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九章 舍利(1 / 2)

舍利,梵語中意為“屍骨”,指死者火化後的殘餘骨燼。通常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固體物,如佛發、佛牙、佛指舍利等。佛教經典中把舍利分為兩類:一為法身舍利,即佛祖所說的佛教經典,二為生身舍利,即佛祖火化後留下的固體物。後者又可分三類,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肉舍利,紅色;三是發舍利,黑色,均圓明皎潔,堅固不碎,迥非世界珠寶可比。菩薩、羅漢也有舍利,佛教認為,隻有虔誠奉佛,悟道得法的人 才會自然結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相傳佛陀入滅後,弟子們焚化佛祖遺體,於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發等物。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後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

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係佛祖的一節中指骨。根據史料和碑文的記載,雷峰塔地宮**奉的佛螺髻發,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頭發遺物,即發舍利。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遺體焚化後,肉骨結成珠狀物,佛教徙稱為佛舍利,也稱舍利子。佛頭發燒成之物稱佛發舍利,燒過的佛牙稱佛牙舍利。這三種舍利,佛牙舍利與發舍利最稀少也最為珍貴。釋迦牟尼死後2000多年,舍利才出土為世人所知。1898年,尼泊爾境內發現舍利子,轟動世界,現分供於泰國、斯裏蘭卡、緬甸、日本等國。1988年,在中國陝西法門寺地宮發現佛指骨舍利,又一次轟動世界。不久前,台灣佛教界將法門寺佛指骨舍利迎奉到台灣供養,場麵非常莊嚴、隆重。2001年,杭州雷峰塔下發現佛螺髻發舍利,再一次轟動世界。

古印度的佛經對舍利推崇備至。《金光明經?舍身品》:“舍利是定慧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佛經記載,佛的屍骨火化後,舍利分給八國奉養;到了印度阿育王時代,又集中了各國佛舍利,送住東南亞各國和中國,以神力建造了四萬八千個舍利塔。中國早在三國時代已開始建舍利塔,供奉佛舍利。晉代高僧法顯,曾去印度求法,親眼見過阿育王時代所建的大舍利塔。唐代玄奘法師遊曆印度各地時,也見過此塔,已傾斜。他最後歸國時,還帶回了一百五十粒佛肉身舍利。

據史料記載,唐高宗儀鳳二年,在京城洛陽西部,有座古石坊,三國以前這裏有座佛塔,後因戰火毀於一旦。掘開古石坊,發現一隻刻有梵文的石函。梵文的意思是,這是阿育王為宏揚佛法而送往世界各地的舍利子,它會為你們帶來無量的福祉。打開石函,裏麵果然有光彩奪目、質地堅硬的舍利子,整整一萬粒。皇帝將這些舍利子分成二百多份,每份四十九粒,下詔書,分送給京城以及各州的大寺院。又在古石坊上建了一座光宅寺,親自題寫寺額。

舍利一般是指佛本人的焚化屍骨,但後世將高僧死後焚化的屍骨,也稱舍利。1996年《中國大百科全書》說:“相傳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結成珠狀物,稱舍利。後世也指德行較高的和尚遺體火化後的遺骨。”最近圓寂的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五台山淨如法師,焚化後發現有各色舍利5000餘顆,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白色,紅色,銀色,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