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效率是水資源開發方式合理性的一項重要評價標準,對比開發效率的高低主要依據不同開發方式下無效損耗所占比例大小來判斷,水分的有效無效主要看水分消耗過程中是否實現了必要的生態和經濟服務功能。在西北民族地區的非正式製度中,傳統的水利用方式往往是忽視了水資源的充分利用,使本來就奇缺的水資源無法發揮更好的效用。常見的無效水分損耗主要包括水麵蒸發、裸土裸岩蒸發、鹽堿地蒸發、荒漠戈壁蒸發等。基於開發效率準則,應該移風易俗,西北民族地區今後應利用山區水庫取代平原水庫以減少水庫水麵無效蒸發,地表水地下水聯合運用和適度開采地下水以減少潛水的無效蒸發;實行管道供水以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水麵蒸發,增加雨水就地利用量以減少產彙流過程中的無效損失,加大國際河流的開發利用等。當然開發方式效率的提高要考慮經濟條件的約束等因素。
在提高傳統水資源開發效率的同時,西北民族地區還要充分重視替代性水資源的開發,例如雨水利用,多發揮傳統因素在雨水利用方麵的優勢,多建設水窖,充分利用雨水對於幹旱地區人畜的飲用水的解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於大氣水的開發,如大麵積人工增雨措施的實施,由於對增雨的效果和對異地降水的影響目前在認識上尚存在一定分歧,應進一步加強實地研究、作業試驗和科學研究,而不能簡單地人工降雨或者人工增雨。
第二,變更傳統的落後利用模式,建立水資源合理利用模式。西北民族地區水資源合理利用模式應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水資源利用的社會公平性,即一定範圍內(如同一流域)不同地區的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應享有相對公平的水資源使用權;二是水資源利用高效率,即用水過程中的應盡量較少水資源的無效損耗;三是水資源利用高效益,即提高單方水的經濟產出和單方水的生態服務功能。
水資源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水資源利用的社會公平性是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標準之一,包括水資源利用的區際公平、代際公平和弱勢群體用水保障等方麵,其中區際公平可通過人均用水量相當、缺水程度接近等指標予以表征;代際公平可用深層地下水開采量、淺層地下水超采量等指標表征;弱勢群體用水保障體現在基本用水保障上,具體有兩條標準:一是基本用水水費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不宜過高;二是區域吃水困難人口比例應盡量降低。水資源利用的社會公平性主要通過合理配置和管理來實現,這離不開長期形成的非正式製度的影響,公平合理的用水保障非正式製度有助於弱勢群體的用水保障正式製度的建立和落實;反之,則於之相當不利。
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我國長期節水工作的中心內容,其中牧業用水效率改造、農業用水包括渠係改造、田間工程、噴微灌等內容,工業上主要是提高用水重複利用率、處理回用率、工藝改進等內容,生活上如節水器具的普及、節水意識的提高等。牧業用水在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以放牧為經濟主體的情況下的常見的用水方式,這種方式用水相對原始樸素,用水量相對較少。農業用水是西北地區的用水主體,因此農業用水效率的提高也是節水的主要內容。對於農業節水要充分重視兩個問題,一是節水量的計算問題,從資源來說,所接下來的水分僅僅指采取措施所減少的無效蒸發部分,因此節水量的估算要放在水循環過程的蒸發項中進行客觀評價,而不能以減少的資源轉換量或是減少的取用水量來替代,如對於黑河流域中遊地區,中遊張掖市1999—2003年通過一係列節水措施,減少用水量4.8億~5.8億m3,正義峽斷麵增泄2.55億m3,從資源來看,節水量應為2.55億m3;二是由於用水效率提高所引發的相關生態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麵,其一是節水措施(如渠係襯砌)改變了原有的水循環過程,減少了地表水對地下水的補給量,可能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二是要客觀評估節水量的再利用問題,是用於滿足國民經濟需水增量,還是歸還與生態環境,則需要建立在區域基本生態用水是否得到滿足的客觀評價基礎上。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是西北民族地區水資源合理利用最重要的內容,包括高效用水經濟結構的形成和高效生態用水結構的形成。高效用水經濟結構形成離不開調整三產結構和用水比例,根據地方自身特色有重點分階段提高二、三產業比例和用水,適當壓縮農業用水。二是要做好種植結構和用水調整,加速糧、經、草三元種植結構的形成,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尤其是在工業化基礎和特色薄弱地區,圍繞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發展進行,發揮地區農產品品質好的優勢,瞄準替代進口產品和出口產品,如高質奶畜產品、長絨棉花、低汙染特色農產品(如蕎麥、雜豆等)、花卉、水果、中成藥等,以農業和生物產業化為紐帶,改變原來自給自足的傳統家庭作業模式,提高科技含量和產品的商品率。地區的糧食政策可在一定比例自給的基礎上,通過實施“以生態換糧食、以林畜產品換糧食、以經濟作物換糧食”的置換戰略來解決,以謀求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內的綜合效益,增加農牧民收入。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強政府”和“強市場”的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同時,充分注意非正式製度的作用,發揮對於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與水資源保護的非正式製度的積極作用,引導其向積極的方向發展;降低甚至消滅非正式製度的消極作用。另外由於城市化是降低人均綜合用水的有效途徑,西北民族地區在城市發展戰略中,今後應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重點。高效生態用水結構表現在合理生態建設目標和生態布局規劃,適宜生態建設措施的選取等方麵,政府對於合理生態建設目標和生態布局規劃應該長遠規劃,合理調研,對非正式製度有一個全麵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