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屬於哪種性染色體類型的動物,凡是異配性別個體(包括XY和ZW個體)均產生兩種等比例的性染色體的配子,對於XY雄性而言,產生帶X和Y染色體的兩類精子,對於ZW雌性而言,產生帶Z和W染色體的兩類卵細胞;凡是同配性別的個體(包括XX和ZZ)隻產生一種性染色體的配子。當精子和卵細胞隨機結合時,形成異配性別和同配性別子代的機會相等,因而,動物群體中兩性比例總是趨於1∶1。
(2)染色體組倍數與性別
在膜翅目昆蟲中的螞蟻、蜜蜂、黃蜂和小蜂等中,其性別與染色體組的倍數有關,雄性為單倍體,雌性為二倍體。如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發育而成的,因而具有單倍體的染色體數(n=16)。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發育成的,具有二倍體的染色體數(2n=32)。在蜂類的性別決定中必定有某種與單倍體/二倍體的染色體安排有關聯的機製存在。在寄生蜂的一個小繭蜂屬中,也存在孤雌生殖的現象。這個屬的雌蜂都是有20條染色體的二倍體,雄蜂都是有10條染色體的單倍體。雌蜂源於受精卵,但雄蜂通常出自未受精的卵。
(3)環境因子與性別決定
爬行類的溫度性別決定大部分蛇類和蜥蜴類的性別是在受精時由性染色體決定的,但有一些龜鱉類和所有的鱷魚的性別是由受精後的環境因子決定的。這些爬行類在某個發育時期內卵的溫度是性別的決定因子。稍稍改變溫度,就會使性比發生急劇變化。當卵在22~27,℃孵化時,隻產生一種性別;當卵在30,℃以上的溫度中孵化時,則產生另一種性別。隻在很小的溫度範圍內同一批卵才會孵化出雌性和雄性兩種個體。
後螠的位置性別決定海生蠕蟲後螠雌蟲體大,體形像一顆豆子,寬10,cm,口吻很長,可達l,m,遠端分叉。雄蟲很小,隻有1~3,mm長,生活在雌蟲的子宮中,像一種寄生蟲。這種蠕蟲的性別完全是由機遇決定的。自由遊泳的幼蟲是中性的,如果落在海底就成為雌蟲;如果由於機遇,也可能由於一種吸力,幼蟲落在長長的口吻上,就會進入雌蟲的口,遊向子宮,發育成為一個共生的雄蟲。雄蟲生活在雌蟲體內,使卵受精。把已經落在雌蟲口吻上的幼蟲移去,讓它在離開雌性的情況下繼續發育,則發育為間性。間性偏向雌性或雄性的程度取決於幼蟲呆在雌蟲口吻上的時間的長短。
4.高等植物的伴性遺傳
植物性連鎖遺傳實例較少,其主要原因是雌雄異株植物不多。但是,在一些雌雄異株的植物如棗椰樹和石竹科女婁菜屬的一些種中也發現了性連鎖遺傳的性狀。在這類植物中,雄株為XY,雌株為XX,即均為雄性異質型。
異株女婁菜有寬葉和窄葉兩種類型,而且葉的寬窄與性別有關。這是因為控製這一相對性狀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對應的基因。寬葉由顯性基因B控製,窄葉由隱性基因b控製,而且基因b使花粉致死。如純合寬葉雌株(XBXB)與窄葉雄株(XbY)雜交,子代全為寬葉雄株。雜合寬葉雌株(XBXb)與窄葉雄株雜交,子代亦全為雄株,但寬葉與窄葉各占一半。雜合寬葉雌株與寬葉雄株(XBY)雜交,子代雌株全為寬葉,雄株中寬葉與窄葉為1∶1。由於Xb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因而XbXb基因型不存在,故雌性個體沒有窄葉類型。
女婁菜中還存在著一種金黃色植株突變體,但這種突變體隻存在於雄株之中,雌株中沒有或極少。研究發現,這一突變由隱性基因a控製,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XaY雄性個體金黃色,雌性不出現金黃色個體乃因Xa使花粉致死。XAXA和XAXa為正常綠色。XAXa(綠色)與XaY(金黃色)雜交,Xa花粉無授精能力,Y花粉與XA和Xa卵細胞結合,故後代全為雄性,沒有雌性個體或雌性個體極少。在雄性個體中,正常綠色與金黃色的比例為1∶1。該性狀的遺傳與女婁菜葉寬的遺傳同屬性連鎖致死。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舜耕中學賈廣磊。
一、說教材:
在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共確定了10個一級主題。在課程標準中,“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一節,應當屬於“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主題中的子主題“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但是濟南版生物教材,將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列入“物種的延續”主題中,應當說也有其道理。七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對於“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對生物圈有重要作用”等二級主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將“綠色植物的一生”編排在“物種的延續”中,體現了教材編者的一種新的認識。此前已經學習過了兩節,學生已經認識了花的結構和類型、開花傳粉等相關知識。本節課的學習,將有助於學生完整地了解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同時也有助於學生全麵認識物種延續的相關知識。
本節教材的編排,主要分為兩大部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種子的結構。教材通過“探究果實發育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和“觀察種子的結構”兩項實驗活動,在強化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以及種子的結構。本節課我所處理的是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