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後事料理,繁雜的後續事宜,失聲痛哭的家長和沉痛哀悼的師生,一切的一切讓我為失去天舒而感到無盡的惋惜和傷痛。回首天舒生病、救治的這一曆程,我感慨良多。作為一名輔導員,我真的盼望每一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家庭的支柱、社會的棟梁。然而,當疾病來襲時,我們必須沉著應對、考慮周全、不怕麻煩,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盡最大能力幫助學生和家長減輕痛苦、減少困難。
一是遇事沉著冷靜,減輕學生心理壓力。突發重病時,學生心裏會非常緊張,會抵觸檢查結果、排斥別人勸解,根本不聽家長勸告。這時輔導員一定要沉著冷靜,穩住陣腳,用10倍的耐心開導學生,用溫和關心的話語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鼓勵學生坦然麵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
二是治療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增強學生戰勝病魔的信心。重症治療的過程非常痛苦,時間一長,學生難免產生沮喪、厭世情緒,家長的情緒也會非常低落。這時,輔導員應該適時跟進,用各種辦法鼓勵學生和家長。在天舒的治療過程中,每次轉院,我都去醫院探望,我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和家長,學校一直在關注著她,決不放棄、決不拋棄,從而堅定她活下去的勇氣。同時,我積極發動學生們為她疊紙鶴傳祝福、短信傳問候,在QQ上為她留言、鼓勁兒,在校內網上為她加油,用多種方式給予患病學生無聲的支持和關懷。
三是積極籌集資金,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重症患者的治療費用高昂,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難以承受。在得知天舒患病的消息後,我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捐款倡議書,在全院師生中啟動了“愛心點亮生命,真情溫暖人心”大型捐款活動,活動的影響力很大,一些已經畢業、身在海外的學生和校友聞訊後都積極參與,短短的一周時間,我們就收到師生捐款37070.8元,大大減輕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此外,我還積極爭取學校的幫助,免除李天舒的學費6000元,並獲得4000元資助金,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重症學生的醫療費用。
四是穩妥處理善後事宜,贏得家長好評。學生病故是對家庭的重大打擊,善後事宜的處理應當顧及家長情緒並要穩妥、周全。在得知天舒病故的消息後,我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相關領導,迅速以學校的名義起草致家長的慰問信,以表達學校對學生的哀思和對家長的慰問。同時,起草了撫慰方式和撫慰辦法上報相關領導,詳細梳理了善後工作,列出醫療票據整理、費用報銷、退宿、物品收納、學籍清理、戶口注銷等一係列具體工作,確保對學生家長關懷到位、服務到位、工作到位,為學校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生命雖然脆弱,但愛心可以傳遞。天舒雖然走了,但我們還有千千萬萬的學生,無論他們健康或是患有疾病,無論他們富貴或是貧窮,我們都應全心全意地為他們付出,用愛心、細心、責任心為每一個多彩的生命護航。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聆聽“當代青年的曆史責任”課有感
尚穎
作為學校基層學生工作的輔導員,我有幸聆聽了老教授們的“當代青年的曆史責任”係列課程。幾個月來,這成了我每周三的必修課。在這個過程中,我不但拓寬了眼界、豐富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我能夠一次又一次地深切感受老教授們對於青年學生的殷切希望。從他們的人生經曆中,我看到了他們對國家事業的忠貞、對身邊小事的勤懇、對平凡工作的熱愛。
從生態文明到能源現狀與對策,從信息科技教育培訓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3次問鼎珠峰的科考專家到對黨和民族無限忠誠的清華學者……沒有任何一節課是直接以“當代青年的曆史責任”為課程內容的。但是,我們卻同樣能夠從他們實實在在的人生經曆中,看到怎樣做人,應該堅持什麼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同時,我們也懂得了身為國家的一分子,人生怎樣才能從大我中成就小我。以下是我在這段學習中的幾點感悟。
第一,要想對青年人有所引導,擁有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青年人正處於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他們有著豐富的情感、敏銳的洞察力、廣泛的注意力,所以,要想使學生在“當代青年的曆史責任”的課程中,主動地吸納知識、吸收道德原則,演講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都很清楚,讓一個人改變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情。樹立良好的道德和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恰恰是要在大學生已經擁有的道德標準之上,建設性地進行規範,讓他們以更博大的胸襟麵對生活,在高速運行發展的社會體係中找到能實現個體與社會雙贏的準則和經驗。所以,這種規範隻能夠是潛移默化的,因為沒有人願意主動改變自己已經接受並且堅持多年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而在這個過程的一開始,需要的就是演講者的飽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