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茵,玖龍造紙有限公司董事長。祖籍黑龍江省雞西市,1957年出生於廣東東莞。1985年,27歲的張茵放棄了內地優厚的薪資和住房,僅帶了3萬元人民幣來到香港闖蕩。1990年她前往美國建立美國中南有限公司,10年後成為美國廢紙回收大王,2006年,張茵以財富330億元居胡潤百富榜第2位,榮登胡潤女富豪榜榜首。
談起成功的秘訣,張茵說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凡事量力而為,此外,由於學過財會專業,因此在管理上有獨到的見解。提倡“個人小家庭,公司大家庭”的人性化管理。
張茵:領航大家族
2010年,張茵選擇在國內過春節。這算是這個紙業大家族最集中的一次聚會了。不僅她的小兒子從美國回來了,在巴西待了30多年的公公婆婆也首次回到大陸。
張茵感歎地說,她找到了一種久違了的感覺。在她的童年,這樣的場景其實並不陌生,因為她有7個兄弟姐妹。而她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責任最重的一個。
她的父親已經無法看到這一幕,一年前,當過軍人的父親病逝。當時正是兩會前夕,張茵推掉了一切采訪,在悲傷中辦完父親的喪事,才匆忙趕往北京。
對張茵來說,無論是過去的大家庭,還是現在的大家族,她身上的擔子從來沒有減輕過。但也正因如此,她對家庭的重視是一以貫之的。她曾經表示,女人在開創事業的同時,要將家庭、愛人和孩子照顧好,隻有這樣的女性才是最完美的。而她在企業裏招聘員工或經理時,首先考查的就是家庭責任感。
貧困中的大家庭
2006年,張茵成為“胡潤百富榜”上第一位女首富之後,就有傳言說,張茵的父親是一位軍隊高官。其實張父隻是當過部隊的連長而已,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入獄,一直到1982年才平反,而後轉業到廣東韶關去做一個礦長。
在曾經的艱難歲月裏,張茵在很小的時候就擔負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她回憶說:“那時雖然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衣服也是縫縫補補的,但正因為物質上的稀少才讓我感到擁有的可貴。父母也總是鼓勵我們獨立自主地去麵對人生、解決問題,這也為我現在的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張茵的童年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她當時的褲子前後還曾綴滿了補丁。上中學時,她每天得走十多裏山路上學,但她從來沒有遲到過,門門成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不過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她沒能接受完整的正規教育。
童年環境對張茵性格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她曾經一度得到過父母一心一意的照顧,但作為長女,她也承載著父母的更多期待,不得不轉變為“自給自足”,還必須照顧弟弟妹妹。
同時,作為家中老大,她更能體會父母早年的辛苦,也更早參與到為家庭掙錢的行動中。
張茵在照顧弟弟妹妹的同時,也在大家庭中樹立了權威。
“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聽大姐的意見,不管是公司發展還是生活方麵,因為一般來說,大姐的眼光總是正確的。我們有時候按照自己的想法單獨去做,就會老出錯,而按姐姐說的做,就會少走彎路。”她的妹妹張秀波說。
1984年張茵從山東一所大學財會專業畢業,在深圳一家中外合資貿易公司做會計,1985年,她放棄了內地優厚的薪資和住房,帶了3萬元人民幣到香港闖蕩。1990年前往美國建立美國中南有限公司,10年後成為美國廢紙回收大王。2006年,成為中國女首富。
在張茵成為中國女首富之後,她的媽媽和妹妹雖然很吃驚,但仔細想想又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張茵的媽媽在一次接受電視訪問時說:“沒有想過女兒能這麼出名,更沒有想到女兒會成為首富,但是我知道,我這個女兒不管做什麼,都錯不了。我對她很放心,小時候也從來沒有為她操過心。”
她的妹妹張秀波表示,大姐自小就很上進,以至於他們覺得,大姐取得任何成績都顯得非常正常。“大姐最煩懶人。她永遠都那麼精神,我沒有見過比她更勤奮的”。
現在,張茵的5個弟妹都在幫她打理各方麵事務。張茵的一個弟弟張成飛還加入了玖龍紙業的高級管理層。在玖龍紙業董事席位中,張茵、劉名中(張茵的丈夫)、張成飛是執行董事,張茵的大兒子是非執行董事。香港證券交易所權益披露資料顯示,張茵家族目前對玖龍紙業的持股比例高達72.26%。
完美夫妻搭檔
“在戰勝每個困難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我丈夫的支持。我和丈夫的感情建立在對事業共識的基礎上,兩個人有共同的理想,感情是在一起奮鬥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張茵對丈夫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1987年,張茵在一次貿易會上認識了劉名中,他是一個巴西籍台灣人,做鋼鐵貿易,畢業於名牌醫科大學,並在香港開有幾家診所。
當時,張茵的事業已經非常成功。她有時會有意問劉名中一些企業發展和管理的事情,劉名中不但作出了細致的分析,連解決的方法也一並提出。於是張茵對劉名中這個學醫的男人也開始刮目相看。
兩人結婚以後,由於張茵的事業越做越大,便想到說服丈夫一起經營,劉名中接受了。張茵和劉名中就此成了完美的夫妻搭檔,張茵是董事長,劉名中是公司總裁。張茵常常說自己選對了丈夫,不過她也認為是自己發掘了丈夫的商業才能。
她經常笑對丈夫說:“你知道嗎?當初一見麵,我就發覺你有經商的天賦,隻是沒有得到發揮。所以,我把你引入行了。”
但當一個男人站在女人身後的時候,他會有什麼心理感受?張茵起初沒認真想過,但當她看到一本書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要像經營財富一樣經營婚姻。”她開始了認真的反思。之後,她主動和劉名中商量:如果他願意的話,他可以做董事長,她做副手。誰知劉名中並不在意,他說:“你在經商上比我有天賦,夫妻兩人不應在乎分工,我不在乎做你的副手。”
在成為中國女首富之後,張茵成了媒體追逐的焦點。有記者問她:“人們都說你丈夫是給你打工的,他做你的副手,你是如何與他相處的?”張茵笑著說:“劉名中是位極其優秀的人,處事穩健細致,與我的風風火火正好形成互補。”但事後,張茵也不免為此擔心,她不知道丈夫會不會受影響。
她再次主動跟丈夫溝通,表示職位隻是代表一個符號。“在我心中,咱們倆始終是平等的。如果我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就盡管批評,哪怕當著外人的麵。”
有一次公司中層以上領導開會,當時張茵因為心情不太好,衝一位下屬發了脾氣。劉名中立即當眾批評她,做事應該以理服人。張茵雖然臉上有些掛不住,但還是真誠地向那位下屬道了歉。
關於夫妻間的角色,張茵其實想得很清楚,“在這個行業,我的念頭比他多,就像如果我要去做他的診所,他永遠是主治醫生,我是護士一樣”。但她也知道丈夫的長處,“我負責公司發展,他負責企業管理,他比我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