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鴻章在日軍登陸五天後便接到報告。他馬上意識到日軍的陰謀,頓時十分緊張。然而此時,各路大軍已抽調北上,遠在千裏之外。盡管他下令從遼陽調兵馳援,可是遠水難救近火。
當然,李鴻章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下令停泊在旅順的北洋海軍對日本的運兵船予以攻擊,不僅可給日軍以殺傷,而且可以延緩日軍登陸的時間,為陸上增援清軍爭取時間,可是出於“避戰保船”的想法,他沒有采取這一措施。
從10月24日至11月7日,全部日軍兩萬四千人,包括戰馬兩千七百匹,以及大批輜重武器陸續登陸完畢,前後長達十五天,竟然沒有受到絲毫幹擾,事後就連日本人也感到難以置信!
花園口登陸後,日軍長驅直入,九連、安東先後淪陷。11月7日,日軍進犯大連灣,而這一天正是慈禧老佛爺六十歲萬壽慶典。
拂曉時分,日軍兵分三路向大連發起攻擊,而此時,北京城內,後宮嬪妃、王公貴戚以及滿朝文武們也分為幾批,身著盛裝和朝服候集於皇極殿外,正在等候向慈禧賀壽……
上午九時,大連灣各炮台先後告失,而此時,紫禁城內賀壽大典隆重開始。慈禧乘金輦由皇極門進入皇極殿。眾臣山呼萬歲。光緒皇帝高舉賀表,率後妃、王公和滿朝文武三叩九拜,恭賀太後“萬壽無疆”。樂隊高奏《海宇升平之章》,大典進入高潮……
就在紫禁城內一片歌舞升平之時,日軍鐵蹄已踏入大連,燒殺搶掠……
賀壽大典結束後,慈禧意猶未盡,傳旨賞戲三日,一切軍國大事一概停放不辦。
11月8日夜,在慈禧慶壽大典舉行的第二天,旅順告急的電報傳來。次日一早,又傳來金州淪陷的噩耗。但是,軍機大臣們誰也不敢違抗慈禧的命令,都硬著頭皮繼續聽戲。翁同龢在當天日記中記道:“實坐不能安也”,於是跪拜之後悄悄退出。
就這樣,老佛爺放了一句狠話,自己過了一把六十大壽的癮,國家卻被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11月22日,旅順陷落。日軍進城後,開始了瘋狂地屠城。他們逢人就殺,無論男女老少,有的被砍掉腦袋,有的被割去雙耳,或挖去雙眼。小孩子被釘在牆上,婦女被奸汙後開膛破腹,“整個旅順陷入血泊之中,死屍堆積高達數尺”。
一位英國商人艾倫對這場大屠殺進行了具體細致的描述。其中寫道:“在我周圍都是狂奔的難民。我第一次親眼看見日本兵追逐逃難百姓,用槍杆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亂刺……”天黑之後,“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絲毫沒有停息的跡象。槍聲、呼喊聲、尖厲的叫聲和呻吟的聲音,到處回蕩。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胡同簡直就被死屍堵住了……”
旅順大屠殺持續四天三夜,被殺的中國人達兩萬多人。這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震驚了世界!三十多年後的南京大屠殺,可以說就是旅順大屠殺的拷貝和升級。其滔天之罪,禽獸行徑,罄竹難書,令人發指!
兵敗如山倒。此後不到一個月,海城、複州、遼陽、榮城、威海等地先後落入敵手。最令李鴻章痛心的是,他苦心經營多年、耗費了巨大財力、人力和物力的旅順和威海兩大軍港,幾乎未能發揮作用,都在一天之內土崩瓦解。
此後,就在威海炮台失陷後十二天,劉公島失守,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劉步蟾等自殺殉國……
甲午戰爭以大清國完敗而告終,而李鴻章的淮係陸海軍也全麵潰敗。事後,人們對當權者荒淫無度,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痛恨不已。有人把百官慶賀慈禧的壽聯中“一人有慶,萬壽無疆”,改為“一人慶有,萬壽疆無”,[421]真是絕妙的諷刺!
然而,無論皇帝的幼稚,還是太後的荒唐,都不足以解釋一切,更無法抵消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無能表現。
作為大清國軍事支柱的淮軍究竟是怎麼了?
隻有李鴻章心裏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