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是斷章取義,而且還讓我們認識到了什麼叫井底之蛙。
他不但如此誣陷這個不遠萬裏來到中國毫無惡意的洋人,還在給朝廷的上書中宣稱:“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為了驗證各自的天文理論,楊光先和湯若望比賽測日食發生的時間。湯在《時憲曆》中預測了當天日食發生的準確時間(按照今天的算法應該是下午三點二十六分)。而楊光先也預測到這一天有日食,不過比湯若望所預測的時間早了十五分鍾左右。為了驗證到底是誰對誰錯,兩個人決定打賭,賭注是性命,誰輸了誰就把命拿出來。
康熙四年(1665)年1月16日,北京城裏幾乎所有的達官貴人、算命的、看風水的全部聚在一起,無非是想看個熱鬧。也想看看到底誰能戰勝誰。
時間一點一點的在向前走,到了下午三點十分左右,陽光明媚。楊光先有點慌,按照自己的推測,太陽應該被遮起來才對。可過了幾分鍾後,陽光,依舊明媚。
楊光先腦袋滲出汗來,大家都知道,首先他的預測落空了。接下來就要看湯若望所預測的時間是否能出現日食,如果再過十分鍾後,日食還沒有出現,那麼兩人就都是失敗者。
但楊光先並不想承認湯若望是失敗者,他的目的是把湯若望送進地獄。就在湯若望預測時間到來之前大約五分鍾時,忽然傳出了通報時間官吏的聲音:“湯若望預測的時間到!”
萬裏無雲,陽光明媚。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呼吸困難、全身癱瘓、躺在木板上的外國老頭正期待著自己通過科學計算得出的結論能最後被事實所證明。但是,他的這種想法注定要落空。當楊光先正在擦拭額頭上的汗水時,一向厭惡外國人的權臣鼇拜早告訴了通報時間的官吏要他提前報時。對湯若望來講,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而對楊光先來講,這是“中夏”齊心協力抵禦外敵的最成功的一次。
正當他得意洋洋地望天時,忽然感覺太陽光不是那麼強了,隻是一分鍾的時間,太陽被什麼東西遮住了。楊光先大叫道:日食。
這或許就是奇跡,原本,湯若望預測的並不準確。可有人卻幫了他的忙,而將時間提前了。從比賽規則來看,湯若望取得了勝利。不知原因的群眾們都為湯若望鼓掌,他們不知道,湯若望是永遠也贏不了的。
湯若望最後還是被判有罪,要處以死刑!但由於這次預測比賽的影響,加上當時北京發生了地震和太皇太後的幹預,他最後保住了性命。可欽天監中的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中官正劉有泰五個人還是被斬首了。
表麵來看是由於楊光先作弊贏了這場比賽,但事實上,楊光先是通過斷章取義、故意扭曲湯若望所依憑的思想和湯若望科學的言語來達到目的的。
這段故事清楚地記載於康熙皇帝的回憶錄中,他在多年以後才為湯若望的失敗有所啟發,在這位愛好科學的皇帝眼中,湯若望才是勝利者,並且這種勝利的成功將至永恒。
楊光先為什麼可以打敗湯若望,時人對科學的無知隻是一個方麵,真正的原因是大清國上至執政者下至黎民都對天朝以外的人表示出不友好的態度。楊光先利用了這種民族主義,或者是天朝主義,然後輔助以平時的不斷的誣陷的努力,使得在比賽還沒有開始,湯若望就已經敗了。
湯若旺是西洋人,其被楊光先用中國的文化方式來對其斷章取義,他自然是無法用中國人的文化與文字方式進行反駁的。何況是他,即使是北宋那些熟讀五車的最優秀的知識分子,有著機辯與超絕的智商都無法辯駁。
這同時也證明了這樣一件事:誣陷手段不分國界,不分民族與種族。隻要有人的地方,隻要有誣陷者肯下苦功,對目標的思想與文章進行一係列肢解、發散和整和,就有人必受誣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