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培養蘭州市中專生寫作能力的寫作教學對策(4)(2 / 3)

文題三:“體驗社區文化,”就是對多方雜處的社區生活所自然形成的多元社區文化予以關注,親身體驗,既能夠從中培養對一定民族文化的認同,也能夠培養對多元文化的人文胸懷。

文題四;“參與社會生活”,是直接感受、充分體現自身價值的一種社會生活,能夠加快個體的社會化進程,強化社會責任感。

五、關注社會熱點

社會的變化與個體的生活質量,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其中,社會生活的某些脈動被社會公眾比較集中到關注到,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熱點、焦點、難點、亮點等,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社會脈動,不僅能提高寫作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而且也為學生的局麵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相反,無視社會這些問題的存在,關起門來作空泛的寫作訓練,隻能被多數學生所擯棄。在寫作學習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具體說,就是要通過談話、訪問、閱讀報刊、收聽廣播、觀看影視、關注有關社會欄目(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東方時空》)等,了解社會熱點所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作深度調查,借助於寫作反映經過深入研究的熱點問題,以喚起社會關注,或者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等。在對這一類社會問題的調查了解與認識作交流時,可以組織不同見解的爭鳴以深化原有的認識。

文題一:收看一期中央一台《焦點訪談》目,結合實際,闡明自己的觀點。

文題二:關注近兩年在我國和亞洲橫行的“禽流感”的相關報道,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闡明你的觀點。

第五開展寫作思維和技能訓練

寫作能力的提高依賴寫作訓練,影響寫作能力的因素都是寫作訓練的內容,主要的有思維因素、技能因素等。寫作教學的重點,就是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以上各方麵的訓練。

一、思維訓練

在寫作教學中,思維與語言的訓練是最直接的訓練。寫作教學中的思維訓練主要是指導學生認識事物,理解生活,這是審題立意、駕馭題材的基礎。學生對生活理解越具體、越全麵、越深刻,寫出來的文章就越有意義和價值。

(一)深入地思考生活

生活是複雜的,對生活的思考是從偶然到必然,從特殊到普通,從表象到本質的逐步深入的過程。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寫作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由表及裏的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有一則這樣的材料:

雨果的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所寫發生在19世紀,危難之時,哈爾威船長下令讓“婦女先走”,“哪個男人先走,我就開槍打死他”,20世紀90年代末在中國新疆克拉瑪依的大火災中,卻有人喊:“同學們,讓領導先走!”後來,許多領導逃走了,許多學生卻在大火中死去。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你有什麼感想?

許多同學寫議論文時,都立意在“要嚴懲行凶者”和“要保護孩子”。這樣的論點雖然符合題意,但隻抓住了事物的表象,比較膚淺。我們不應停留在這一認識層麵上,而應該把自己的思維的觸角伸向事物深處,從現象到本質地做深入的開掘。深入思考時常用因果分析法,為什麼會有人喊讓領導先走?領導為什麼會逃生?顯然是由於“官本位”的思想太嚴重,這種人在社會上為數不少。對他們實行法律製裁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們的素質。而要提高他們的素質,首先的問題是發展教育。從這個角度去認識,顯然比開頭的看法要深刻得多。

(二)辯證地看待問題,全麵地認識事物

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要引導學生學會全麵地、辯證地看問題,抓主要矛盾,訓練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周密性。我曾以1990年全國高考試題為例,在學生中做過訓練:

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攻瑰園,不多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裏是個壞地方!”

“為什麼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裏的每朵花下麵都有刺。”

不一會,另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裏是好地方!”

“為什麼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裏的每叢刺上麵都有花。”

聽到兩個孩子的話,望著那個被刺破指頭的孩子,母親陷入了沉思。

要求:

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請你就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聯係生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展開議論。

在寫作中,有些同學偏離了小姑娘的“說法”,而談她的行為與感受,將題目定為《扮成美女的魔鬼》、《要愛護花草樹木》、《玫瑰園趣事》、《折花小議》、《罪有應得》。有些同學忽視了小姑娘,結果對母親發議論——《怎樣教育子女》、《小皇帝的弊端》、《獨生子女憂思錄》等等。

我們應運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問題,例如可以談人才的選拔,可以談民主與法製(《沒有刺,哪有花》),甚至可以談文與繼承的關係,(《帶刺的玫瑰就不是好花嗎?》)談人生的態度(《熱愛生活》)等等,又可以開辟新的思路(《要善聽逆耳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