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元等人肩負著重要使命出發了,他們最先到的是英國使館。他們希望西摩聯軍能就地返回,因為此時北京城各個使館的衛隊人數已經飽和,根本沒有必要再讓遠征軍來此。
英國使館的負責人不置可否,聯元等人隻好悻悻而離去。他們接著到了美國大使館,說明來意後,美國大使館的負責人態度很是驕橫,他說,如果我手上有一千士兵,就會殺盡城裏所有的拳匪。聯元等人在最後要離開的時候,這位大使館的負責人威脅道:“如果我的家人或使館任何成員受到傷害,美國軍隊將會毀掉北京城。”
聯元鼻子都氣歪了,但並非是因為使館負責人的態度,而是他覺得自己居然完不成這麼一個很簡單的任務。
其實這個任務一點都不簡單,當他走遍了所有使館後,就發現,這些洋人之所以態度驕橫拒不接受他的請求,無非是對西摩遠征軍的到來抱有信心。在這一點上,聯元可能想過,如果真的可以把西摩遠征軍擊敗,他完成任務的困難度是不是會減小許多。
聯元等人奔走大使館的失敗讓慈禧和主戰派更加堅定了開戰的決心,第二天,慈禧召開禦前會議。會議的重點一開始就放在了如何對付驕橫的大使館上麵。
也就是說,上次討論的要不要攻打大使館已經被批準,而這一次討論是如何攻打的問題了。但沒有人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和上次會議一樣,主和派堅決認為不可。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一旦攻打大使館,將會引起聯軍更強大的軍事報複。聯元就說:“萬國公法,凡使臣不保,他日城破雞犬不留。”
端郡王載漪立即回敬:“你怎麼就知道日後城破?”
光緒皇帝插嘴道:“你隻喜言戰,朝鮮之役(甲午海戰),創巨痛深,大家有目共睹。況諸國之強,十倍於日本,我何以禦之?”
載漪道:“董福祥可用。”
光緒皇帝接口道:“他最不可用。”
載漪嘿嘿一笑,史載:“出語不遜”。但並沒有記載他到底對光緒說了什麼話,總之,他說完這些話後,“上(光緒)嘿然。”
立山在光緒皇帝“嘿然”後,接著光緒皇帝上麵的話說道:“自朝鮮之役後,我海軍喪失殆盡,南北咽喉已斷。一旦開戰,軍械糧餉無從運至到。洋人一旦攻破大沽口,來到京城指日可待,拳民乃烏合之眾,想要靠他們,絕對不行。”
慈禧太後覺得這在第一次禦前會議已經討論過的問題,她認為沒有反駁的必要了。載漪剛要在一旁說話,有主和派官員就搶過立山的話:“對!拳匪絕不可恃,應速驅之出城。”
載漪也把話搶過來,“對!你這是失民心第一良法也!”然後轉向慈禧太後,“請老佛爺下旨攻打各大使館。”
慈禧點頭,元聯大呼:“不可。”
載漪大怒,立即毫無理智地潑髒水:“你是漢奸,當斬。”慈禧也大怒,要把聯元斬首。
幸好他的主子莊親王載勳立救,說他一心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才有如此愚言,聯元這才保住了一條命。
不過,當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向北京城開進的時候,聯元等人的命運徹底被推進深淵。載漪這個時候的情緒已經近於崩潰。在同一天,他誣陷立山勾結洋人,原因是立山的家就在大使館旁邊。這種誣陷自然不能使立山心服。但無關緊要,載漪有權在手。他捉了立山後立即進行了審問。審問與判刑者都由義和團擔任。
在載漪的暗示下,義和團審問立山的問題如下:有一天你為何請同文館教習那個大毛子(美國人)吃飯?你為什麼要送大毛子禮物?你家住在使館旁邊,為什麼?如今我們與二毛子打仗,你為什麼不搬家?
立山對這樣的無中生有與借題發揮,根本無法回答。最後被斬於街市。
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期,栽贓陷害之事恐怕已經不是值得人們關注的事情。載漪的載髒陷害所以使立山無法躲避,就是因為大環境決定了載漪所潑出去的髒水必能淋到目標。那是一個全民仇恨洋人爆發的年代,隻需要跟“洋”沾上一點邊,就無路可逃。立山雖然為大清高級官員,但在一個已經喪失了理智的年代和載漪的權力的合力下,想不被誣陷都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