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中專生寫作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2 / 3)

在上述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學領域也開滿了充溢著生氣與活力的語文教學探索之花。作為語文子係統的寫作教學,必須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在整個寫作教學中,要以教師為指導,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寫作能力,以適應學生繼續學習和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四、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調查研究對象是我省在蘭州市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我省中專學校1979年為63所,1991年增至204所,其中普通中專92所,師範學校22所,成人中專90所。這92所非師範類中等專業學校,“遍布全省14個市、州,專業涉及農、林、醫、體、財貿、商建、建材、建築、石油、化工、計算機等諸多門類”。這92所普通中專學校辦學的目的、側重點各異,各學校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也並不相同。為了保證調查的準確性和可信性,故隻重點選取其中的三所工科中專學校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具體調查研究對象為甘肅省交通學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甘肅省蘭州農業學校,尤以省交通學校為重點。這些學校均為工科中專,能代表我省在蘭州市的部分普通中專學校。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三所中專學校中抽取了來源於城鎮的學生80名,來源於農村的學生120名,共200名中專一年級學生作為調查研究的樣本,抽樣兼顧到了各類學校之間的經濟差異和地域差異。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

問卷調查法:共設計了兩份問卷,一份為《寫作教學狀況與課外寫作狀況調查問卷表》;另一份為《影響寫作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及環境因素問卷調查表》,問卷主要是分析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環境因素。

觀察法:分析寫作教學狀況和學生寫作狀況。

第二中專生寫作能力研究綜述

一、寫作能力與寫作能力結構

(一)寫作能力

關於寫作能力,吳思散先生認為是人們從事寫作活動時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包含複雜構造的多種心理因素(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的總和;區培民先生將寫作能力歸納為:“a觀察,b搜集,c思辯,d衍文”;王文彥先生認為從寫作能力培養看,寫作過程有觀察能力培養,寫作能力培養,表現能力培養,評價能力培養四個階段;章熊先生認為是寫作基本能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和寫作專門能力(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能力)的疊加、糅合(D。

(二)寫作能力結構

專家學者們就寫作能力結構提出了許多相近或不完全相同的觀點,如朱作仁、李傑強曾把各家對寫作能力結構要素的分析整理

無論上麵那一種說法,我們都可以看出:構成寫作能力的因素是比較複雜的。這些能力的層次也是不同的,呈現出一種螺旋狀態。正字、行文格式、標點等屬於書麵表達的純技術性要求,評估的客觀性最強;語言的通暢程度就要複雜一些,評估中已含有一定的主觀因素;對思維條理性與語言流暢程度的評估,主觀程度更高;認識的深度與廣度,審美趣味的高低,以及文章在內容與形式方麵的獨到性與協調性,已經很難有統一的客觀標準,評估者往往見仁見智,各不相同,這種評估全憑主觀。由此可見,寫作能力的層次越高,評估的主觀程度也越高。因此,測定寫作能力是非常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