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注釋(3 / 3)

[314]戴鞍鋼、何平立《中法戰爭中的劉銘傳與台灣》。

[315]何平立、沈瑞英《是“棄基保滬”還是牽製戰略》。

[316]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17]羅惇曧《中法兵事本末》。

[318]羅惇曧《中法兵事本末》。

[319]《清史稿》。

[320]馬騏主編《地方文獻》一分冊。

[321]馬昌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

[322]苑書義《李鴻章》。

[323]羅惇曧《中法兵事本末》。

[324]羅惇曧《中法兵事本末》。

[325]沈渭濱《慈禧在中法戰爭中的作為》。

[326]《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

[327]鄧孔昭《試論劉銘傳的台灣建省方案》。

[328][美]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

[329]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30]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31]徐萬民《劉銘傳與台灣士紳》。

[332]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33]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34]王彥民《連橫與劉銘傳》。

[335]羅海賢《由“籌防”與“練兵”析論劉銘傳主台及啟迪》。

[336]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37]彭學濤、華強《試論劉銘傳的台灣防務思想及防務建設》。

[338]尹章義《文明的躍升》。

[339]朱育禮《翁同龢〈治台說〉及其對台灣省辦防的財政支持》。

[340]戚俊傑、劉玉明《從劉銘傳治台看其戰略防禦思想》。

[341]朱育禮《翁同龢〈治台說〉及其對台灣省辦防的財政支持》。

[342]鄧孔昭《試論劉銘傳的台灣建省方案》。

[343]朱育禮《翁同龢〈治台說〉及其對台灣省辦防的財政支持》。

[344]朱育禮《翁同龢〈治台說〉及其對台灣省辦防的財政支持》。

[345]鄧孔昭《試論劉銘傳的台灣建省方案》。

[346](美)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

[347]陳絳《從沈葆楨到劉銘傳》。

[348]戚俊傑、劉玉明《從劉銘傳治台看其戰略防禦思想》。

[349]馬騏《劉銘傳軼詩》。

[350]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51]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52]戴健《劉銘傳詩聯說》。

[353]鄧孔昭《試論劉銘傳的台灣建省方案》。

[354]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55]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56]李曉莊《劉銘傳被迫辭職現象的思考》。

[357]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58]李曉莊《劉銘傳被迫辭職現象的思考》。

[359]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60]李曉莊《劉銘傳被迫辭職現象的思考》。

[361]李曉莊《劉銘傳被迫辭職現象的思考》。

[362]王濤《也談劉銘傳的入仕》。

[363]翁飛《〈清實錄〉所見劉銘傳資料長編》。

[364]李慕如《試由諸賢詩篇勾勒劉銘傳主台時之形象樣貌》。

[365]王曉秋《近代中日啟示錄》。

[366]弘治、餘開宇、孫大超《盛世之毀》。

[367]羅惇曧《中日兵事本末》。

[368]夏冬波《淮軍名將吳長慶》。

[369]夏冬波《淮軍名將吳長慶》。

[370]夏冬波《淮軍名將吳長慶》。

[371]夏冬波《淮軍名將吳長慶》。

[372]夏冬波《淮軍名將吳長慶》。

[373]張國淦《北洋軍閥的起源》。

[374]袁克文《三十年聞見錄》。

[375]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376]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377]翁飛《學海一得》。

[378]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379]錢穀風《清王朝的覆滅》。

[380]夏冬波《丁汝昌考略》。

[381]馬昌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

[382]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383]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384]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385]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386]餘英時《中國文化史通釋》。

[387]翁飛《學海一得》。

[388]錢穀風《清王朝的覆滅》。

[389]弘治、張鑫典、孫大超《盛世之毀》。

[390]苑書義《李鴻章》。

[391]賈熟村《劉銘傳與翁同龢兄弟的恩怨》。

[392]翁飛《學海一得》。

[393]聶士成《東征日記》。

[394]孔祥吉《淮係人物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中的作用》。

[395]聶士成《東征日記》。

[396]羅惇曧《中日兵事本末》。

[397]戚其章《甲午戰爭史》。

[398]蘇小東《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的海軍兵力運用》。

[399]弘治、張鑫典、孫大超《盛世之毀》。

[400]聶士成《東征日記》。

[401]馬昌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

[402]戚其章《甲午戰爭史》。

[403]聶士成《東征日記》。

[404]聶士成《東征日記》。

[405]戚其章《甲午戰爭史》。

[406]羅惇曧《中日兵事本末》。

[407]馬昌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

[408]戚其章《甲午戰爭史》。

[409]蘇小東《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的海軍兵力運用》。

[410]蘇小東《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的海軍兵力運用》。

[411]馬昌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

[412]《李鴻章全集》第五集。

[413]《李鴻章全集》第五集。

[414]馬昌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

[415]《李鴻章全集》第五集。

[416]薑鳴《龍旗飄揚的艦隊》。

[417]羅惇曧《中日兵事本末》。

[418]馬昌華主編《淮係人物列傳》。

[419]苑書義《李鴻章》。

[420]《李鴻章全集》第五集。

[421]錢穀風《清王朝的覆滅》。

[422]苑書義《李鴻章》。

[423]聶士成《東征日記》。

[424]孔祥吉《淮係人物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中的作用》。

[425]《近代中國史稿》。

[426]羅惇曧《庚子國變記》。

[427]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28]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29]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30]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31]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32]羅惇曧《拳變餘聞》。

[433]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34]《近代中國史稿》。

[435]羅惇曧《拳變餘聞》。

[436]羅惇曧《拳變餘聞》。

[437]錢穀風《清王朝的覆滅》。

[438]錢穀風《清王朝的覆滅》。

[439]《近代中國史稿》。

[440]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41]羅惇曧《拳變餘聞》。

[442]李德征等編《八國聯軍侵華史》。

[443]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編注《義和團運動史事要錄》。

[444]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445]《民國周玉山先生馥自訂年譜》。

[446]翁飛《試論義和團時期的李鴻章》。

[447]佚名《西巡回鑾始末記》。

[448]盛振華、張琦《晚清秘事·庚子國變》。

[449]苑書義《李鴻章》。

[450]《李鴻章全集》第五集。

[451]苑書義《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