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我以為快到車站了,可右拐一直走到翠華路西,才找到了408路400路的停車站。我沒有埋怨售票員把我中途甩下車,因為我清楚自己先錯了,就沒資格埋怨別人了。一個花甲年歲的人,又沒什麼急事,走一截路算什麼呢?這把年紀還為這件小事生氣,那真是白活了。
但我也並非一點沒想這事,一是我怎麼就上了408呢?後來想通了,那天太陽很大,頂光造成車牌亮光導致誤把408當400了。二是平時乘車,車等紅燈時常有人敲車門想上來,但司機絕不會開門,即使車隻從站上開出十多米,司機也不會開門的。可趕人下車時,這半道上怎麼就可以說開車門就開車門呢?我如此。那位孕婦如此。
大約隻有一種解釋,售票員認為你就是想蹭車的,就把你甩在半道,讓你記著點。
·如果不是孕婦?-
這件事過去也就算了,忘了,看報上出現孕婦乘車被趕下來的事,於是又勾起了這段回想,所以我就推想,這兩位售票員的心態應該是大致相同的,就是感覺乘客不是找碴,就是蹭車。因為她們真要是把乘客當朋友,當客人,更不敢奢望當親人了,那她們必定會心甘情願的把乘客送到下一站,至少不會被甩下車。
所以我覺得問題的根本在於,公交服務人員,特別是跟乘客麵對麵打交道的售票人員,能不能把乘客想得好一點?能不能設身處地替乘客排憂解難,以一顆善心愛心去對待他?即使他真是位想逃票想蹭車的,就該以牙還牙,以惡對惡麼?
把人想好一點,向好處想,不要總想著別人不好,向壞處想,這是區別一個人自身是好人還是不那麼好的人的一個重要標誌。
所以希望呼喚提高服務質量的公交公司,對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是不是應該讓大家都多一點好心,多一點善心。心好了,心善了,臉還會那麼冷冰冰麼?還會那麼多摩擦糾紛麼?究竟你是主人乘客是客人嘛!
好心待人,好心想人,以真善美的高素質去陶冶自己善待別人,這不僅是對公交服務人員,也是對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希冀和要求。和諧社會怎樣和諧,這應該是重要一條。麵向廣大人群的各種服務人員,更有義務有責任嚴於自律,竟以待人,善心待人,愛心待人。
每一個公交服務人員和其他各種社會服務人員,還應該明白一點時下最流行的木桶理論或者短板效應:一隻木桶,不以最高或一般而是以最短的那塊板子來決定一桶水的盛量多少。同樣,一個公司一個單位,就因為你這一個人,因為你這一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來決定整個公司整個單位的質量高下,所以,每個人每一次都要自律,都要高水平的服務好。否則,那就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事了,小則影響公司單位,大則影響整個社會。
如是,孕婦不孕婦還有什麼關係嗎?
而真要在孕婦上做文章,就舍本求末了。
其實,有許多事跟這個事道理是一樣的。
(裁2010.1《西安晚報》)