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江蘇省ITS發展規劃(1)(1 / 3)

本章在前述章節係統闡述ITS規劃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作者主持或參與的ITS相關研究課題,以江蘇省ITS發展規劃[1]、南京市ITS發展規劃[2]以及江蘇省公路網出行者信息係統設計[3]為例,簡要介紹了區域ITS規劃方法的具體應用。

9.1.1 規劃背景

江蘇省地處長江和淮河下遊,位於經濟在全國處於舉足輕重地位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東瀕黃海,西接安徽,南連浙江,北鄰山東,東南與上海毗連。全省土地麵積10.26萬平方公裏,海岸線長954公裏。截至200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381萬,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2002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636.3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4%。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發展迅速,江蘇已基本形成“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管道”5種運輸方式齊全、綜合配套的交通運輸體係。省內外交通聯片成網,成為中國東部的交通樞紐。截至2002年底,江蘇省國、省、鄉公路已達到60141公裏,公路密度為58.62公裏/百平方公裏,高速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1703公裏,公路交通建設居全國前列。江蘇省內河交通發達,是全國水域麵積比例最大的省份。全省有大小河道2900多條,湖泊近300個,水庫1100多座。我國第一大江長江和最大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都從江蘇省境內穿過,全省航道裏程長達到23899公裏;沿海及內河港口眾多,水運在江蘇省交通運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江蘇省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客運航線以長江航運和大運河航運為主。截至2002年初,江蘇省鐵路運營裏程752公裏。江蘇省境內鐵路幹線有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寧銅鐵路。南京為華東地區的鐵路樞紐,徐州為中原地區的鐵路樞紐,已形成以南京為中心、以各個地區性中等城市為支點輻射全國的航空運輸網絡。江蘇現有南京、常州、無錫、蘇州、南通、鹽城、連雲港、徐州8個城市建有民航機場,其中南京祿口機場為國際機場。現有的魯寧輸油管道打通了勝利、華北、中原等油田直達長江的經濟通道,對華東、華中乃至華南地區石化工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9.1.2 研究思路

①全麵深入細致地調研江蘇省交通運輸係統現狀、存在的問題,根據調研結果,經過深入地分析和總結,提出江蘇省ITS需求。

②按照ITS體係框架的一般開發方法,以國家ITS體係框架為基本依據,充分考慮江蘇特色,建立江蘇省ITS體係框架。

③根據項目評價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結合ITS的實際特點,提出江蘇省ITS項目的評價方法體係,並進行項目評價。

④以江蘇省ITS發展戰略和體係框架為指導,製定江蘇省ITS規劃。

9.1.3 江蘇省ITS需求分析

9.1.3.1 江蘇省交通運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公路交通

江蘇省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水平較高,公路通車裏程、高速公路裏程、公路密度等指標居全國前列;江蘇省公路交通信息化建設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省交通廳公路局與各市公路處實現了聯網,許多地區(南京、無錫、徐州等)實現了省市縣的三級聯網,已建立江蘇交通廣播網、公眾網以及公路地理信息係統(GIS)支撐環境;江蘇省公路機電項目的建設及時而且規範,特別是高速公路通信、監控及收費3大係統及高速公路綜合管理係統建設在全國處於先進行列;江蘇省各高速公路公司負責緊急救援信息的采集,與交通廳公路局路網調度辦公室聯合負責公路緊急救援各相關單位的協調、緊急救援處理方案的形成,保證救援的迅速實施,為公路緊急救援係統的運作提供了比較好的基礎;運輸行業管理信息係統“江蘇運政在線”已經初步建成,並投入使用。但江蘇省公路交通仍存在如下問題:

①快速的交通增長和相對滯後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交通供需矛盾較為突出,路網中的局部擁擠狀況日益嚴重,貨車超載現象普遍,區域公路網絡化程度低。

②缺乏先進的交通管理和路網調度手段,公路路網運行狀況的分析與對策功能需求迫切,路段管理中心的輔助決策功能有待開發,公路路網調度的力度較弱,高速公路的交通誘導和控製功能十分有限。

③交通安全形勢嚴峻,緊急救援功能亟待完善。

④公路樞紐及運輸市場建設相對滯後,運營效率低,能源消耗高,公路長途客運沒有實現全省聯網售票。

⑤運輸方式選擇的單一化給公路運輸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綜合交通(多式聯運)係統需要大力發展。

⑥交通信息尚未實現充分共享,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功能有限。

⑦電子收費係統(ETC)基礎設施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目前江蘇省滬寧高速公路設置有ETC車道,江陰大橋上設置有一條ETC車道,南京市機場路主線收費站設置了兩條ETC車道,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幾乎處於關閉狀態,症結在於缺乏與此係統相適應的標準規範、管理體製和運行環境。

⑧由於缺乏交通綜合信息平台,省、市各級交通行業的信息難以共享;由於缺乏省級ITS的推進機製,各交通相關行業的信息資源也難以共享。

(2)水路交通

江蘇省既是沿海省份,又是內河交通發達的省份,水域麵積比例為全國最大。目前全省航道裏程已達到23899公裏,其中等級航道為6392.5公裏,航道裏程居全國前列。江蘇省航養費計算機輔助聯網征收、船閘管控一體化、無線航標定位、特種船隻的GPS定位等開創性工作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無線航標定位係統在蘇州等地區建成,邵伯船閘也進行了管控一體化建設。當前,江蘇省水路交通運輸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①運力宏觀調控不力,使內河航運係統的運輸效率下降。

②船舶的超載運行現象嚴重,造成安全隱患。

③內河航道等級偏低,甚至處於天然狀況,省內主要內河航道的通行能力已經趨於飽和。

④水路緊急救援體係需要完善,如緊急事件的及時探測、水警巡邏路線的優化、特種船隻的護航等。

⑤水路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水路交通信息的發布目前基本上是采用電話、傳真或人工的發布方式。

⑥水路ITS應用工程的建設規模與應用範圍十分有限,部分水路ITS應用工程目前效果良好,但因為資金問題無法盡快推廣。

⑦港口布局缺少統一的總體規劃,大運河港口建設滯後,一些地方政府片麵強調“一城一港”的建設和管理原則,忽視了港口布局的合理性。

⑧重建設、輕管理維護的現象依然存在。

(3)城市交通

江蘇省的城市道路交通發展迅速,交通基礎設施及機電項目建設目前處在全國前列。全國“暢通工程”的5個樣板城市中,江蘇占了2個(南京與常熟)。目前城域光纖網在蘇南、蘇中得到比較好的建設,蘇北(徐州等)正在加緊建設。公安交警的警務管理、車輛管理、事故管理等基本上實現了數據庫信息化管理。蘇南的許多城市(如無錫、蘇州)已經建立了交通指揮控製中心,使得城市交通信息的采集、處理和發布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物理基礎和發布平台;常州、無錫等已經建成先進的公交指揮調度係統。江蘇省公安廳正在計劃建立完善的緊急救援係統,與衛生廳確定全省163家指定醫院;省內各縣市已基本建立各自的緊急救援係統,特別是徐州市建立了以交巡警為中心、衛生部門為依托的緊急救援係統,發生事故時有綠色通道可供通行,醫院、消防等部門實現聯動。當前,江蘇省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