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植物生長調節劑——最具開發潛力的研究領域(一)(1 / 2)

一、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定義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和植物激素總稱為植物生長物質。植物激素是指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一類化合物,它的微量存在使可影響和有效調控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包括從生根、發芽到開花、結實和成熟等一切生命過程。在農業生產上,它不僅影響作物的生育進程,增加產量和改進品質,而且可調節作物與環境的互作關係,增強作物的抗逆性,誘導抗性基因表達。植物激素與蛋白質結合,對於植物細胞的信號感知與轉導有重要作用。現代研究證明,幾乎一切生命過程都是由信號啟動的。

除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植物激素物質外,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已能通過化工合成和微生物發酵等方式,研究並生產出一些與天然植物激素有類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的有機物質,稱為準吻豐舉碉節刳。為便於區別,天然植物激素稱為植物內源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則稱為植物外源激素。兩者在化學結構上可以相同,也可能有很大不同,不過其生理和生物學效應基本相同。有些植物生長調節劑本身就是植物激素。因此,要深人認識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機理,就必須研究植物激素的作用與功能。

植物激素與其它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比較,有以下四個特點:①產生於植物體內的特定部位,是植物在正常發育過程中或特殊環境影響下的代謝產物;②被轉移到作用部位並非隻在生產場所起作用;③它不是營養物質,以極低濃度起作用;④多通過誘導基因表達或信號轉導調控或啟動生理、代謝過程。

迄今公認的植物激素有生長素、乙烯、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五大類。油菜素內酯、水楊醸、茉莉酸和多胺等也具有激素性質,故有人將其劃分為九大類。這些激素都已人工合成了與其生理效應類似的外源化合物。因為從產品合成到應用需經過植物吸附、吸收、運輸、代謝、藥效和殘留等一係列試驗,故真正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上應用的,主要為前六類。

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特點

植物生長調節劑與其它物質如肥料等相比,具有以下作用特

(一)作用麵廣,皮用領域多

1.從作物種類看,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應用於大田作物、蔬菜、果樹、花齊、林木、草場等高等植物以及低等植物和食用菌,幾乎涉及種植業的各個領域。

2.從作物的生長發育看,激素影響從發芽到成熟的每一個階段。也就是說,可以在植株生活的各階段施行生長調節劑處理,調控作物的生長和發育進程。

3.從生理代謝角度看,激素與植物的光合、呼吸、物質吸收與運轉,信號轉導、氣孔開閉、滲透調節等幾乎每一個生理、代謝過程密切相關。通過對這些生理過程的調節,不僅能控製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而且可改進植物與環境的互作關係,增理植物的抗脅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