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植物生長調節劑——最具開發潛力的研究領域(一)(2 / 2)

4.植物的激素水平受基因控製和外界環境所影響。現代研究證明,植物的激素水平反過來也可影.響基因表達和新基因產生,影響植物的表現型和形態發生。為使用生長調節劑(作為栽培措施)有效改變作物基因表達和進而調控作物農藝性狀,奠定了理論基礎。

5.從農業生產角度看,植物生長調節劑不僅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含果樹、蔬菜、林木、花卉等)產量,改進農產品品質(如提高營養含量,形成無籽果實,增大果個,增強著色等),而且能增強作物的抗逆性(耐旱、耐澇、耐鹽、抗寒、抗病、抗倒、抗穗務芽等)提高機械化水平,使農業生產省工化和高效化。此外在生物技術、作物育種和食用菌生產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由此可見,人類可以對不同作物,在植株生長的各個不同時期和發育階段,利用生長調節劑來調控其生命過程,使作物農藝性狀表達朝著人類需求的方向發展。其應用領域之多、作用麵之廣,是其它任何物質或措施所不能比擬的。

(二)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離、殘毒少

植物生長物質是以微量存在便可起作用的物質。施用量小,每公頃幾十克、幾百克便十分有效。與其它物質如肥料等相比,其用量大為減少。激素類物質從施用到吸收和起作用,時間很短。研究,在生長素虧缺組織施用生長素,幾秒之內便可改變鈣流和細胞質流;幾分之內可改變酶活性和-因表達,同時細胞壁變疏鬆並開始增擴被誘導;數小時內便可從形態上觀察到細胞體積增大。

施用生長調節劑可以獲得高效益。這是因為:1.藥劑用量極少而幹物質增產量高。一般可達1:10000~1:100000。

2.製劑用量與糧食增產量比可達1:100~1:1000。

3.從投入成本與產出比看,一般可達1:10~1:100。

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大麵積推廣應用之前,都要經過有關部門檢測或殘留量分析。列入推廣的通常都是微毒或低毒性的。加之植株體內對多數生長調節劑都存在代謝降解途徑,使用不久便被轉化為其它無毒化合物,因此殘留少,不會對人畜造成危害。個別土壤殘留期較長,有時會影響下茬作物,使用時應根據不同作物、施用時間、方法、部位和下茬,選擇適宜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