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我國社會主義道德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繼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能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能夠使社會主義道德體係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具有更能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能夠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能夠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適應時代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範。
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個人進步向上的重要條件。人總是在一定的道德環境之中成長的。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的根,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根。她像是一塊永不會磨蝕的“胎記”,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有利於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通過優良道德傳統的熏陶和潤澤,能夠內化為個人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的準則,不斷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完善我們的人格和道德品質,成為個人不斷進步的重要推進力量。
二、從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汲取營養
曆史的發展是世代相繼的,人在創造曆史的活動中,每一代人都是同以前各代留下來的物質和精神資料相聯係。同曆史發展的這一特點相適應,人類的各個思想文化領域也都是有各自相對立獨立的發展過程,每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不但都有適應這一時代的內容,而且又都必須把以前繼承下來的思想文化中好的東西吸收過來。西方現代文明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西方社會的現代文明是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方式,在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傳統,同樣是在批判繼承了中華民族一切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創造的。傳統就是這樣在曆史中產生、演變、發展,生生不息,聯接古今,奔向未來。社會主義道德的形成和發展,除了不斷從新的現實經濟關係和其他社會關係中吸取新的道德觀念,同時必然要聯係和總結以往的一切曆史經驗,繼承曆史的遺產,必須與以往曆史時代的道德觀念、倫理學說之間保持某種曆史繼承關係。因為傳統倫理文化中的許多內容已經曆史地積澱成了民族的群體意識和生活習俗,並通過既成的道德語言符號正在現實生活中產生著這樣或那樣的作用。傳統倫理文化,尤其是傳統美德,是建設當代中國社會主義道德體係的重要文化資源。通過社會現實的檢驗、篩選和改造,它可以融入社會主義道德體係。從傳統道德中汲取營養,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範。
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時,一方麵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分析鑒別,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另一方麵,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出發。在當前,也就是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種實際問題出發,從經濟關係、政治關係以及人際關係中所出現的各種矛盾出發。對於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積極因素,凡是有利於正確地解決當前社會實踐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矛盾,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安定團結,有利於解決當前社會中的許多不道德的現象,有利於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和各種醜惡現象等,都應當很好地發揚。在現階段,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除了有利於解決以上各種矛盾和問題外,還有利於我們加強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有利於糾正各行各業的不正之風,有利於公民道德的具體實踐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都不斷地得到提高。但是,還應當看到,我們國家的底子薄,人口多,目前還處在實現現代化的創業階段。因此,任何奢侈、浪費、揮霍、享樂的思想和行為,都是極端有害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崇尚節約、勤儉持家的優良道德傳統,對於改變不良社會風氣,克服追求享樂、吃喝和鋪張浪費不良傾向,是大有好處的。
總而言之,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從中汲取營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積極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
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時,要積極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特別是人類倫理思想發展的一切成果。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曾經指出:“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這不但是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還有外國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資本主義國家啟蒙時代的文化,凡屬我們今天用得著的東西,都應該吸收。”毛澤東這裏所說的文化,包含著倫理道德在內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