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西北民族地區生態安全與水資源環境保護製度創新(4)(2 / 3)

第一,可以使水汙染治理從被動行為轉變為主動行為。現行的水汙染治理,從設施建設到運行管理等,都是由排汙企業一包到底。這樣一次性投資大,又沒有經濟效益,運行管理中耗費精力、人力和財力。因此,排汙企業對汙染治理總是持一種被動的態度。而將汙染治理轉化為一種市場行為,由專門的環境汙染治理公司或企業來承擔設施的建設與運營,排汙企業與汙染治理公司之間僅存在簡單的經濟關係。作為汙染治理公司隻有主動地尋求開發汙染治理市場才能求得生存與發展,從而使汙染治理變為一種主動的市場行為。第二,還可加快水汙染治理步伐,有利於水資源、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實施。按現行的水汙染治理模式,許多經濟效益不好的排汙企業,無力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汙染治理設施,使得水汙染治理的進度非常緩慢。實行水汙染治理社會化和市場化,有投資能力的企業就可以組成專業化的環境汙染治理公司,從事汙染治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以向排汙企業收費的方式獲得經濟收益,這樣可以充分依靠社會力量,拓寬環境保護的投資渠道。第三,還有利於水汙染治理技術的應用、治理設備的生產、治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一體化。目前水汙染治理技術開發、治理設備的生產、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都是相互脫節的設備的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實行水汙染治理企業化,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就會在參與水汙染治理市場的競爭中,主動積極地進行技術改進,促進水處理產業技術的發展及產品和工程質量的提高。同時,專業化、集約化地治理水汙染,可以大大降低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和運行費用。

實現水汙染治理的社會化和市場化,目前還存在許多障礙,需要建立和完善有關配套政策,使其納入正規化、法製化的軌道。

第一,大力推進科技進步,積極發展水處理產業,強化市場管理。首先,要加大水汙染治理技術的開發投入力度。其次,要大力發展水處理產業,積極支持、引導水處理產業的發展,為保護和改善水環境提供物質和技術保障。其三,要加強對水處理產業技術市場的管理,整頓和規範水處理產業的生產、流通秩序,建立水處理產品和水汙染治理工程的質量標準體係。其四,從源頭上把好水汙染治理工程質量關。環保等有關部門,要從水汙染治理技術的方案評審、施工過程的監督檢查、竣工驗收等三個環節,把好水汙染治理工程質量關。

第二,強化法製建設,完善水環境保護政策體係。首先在立法上還應根據水汙染治理設施運轉的現狀,進一步把有關水汙染治理設施運轉的法律條文細化,使其成為一個可操作性更強的具體的環境管理規定。其次,開展經常性的執法檢查,保證統一執法、公平執法。采用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和新聞監督的方法,徹底解決部分地方對水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放任自流,對水汙染治理設施擅自停運問題熟視無睹、無所作為等問題。

第三,采用多種經濟措施實行宏觀經濟調控。國家和各級政府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和引導,如在稅收政策方麵,對排放汙染物征收環境補償稅,對水汙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轉達標排放的企業,給予必要的稅收優惠;在資金方麵,建立國家水環境保護基金,以加強對水汙染治理的調控能力,對水環境保護貸款采取一定的貼息補償;在排汙收費方麵,應製定更嚴格的標準,使排汙收費標準略高於治理設施運轉的費用,並保證足額征收,以刺激排汙者主動治理汙染,激勵企業的汙染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