安徽師範大學50、寧夏大學51、廣東工業大學52、成都中醫藥大學53、上海中醫藥大學54、首都經濟貿易大學55、中國人民公安大學56、青島大學57、山東科技大學58、廣東外語外貿大學59、江西財經大學60、天津中醫學院61、長沙理工大學62、廣西醫科大學63、河南農業大學64、貴州大學65、上海理工大學66、北京電影學院67、西北政法學院68、北京舞蹈學院69、南京郵電學院(已改名南京郵電大學)70、昆明醫學院71、中北大學72、廣州大學73、河南師範大學74、內蒙古師範大學75、廣州醫學院76、沈陽工業大學77、浙江師範大學78、湖南科技大學79、北京工商大學80、河北農業大學81、杭州電子科技大學82、西安科技大學83、沈陽藥科大學84、四川師範大學85、中南民族大學86、上海音樂學院87、廣西藝術學院88、雲南農業大學89、長江大學90、煙台大學91、福建醫科大學92、新疆農業大學93、華南熱帶農業大學94、桂林電子科技大學95、山西醫科大學96、江西師範大學97、溫州醫學院98、浙江理工大學99、武漢科技大學100、蘭州理工大學

(注一:本名單摘自北京天利考試信息網2005年3月17日,作者略有整理。估計是個不完全名單。其中有些學校已改名、與其他學校合並、並入其他學校等,除個別外,不另作說明。另外,湖南科技大學在榜上連續出現了兩次,即78名與110名,估計後者是河南科技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的實力應該要超過河南科技大學。)

(注二:請參考上文。)

(評:請參考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